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宜之

英宜之,又名英學義,1908年出生,高莊鄉下薛村人。小時曾讀過5年書,後在家務農,兼學中醫、開藥鋪。抗日戰爭爆發後,他組織創建抗日游擊隊並任隊長,積極開展抗日活動。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衝擊,被趕到“五·七”幹校和農村勞動達5年之久。但他始終堅信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進行鬥爭。

基本信息

簡介

英宜之 (1908~1985),又名英學義。高莊鄉下薛村人。小時曾讀過5年書,後在家務農,兼學中醫、開藥鋪。抗日戰爭爆發後,他組織創建抗日游擊隊並任隊長,積極開展抗日活動

人物簡歷

1938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6月參加革命工作,先後任沂水縣四區副區長,沂臨邊聯縣分區委書記、敵工部長,魯中俘虜管制局教導員,沂東縣公安局長、武裝部長,萊蕪縣人民武裝部長等職。1946年至1949年系中共沂東縣委委員、萊蕪縣委委員。1949年2月任南下中隊指導員。到浙江省後,歷任中共定海縣委書記、鄞縣縣委書記、寧波專署漁鹽部長、專署副專員,地委委員、溫州專署副專員、地委常委、溫州市委副書記、市長,中共寧波地委顧問等職。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英一直從事地方人民武裝工作,他領導人民民眾,積極開展反日偽軍的多次“掃蕩”和剿匪反霸鬥爭。他組織人民民眾,參軍支前,積極配合主力部隊參加了葛莊、萊蕪、孟良崮、上海、定海等戰役、戰鬥。全國解放後,參加剿匪反特,開闢新區,建設新區。人民政權建立後,帶領人民民眾,戰天鬥地,發展經濟,積極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衝擊,被趕到“五·七”幹校和農村勞動達5年之久。但他始終堅信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進行鬥爭。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後,他帶病堅持工作,堅決貫徹執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撥亂反正,發揮了一個革命老幹部的作用。他具有較強的黨性和組織紀律觀念,作風民主,聯繫民眾,嚴於律己,廉潔奉公,對子女、親屬嚴格要求,從不特殊,始終保持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優秀本色。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