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
英制是一種使用於 英國、其前殖民地和 大英國協國家非正式標準化的單位制。
現在從官方而言,它只套用於美國、賴比瑞亞和緬甸。而其他國家或地區則使用國際單位制,即米制,又稱為公制。而 英國已於1995年完成了到國際單位制的轉換。
英里又稱 哩,是英制的長度單位。
在香港,“英里”通常寫作“哩”或“咪”(Mile的音譯),雖然這單位現在已極少使用。
“哩”是近代新造的字,借用中國傳統的長度單位“里”,並加口旁以示區別。
換算
1 英里 = 5 280 英尺 = 63 360 英寸 = 1 609.344 米 = 1760 碼 = 1.609344千 米= 1.609344公里
1 英尺 = 12 英寸,3 英尺 = 1 碼(yard),5280 英尺 = 1 英里(Mile)。
1 英寸 = 2.54 厘米是英制長度與米制長度換算的基本關係
來歷
英尺的由來:英尺(foot,縮寫為ft.等於12英寸,1/3碼,0.3048 m)在英文中的本意是“腳”。實際上,一英尺就是一個成年男子一隻腳的長度。由於腳的長度因人而異,在使用時有必要規定一個標準的腳長。到了16世紀,德國人用了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解決了此事。他們在一個禮拜日,讓從教堂里走出來的16個男子站在一起,然後將其左腳的長度加在一起,除以16,求出一個平均的腳長。我們現在使用的英尺就這樣誕生了。 英寸的由來:英寸(inch,縮寫為in.)在荷蘭語中的本意是大拇指,一英寸就是一節大拇指的長度。當然人的大拇指的長度也是長短不一的。14世紀時,英皇愛德華二世頒布了“標準合法英寸”。其規定為:從大麥穗中間選擇三粒最大的麥粒並依次排成一行的長度就是一英寸。 在額外告訴你一下 米的由來 米(Metre,縮寫為m.)這個計量單位是從法國“進口”的,其規定則嚴密得多。
其他
1790年的巴黎會議上規定:以通過巴黎、連線南北極的子午線的四分之一(從地球赤道到北極點的距離)為基數 ,取該基數的一千萬分之一為一個長度單位,叫做metre(米)。後來,為了更準確起見,又定出一個標準:將化學元素“氪86”在真空中發射出的橙黃色光波乘上1650763.73後的積定為一米。
碼的由來英王亨利一世在位時,曾親自組織有關人員討論一碼(Yard, 縮寫為yd.,合3英尺,約91.4 cm)到底應該定為多長,大臣們為此各抒己見,爭論不休。在一旁聽得不厭煩的英王,一急之下,顧不上尊嚴,一拍大腿,伸手指著臣下道:笨蛋,一碼就是從我的鼻尖到我的食指尖之間的長度。碼就是這樣在一氣之下隨便地定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