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測值概況
茂名博賀海洋氣象觀測站是我國首個海洋氣象科學綜合試驗基地。由廣東省氣象局獨立設定的海洋氣象觀測站機構,委託茂名市氣象局按照直屬事業單位管理。該基地占地28畝,建成了業務用房、專家公寓、觀測平台等一批基礎設施,海洋氣象觀測水平位居全國前列,為開展海洋氣象業務觀測和科學試驗奠定了基礎,在防禦海洋氣象災害中開始發揮積極作用。
建站歷程
自2005年起,在財政部修繕購置專項的支持下,茂名博賀海洋氣象觀測站開始建設。2006-2012年期間,中國氣象局廣州熱帶海洋氣象研究所共申請修購專項資金7525萬元,其中,用於房屋修繕經費共195萬元,基礎設施改造經費1340萬元,儀器設備購置經費5990萬元。
2005年,制定試驗基地建設方案;
2006年,購置海氣界面通量、近海海洋要素、海岸帶大氣垂直觀測系統;
2007年,購置風廓線雷達、浮標觀測系統;
2008年,建設鐵塔梯度觀測系統;
2009年,建設海島自動站觀測系統;
2011年,海洋氣象觀測平台供電設施改造;
2012年,海面強風觀測系統。
台站構成
茂名博賀海洋氣象觀測站位於茂名市濱海新區電城鎮蓮頭嶺半島的中部。該島從大陸海岸線向西南方向凸出,海岸線非常平直,無地形阻擋,非常有利於對各種海洋氣象要素的觀測。
茂名博賀海洋氣象觀測站主要是由四部分構成,一是在大陸上的海岸陸地觀測基地,二是在近海的海上氣象觀測平台,三是在海島上的通量觀測塔,四是10米大型海洋氣象浮標站。
海岸陸地觀測基地
目前已經安裝的主要探測設備包括:邊界層風廓線儀、微波輻射計、波浪浮標、波浪探測儀、輻射計、自動氣象站、能見度儀、超聲風溫儀、二氧化碳和水汽分析儀等,開展邊界層垂直風、溫、濕廓線,近岸波浪、表層流、海溫等要素,邊界層海氣動量、熱量、水汽交換及湍流輸送等方面觀測。
海上氣象觀測平台
海上氣象觀測平台是我國第一個海洋氣象觀測平台,安裝在茂名博賀港南面約6公里的海床上,總高度53米,上部為25米鋼塔,下部由重力式基礎、鋼管支撐和三角平台組成,主要包括30米左右的海-氣通量觀測和大氣邊界層特徵觀測塔、10米海洋氣象要素觀測塔及水下海洋要素觀測。平台海水深度約為12米,觀測點受陸地下墊面的影響較小,可有效獲取具較好代表性的海氣邊界層、近海海洋觀測數據。
2008年9月24日,強颱風黑格比正面襲擊平台,在風速已經達到設計標準極限的情況下,平台的主要構件性能指標卻沒有受到破壞,經受住了考驗。
2008年10月9日,中國氣象局廣州熱帶海洋研究所組織專家對海洋氣象觀測平台進行了現場驗收,我國第一個海洋氣象觀測平台的建成並投入觀測。
海-陸-氣界面通量觀測系統
100米鐵塔(距陸地約4公里的峙仔島上):配備了7層風速感測器和3層溫濕度感測器,主要開展海-陸-氣界面通量的梯度觀測和風能觀測。
近海波浪觀測系統
遠海大型海洋氣象浮標站,為我國南海首個遠海10米大型海洋氣象浮標監測站。布放在距電白縣電城鎮海岸約100km的南海海面上,彌補了南海西北部遠海海域氣象監測資料空白,實現了南海西北部遠海海域氣象的定時定點全天候觀測。布設了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10米大型波浪浮標遙測系統和WaMoS II海浪探測儀,主要開展近海波浪狀況、海表溫度、表層流觀測。
科研成果
最佳化海-氣動量拖曳係數參數化方案
針對拖曳係數達到峰值時對應的閾值風速,在深水情況下會顯著高於淺水情形,提出了一種考慮水深的海-氣拖曳係數參數化方案並進行了敏感性實驗,結果顯示這種方案可以改善颱風海面風速與路徑的預報。
獲得近海風浪統計關係
統計結果指出,當風速小於20m/s時,有效波高隨著風速增大而增大,而當風速超過25m/s時,有效波高增大很少,甚至呈現平緩趨勢。這與海面的拖曳係數不再增大甚至減少有著相同的趨勢,也就是說在強風速條件下,海浪浪高增大緩慢可能是海面拖曳係數不再增大的原因之一。
依託海霧研究項目的進展
對比分析了兩種平流冷卻霧的邊界層條件和垂直結構特徵,探討了兩種平流冷卻海霧在物理機制上存在的差異。結果顯示:(1)平流冷卻霧的邊界層條件存在明顯的水汽、風速、穩定度和輻射條件的差異;(2)冷海霧的演變受到輻射條件的控制;而暖海霧主要取決於低層風速與風切變的強度。
正在開展的科研實驗和觀測項目
華南季風降水試驗加密觀測
上層海洋與海氣相互作用觀測
地波雷達長期觀測試驗
大氣湍流探空觀測試驗
近海及登入颱風強度變化科學試驗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