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瓠

苦瓠

苦瓠為一年生草本植物,莖蔓生,互生,夏秋開白花,果實的形狀因種類而異。果實呈梨形的葫蘆叫瓢葫蘆,又稱匏瓜。果實成熟後,果殼對半剖開,掏去果瓤即成為瓢。苦瓠為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約3米,生長旺盛,果實長約10-15厘米,形態優美,掛果率高,果實飽滿。對於苦瓠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早有記載:瓠有甜瓠、苦瓠兩種,甜瓠可作蔬菜食,苦瓠形似葫蘆狀,故又稱葫蘆瓜。現代食品衛生學分析認為:苦瓠中含有苦葫蘆素D和I等有毒害物質,誤食苦瓠數小時後輕度中毒者會發生口乾、頭昏、噁心、乏力、嗜睡。

基本信息

簡介

苦瓠苦瓠

果實呈梨形的葫蘆叫瓢葫蘆,又稱匏瓜。果實成熟後,果殼對半剖開,掏去果瓤即成為瓢。從詞典中可

查處,瓢原本專指用匏瓜對半剖開製成的舀取器具,稱為葫蘆瓢,後來也有用木或金屬等製成的,現在這一類器具統稱為瓢。由於它的用途越來越小,人們已經很少種植這種瓢葫蘆了。雖然它作為瓢的用途已經不大,但它的新用途又在被發現,人們已嘗試用它製作工藝品,在將來人們一定會發現用它製作的各種精美的工藝品,說不定在你的家裡也會有一件。

形態特徵

苦瓠苦瓠

苦瓠為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約3米,生長旺盛,果實長約10-15厘米,形態優美,掛果率高,果實飽滿。

木質種,較難發芽,溫水浸種、催芽、露芽即種,種子表面復土約1厘米。

適宜種植在家庭,陽台,有很好的遮陽作用。

生長習性

發芽溫度

發芽天數 生長適宜溫度 播種季節 開花季節 播種到開花
20-25℃ 10-15天
20-30℃ 1-12月 1-12月 約80天

種子處理技術

苦瓠苦瓠

培育出即能食用瓜類,又能有藥物作用的新種子,種子保藏號為CGMCCNO.0639,其中含有多種生

物鹼、甙和微量元素,對種子的處理技術是水浸泡需要75-80℃溫度,催芽期間每天用溫水沖1-2次,播種後密封苗床,白天溫度28-32℃,夜間20-22℃,整地施肥要精細,施肥需優質有機肥,藥瓜成熟時採收,根據食用和藥用價值進行加工。

食用價值

苦瓠苦瓠

元代王禎《農書》說:“匏之為用甚廣,大者可煮作素羹,可和潤作葷羹,可蜜前煎作果,可削條作乾”又說:“瓠之為物也,累然而生,食之無窮,烹飪鹹宜,最為佳蔬。”

可見古人是把苦瓠作為瓜果菜蔬食用的,而且吃法多種多樣,既可燒湯,又可做菜,既能醃製,也能幹曬。燒湯清香四飄,其味鮮美。與其他瓜果不同的是,不論苦瓠還是它的葉子,都要在嫩時食用,否則成熟後便失去了食用價值。

有毒不能吃

苦瓠,

苦瓠苦瓠

又名苦匏、苦葫蘆瓠,也稱蒲瓜,夏秋是苦瓠成熟季節,南方城鄉菜市均可見到,因誤吃苦瓠中毒的事故也屢有發生。廣東某地幼稚園曾因午餐誤吃苦瓠引起19名兒童中毒。該市在此之前也曾發生過一起集體食堂食用苦瓠致20多人中毒事故,經及時救治中毒者都脫了險。由此,奉勸人們,切莫煮苦瓠吃。

對於苦瓠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早有記載:瓠有甜瓠、苦瓠兩種,甜瓠可作蔬菜食,苦瓠形似葫蘆狀,故又稱葫蘆瓜。苦葫蘆,性味苦寒有毒,苦者如膽不可食,亦不堪啖,食苦瓠吐利不止者,以黍穰灰汁解之。現代食品衛生學分析認為:苦瓠中含有苦葫蘆素D和I等有毒害物質,誤食苦瓠數小時後輕度中毒者會發生口乾、頭昏、噁心、乏力、嗜睡。重度中毒者則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便帶膿血等症狀,此時,如患者主訴不清,稍有疏忽,還很容易誤診為細菌性痢疾而貽誤治療。古籍《埤雅》中記載:瓠,身長、腹大、上端瘦小者可供食用。故此,食瓠要認真識別,食瓠前應先品嘗其瓠莖(柄),去皮後再嘗瓠皮,如果瓠莖、瓠皮有苦味,則應認為是有毒素苦瓠,應棄之不食。菜農還應將其瓜藤連根拔除、不留瓜籽,不留後患。

苦瓠

性味

味苦,性寒,有毒。

功效主治

主治大水、面目四肢浮腫,消水腫。使人嘔吐,利尿路結石。煎汁浸洗**,可療小便不通。將汁滴入鼻中,出黃水,可去傷冷引起的鼻塞,黃疸。吐蛔蟲。還可治癰疽惡瘡,疥癬和齲齒有蟲的。也可制汞。

附方

治急黃病:用苦瓠一枚,在上面挖一個小孔,加水煮,攪取瓠內的汁滴入鼻中,可去黃水。

治黃疸浮腫:取如大棗般大的苦壺盧瓤,用兩碗童子尿浸泡一小時後,再取兩顆像酸一樣大的瓤塞入兩個鼻孔中,然後深吸氣,待黃水出後,即愈。另一方法:將瓠炒黃為末,每服五分,每日服一次,十日後便愈。

治水腫,頭面浮腫:用晶瑩,潔淨的苦瓠白瓤,捻如豆粒大小,再用面裹後煮沸,空腹服下七枚,到中午時便出水一斗,日後水出不止而消腫。但兩年內切忌食鹹食。加一方法:將苦瓠瓤一兩,微炒後為末,每日和飯飲服一錢。

治目中弩肉血翳:秋季取小柄壺盧或小藥壺盧,陰乾,在壺盧緊小之處鋸斷,挖一個大如眼眶的小孔。如得此病,便將上下上皮扳開,用壺起孔合定。起初時很痛苦,然而弩肉、血翳卻都逐漸褪下,也不傷眼睛。

治死胎不下:將苦壺盧燒存性,研末。每服一錢,空腹熱酒下。

治膨脹神方:用三五年的陳壺盧瓢一個,再用糯米一斗造酒,做好後,將瓢放在炭火上烤熱,然後用酒浸泡。反覆做三五次後,將瓢燒存性,研末。每服三錢,用酒下,大效。

治頭面及頸下或腋下淋巴結腫大:將長柄壺盧燒存性,研末,搽患處,直到消散為止。

發明與傳說

曾有一老嫗,右腋下長了一個瘤,最後長到一尺左右,形狀像長瓠子,久而潰爛。有一個方士教給她這種方法,一試,果然出水,瘤也逐漸消散而愈。

相關詞條

匏瓜 萊菔 水芹
葫蘆 苦菜土 蘑菰蕈

參考資料

1、http://www.69jk.cn/Html/bjzs/083911301.html

2、http://topic.xywy.com/wenzhang/20040828/558558.html

3、http://www.zgygw.com/MedicineCulture/200/2008-06/642209.shtml

4、http://www.baoku168.com/jiankang/zhongyi/yaocai/bencao/caibu/wenjian/040.htm

5、http://www.51faya.net/goods.php?id=270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