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相信
作 者:傅新球著
叢 書 名:出 版 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2033422
出版時間:2008-11-01
版 次:1
頁 數:328
裝 幀:平裝
開 本:大32開
所屬分類:圖書 > 社會科學 > 社會生活與社會問題
內容簡介
英國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和第一個工業化國家,在“西方的崛起”中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16~19世紀期間,它正處於為工業革命作準備並使之迅速發展的時期,其經濟、政治、宗教、思想、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發生了一場深刻的變化,逐步從一個傳統的農業社會向一個現代的工業社會轉型。在這種社會全面變革的進程中,作為社會基本細胞的家庭卻並未發生同樣劇烈的變化。雖然經濟條件的變化改變著家庭的經濟功能,但是它的存在形式、結構和內部情感卻呈現出十分明顯的延續性特徵。《英國社會轉型時期的家庭研究》的主旨就是對這一時期英國家庭的延續性特徵加以分析和探討。
《英國社會轉型時期的家庭研究》由導論、正文和結語三部分組成,正文部分分為四章。
導論部分主要介紹了有關此時期英國家庭的研究概況,提出了《英國社會轉型時期的家庭研究》所要論述的主要問題及其主要觀點;同時交待了《英國社會轉型時期的家庭研究》採用的主要論述方法以及資料來源情況。
第一章首先對“家庭”與“戶”這兩個相互關聯但又有差別的概念進行了區分和界定。然後主要論述英國這一時期的家庭規模與結構的延續性。雖然不同社會階層的家庭結構和規模存在著差異,但並沒有因為工業革命而出現大規模的擴展家庭為主導向小規模的核心家庭為主導的轉變過程。16~19世紀英國社會轉型時期一直以小規模的核心家庭為主體。
第二章對家庭賴以存在的基礎——婚姻所體現出來的延續性進行分析,主要論述英國人的擇偶標準和擇偶自主權及婚姻解體情況。這一時期英國人的擇偶標準十分複雜,但每一階層都不能忽視婚姻的物質和感情基礎:愛是婚姻中的一個重要因素,但同時強調經濟與社會地位的“門當戶對”;社會上層較之社會下層更為注重經濟物質利益。在擇偶權上,英國年輕人在法律和社會倫理觀念上都享有較大的自主權,然而生活的現實總是使得他們不可能不受父母和親屬的干預;社會下層比社會上層有更多的自由,社會中上層的女兒則要比兒子受到更大的控制。同時,在這一時期,婚姻一旦締結就是一生一世的,法律不準許人們離婚。但在現實生活中,出現大量非正式的解除婚姻的方式。
第三章主要對家庭內部丈夫與妻子間的關係所體現出來的延續性進行闡述。在角色分配上,一直以“男主外、女主內”的模式為主導:夫妻共同協作,每一階層的妻子都要為家庭經濟作出貢獻;但是夫妻間的權力地位關係一直是丈夫處於優越和支配地位,妻子則地位卑微,屈從於丈夫:具體表現就是妻子在經濟上的一無所有,法律地位上的虛無以及性道德的雙重標準;不過這種權力地位關係與夫妻感隋沒有直接聯繫,每一階層都存在大量感情深厚、婚姻生活幸福的夫妻。
第四章則論述家庭中父母與子女關係的延續性。至少從16世紀起以來,童年作為一個獨特的不同於成人階段的觀念一直存在;雖然在孩子的撫養和教育方法方面發生了變化,但從情感實質來看,並沒有經歷一種對孩子的疏忽、冷漠甚至虐待向關注和愛護的轉變過程,而是具有極大的延續性:父母一直為自己的孩子無怨無悔地付出:他們盡力按照他們那個時代的標準來撫育和教導孩子,為孩子的安危、健康、幸福而殫精竭慮;父母與子女間具有深厚的感情。
結語總結全書,16~19世紀期間,在從傳統的農業社會向現代的工業社會轉型過程中,英國家庭結構與規模、家庭關係、家庭情感史並沒有出現劇烈的變遷,而是一種長期的延續。小規模的核心家庭,家庭成員間的親密感情關係,是英國16世紀以來就具有的類型。由此可知,家庭關係的體系和社會結構之間的關係並不是簡單化和直線化的,而是複雜多樣的。將“傳統”家庭與“現代”家庭對立起來的觀念只不過是某些學者的一個虛構,他們所作的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導致家庭制度相應發生變化的理論在特定的歷史時期並不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