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881年11月25日,約翰二十三世生於義大利,5歲接受基督教育,12歲於貝加莫修院就讀,20歲於羅馬修院就讀。曾因參加義大利步兵而輟學一年。
1904年,在貝加莫擔任主教秘書,與主教分擔牧靈工作。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入伍從軍,在貝加莫醫院照顧傷患。 戰後在羅馬擔任行政工作、公教婦女會與公青會的指導神父、設立一些教區的教育活動等。1920年教皇本尼狄克十五世任命他為義大利對外傳教後援會會長。教皇庇護十一世召他到梵蒂岡參加教廷外交工作。1925年代表教廷訪問保加利亞,按慣例出發前升為大主教。後來又任教廷駐希臘使節兼駐土耳其使團團長。1944年末任教廷駐戴高樂將軍所領導的自由法蘭西使節。原來,教廷駐法國使節瓦勒里在德國占領法國期間與維希政權首腦貝當將軍關係密切,於是戴高樂通知梵蒂岡,瓦勒里為不受歡迎的人,要求將他召回。因此,隆卡利就此任時法國人對附敵分子仍抱有熾烈的反感。隆卡利奉命設法緩和這種不睦氣氛,恢復教會的獨立自主,並設法使被俘的德籍神學學生獲釋。此外,他必須善於處理法國青年教士中間的過激情緒,以平息教廷內部保守勢力的不安。他出色完成任務,因此被庇護十二世立為樞機主教。71歲任威尼斯主教。在威尼斯任樞機主教讓他有機會發揮牧靈與治理教會的才能。
庇護十二世死於1958年10月,隆卡利經過反覆12次投票當選為教皇,稱若望二十三世。登位後不久宣布近百年來一直未曾舉行的普世會議。按照若望構想,這次會議本應結束過去的仇恨,使天主教認清在基督教分裂局面形成過程中的責任,從而重建統一的基督教會。約翰有長時間同東正教會交涉的經驗,熱衷於基督教統一事業,但是教廷人士無法接受他的開誠布公精神。
他誠摯地接待東正教、安立甘教和其他新教領袖,聲稱將要邀請他們參加梵蒂岡會議。他將禮拜儀式中刺激猶太人的詞句刪除。他不以梵蒂岡統治者自居,走訪義大利總統,私下接見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赫魯雪夫的女婿,與他誠摯地交談。謁見他的人還有英國坎特伯雷大主教,蘇格蘭長老會主席和日本神道教大祠官。在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期間,約翰公開敦促美蘇雙方慎重克制,這種意見受到甘迺迪總統和赫魯雪夫的讚譽。1963年4月發布著名通諭《和平於世》。他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根據這種哲學建立的共產主義政府加以區別,指出西方和共產主義東方和平共處不僅應當歡迎,而且為圖人類生存勢在必行。逝世後遺體被防腐處理,安放於聖伯多祿大殿水晶棺內。
當選教宗
1958年前任教宗庇護十二世逝世。約翰當選教宗。此年,他已經77歲。以這高齡當選,人們普遍認為他只是一個過渡時期的教宗。沒想到他卻帶領天主教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若望二十三世就任教宗之初即擢升總計八十七位樞機主教,跨國際性的包含多位開發中國家主教、黑人主教、非義大利籍主教。這也是有史以來最多的一次。
和平教宗
1959年6月29日,發表《在伯多祿座位》,解釋真理、合一與和平的意義。1959年7月31日,發表《我們的司鐸》:紀念法國亞爾斯本堂神父聖味亞奈逝世一百周年,並解釋司鐸生活問題。1959年9月29日,發表《念玫瑰經通諭》。1959年11月28日,發表《牧者》:紀念教宗本篤十五世《天至大通諭》四十周年,論傳教事工與訓練本地神職之目標。1961年5月15日,發表《慈母與導師》(Mater et Magistra),論近代社會問題,強調個人與社會團體間的合作,反對民族或階級鬥爭。1961年11月11日,發表《永遠的天父》:紀念聖良一世大教宗。 1962年7月1日,發表《懺悔吧》:解釋告罪聖禮的重要性。 1963年4月11日,發表《和平通諭》(Peace in Terris)強調以和平與國家平等、合作、互信取代武備競爭。又被稱為和平教宗。
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
約翰二十三世召開第二次大公會議(又稱“第二次梵蒂岡會議”,1962-1965)。
背景:當時二十世紀中期,科技與科學普遍進步。電的發明、汽車、報紙、廣播媒體、電視、飛機、無線電、原子能相繼發明,人們生活水平提升。但貧富懸殊、城鄉差距增大、各國相繼擺脫殖民主義,國家主義興起。天主教繼第一次梵蒂岡會議後,雖然威權增加,但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依然活在無神政府之下,與教會毫無關係。面臨這種社會文化、生活水平、工作道德極劇變化的時代,教會要如何適應時代。基於此,約翰於上任第三個月即提出召開第二次梵蒂岡會議的構想。
目的:將各樣的的議題“提出來討論”,使教會適應時代(Aggiornamento) 改進教會教牧工作,恢復教友活力,增進教友信仰。
貢獻與決議: 邀請遠東與非洲黑人代表出席,及基督教各宗派及代表列席旁聽。發表普世主義的通諭,承認與天主教無關的教會也是基督的教會,並準備參與普世教會運動。發表宗教自由宣言,宣布個人與團體享有宗教自由。發表聖禮儀式的憲章,容許在儀式中使用本國語言。強調聖經重要性。
會議結束時間:直至1965年保祿六世(Paul XI)任內才結束。
任內工作
將額我略巴貝利哥及方濟康波羅素等人列入聖品。 將艾蓮納奎拉及伊利沙白色東列入真福品。
大公主義運動為約翰教宗任內最重要的一件事工,促進與其他宗教的合一。為了建立與東正教的關係,派代表參加普世基督教會。1960年成立“促進基督合一”秘書處,主席為耶穌會的貝亞樞機主教。1961年派代表訪問君士坦丁堡主教,並於同年11月在印度新德里召開世界宗教會議。為了猶太人,刪除聖瞻禮六禮儀中“為固執”的猶民祈禱等字。1962年,他最後一次訪問美國,甘迺迪總統也熱情的款待他。1963年首次訪問義大利總統。與蘇聯對談,關心鐵幕中的教會。
1963年6月3日逝世,享年82歲。在位時間雖然僅有四年七個月,卻為普世的信徒所哀悼,以“善良的教宗若望”永留史冊。
《靈修日記》:逝世後出版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