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名稱的由來

安順苗族

苗族族稱的由來

(圖)貴州納雍苗族貴州納雍苗族

苗族是我國56個民族中較大的少數民族之一,幾千年來,它一直以其歷史悠久,文化豐富專彩,分布面廣,重善自強、爭取自由、敢於抗爭而著稱於世。苗族的族屬淵源,和遠古時代的“九黎”、“三苗”、“南蠻”有著密切的聯繫.

蚩尤是苗族(不僅中國,而且世界上所有囯家苗族人)公認的祖先。

不同的歷史時期,由於人們對苗族的認識不同,或以不同的文字記音,苗族的稱謂也有所不同.

堯、舜時期,以武力將“三苗”中的驩兜部落趕往南方,這部分苗族先民便有了“南蠻”的別稱.到商、周兩代仍沿用“苗”的族稱.但對“南蠻”中最強盛的部分,則專稱為“荊蠻”.周人除以“荊蠻”稱呼建立了國家的楚人外,對一般的苗族先民則以“髳”、“髦”與“苗”的同音字記錄,如<<詩經.小雅.角弓>>中的“如蠻如髦”等.

(圖)六枝梭嘎苗族六枝梭嘎苗族

漢代以後除荊襄、江淮尚有部分苗族分布外,大部分苗族都聚居在今湘、鄂、川、黔毗鄰地區的武陵郡,他們與世居這一地方的其它少數民族一赴被統稱為“武陵蠻”.在“武陵蠻”內又以不同地域又分為“澧中蠻”、“零陽蠻”、“漊中蠻”等若干稱呼.在這一地區沅江流域最廣、流程最長、苗族分布最廣最集中,並且沅江有五條最大的支流,所以從東漢起又幵始將“武陵蠻”稱為“五溪蠻”。<<水經注.沅水>>載:“武陵有五溪......蠻夷所居,故謂五溪蠻”.實際上,五溪蠻不完全包括五陵蠻,也包括不了所有的苗族.

唐、宋及其以後時期,苗族隨著自身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繁盛,因而在中國南方再度顯現出自已的獨特影響.引起了唐、宋及具以後元、明、清歷代封建王朝的注目;各代中央

(圖)赫章苗族赫章苗族

王朝與苗族的關係月益頻繁,對苗族的認識也有所加深,於是“苗”逐漸從若干少數民族混稱的“蠻”中脫離出來,作為單一民族的族稱重現於文獻之中.如唐代樊卓著的<<蠻書>>卷十:“黔、涇、巴、夏,四邑之苗眾”。大詩人李白感嘆洞庭湖深廣,想到禹王治水時寫出了“疑是苗人頑,恃儉不終役”的詩句.宋代朱輔的<<溪蠻叢笑>>也說:“五溪之蠻.......今有五:曰苗,曰儒,曰僚,曰仡伶,曰仡佬”。正是因為苗族居地廣闊,影響具大,所以元、明、清時期,就常將與苗族毗鄰而居的其它一些少數民族也識認為苗族,於是出現了“夷苗”、“仲家苗、“侗苗”、“水家苗”、“倮倮苗”等若干族名.其實這些都不是真正的苗族.

(圖)歪梳苗歪梳苗

“夷苗”、“仲家苗”實際上是布依族.“侗苗”、“水家苗”、“倮倮苗”則分別是侗族、水族和彝族.

真正屬於苗族的人們,則大部分是根據其服飾顏色、習俗、發鬃及地域的差異而取的種種外族人的稱謂.其中有的還往往含有貶意,歷來為苗族人民所反對.有的雖不稱呼為“苗”,但實際又是苗族的一部分(如大多數居住國外的苗族).除湘西方言區自稱“仡熊”、“果熊”外,其余苗族多自稱為mu/33(黔東方言區),或moη或mao(川黔滇方言區).

總而言之,由於“苗”的名稱歷史悠久,盡人皆知,且為苗族人民普遍接受,故解放後根據苗族人民自願,將族名統一為“苗族”.

(圖)川南苗族川南苗族
(圖)苗族敬酒苗族敬酒
(圖)納雍苗族(小花苗)納雍苗族(小花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