茂名木偶戲

茂名木偶戲

木偶戲,也稱“傀戲”、“傀仔戲”。幾百年來,它廣泛流傳於高州的村村寨寨,高州市28個鎮、街道辦中23個都有傀戲班。

基本信息

介紹

木偶戲木偶戲
木偶戲,也稱“傀戲”、“傀仔戲”。幾百年來,它廣泛流傳於高州的村村寨寨,高州市28個鎮、街道辦中23個都有傀戲班。高州木偶戲沒有固定的演出場地,只需一小塊空地就可以搭台演出;在時間上,一年四季都有演出,但以春季為最盛,元宵、年例和喜慶節日演出木偶戲娛神娛人。高州木偶像頭雕刻精巧,表演技藝精湛,偶像可作眨眼、噴煙噴火、殺頭等高難度動作;木偶藝人集唱、做、念、打和奏樂於一身,是一門融會了雕刻、服裝、表演、劇本、音樂諸元素的藝術。

茂名市木偶戲按木偶形體和操作技術不同,分為杖頭木偶戲,布袋木偶戲和提線木偶戲。據記載,南朝元嘉三年(426),杖頭木偶戲從中州傳入化州,元朝傳到我市各地。明萬曆年間,隨著閩南人向粵西移居和經濟文化的交流,布袋木偶戲傳入粵西,逐漸演變成電白,化州等地的“扁擔戲”,後與杖頭木偶戲結合形成單人木偶戲,布袋木偶已不單獨存在。

杖頭木偶戲俗稱“鬼仔戲”,按木偶戲班的人員及裝備分為:小班,即單人木偶戲,由1名藝人表演;中班,3至4人;大班,10至15人。一班木偶戲有30多個木偶頭像,分生、旦、淨、醜、武生、鬚生等角色。演出時以鑼、鈸、鼓、木魚等打擊樂配合出場和過門,藝人按角色行當不同的表演程式和動作表演,唱出男、女、老、少不同的聲音和各種角色行當的語言特色。木偶戲的唱腔是在當地流行的山歌調基礎上演變而成。

“文化大革命”中茂名市的木偶戲基本停演、直到1978年才迅速恢復和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