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2.3―2.8毫米(不包括喙),體暗棕色。頭部著生較小的黃白色鱗片,自觸角著生處至喙末端為棕黃色,無鱗片。前胸背板密布由兩側斜向背中央的黃白色鱗片,並相遇成背中線。鞘翅鱗片黃白色,合縫處有淡色鱗片4列組成的條紋。縱行條紋之間,有不整齊的刻點。胸足基節和轉節黑色,其他各節棕黃色。爪為雙枝式,內側1對較外側的小。第二腹片兩側向後延伸成三角形,完全蓋住第三腹片的兩側。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法(1)疏鬆土壤:春季苜蓿再生萌發前和地,可疏鬆土壤,減少水分蒸發,加速苜蓿的生長。(2)輪作:作乾草用與留種用苜蓿應交替進行。一般將第二茬苜蓿作留種用,可減少受害。(3)早割:受害嚴重時,可提早收割並低割,留茬不超過4―5厘米。割下的苜蓿儘快運出田外,以消滅幼蟲和卵。
化學防治(1)藥劑防治的適期:①為了保護天敵,可在早春成蟲出墊尚未產卵,天敵還未活動之前施藥;或秋後最後一茬苜蓿收割後,在茬地上施藥,以降低越冬蟲口。②為保護傳粉昆蟲,應避免在花期噴藥;或者在早上6小時前,晚上傳粉昆蟲不活動的時間施藥。(2)防治指標:據國外資料,幼蟲,每昆蟲網8―10頭,或植株的芽和葉子受害率達25%―30%時,應採取防治措施。(3)施藥方法:①50%馬拉硫磷1500―2000倍液;②90%敵百蟲1000―1500倍液;③50%可濕性西維因4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