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1983年1月畢業於北京廣播電視大學電子專業。1978年10月至1983年3月在文化部文物保護科學技術研究所碳十四年代測定實驗室工作,1983年3月至1986年3月在文化部文物保護科學技術研究所熱釋光年代測定實驗室工作,1986年3月至今在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實驗室工作。2001年任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現任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委員,《紫禁城》編輯指導委員會委員,《故宮博物院院刊》編輯委員會委員。
研究專業
自1978年以來,一直從事文物科技工作。主要從事的工作為:碳十四年代測定工作,熱釋光年代測定工作,利用中子活化分析、X射線螢光能譜、X射線螢光波譜、X射線探傷技術、掃描電鏡、電子探針、電感耦合等離子發射光譜、金相分析、熱膨脹分析儀等儀器分析方法,利用數理統計分析,對唐三彩的產地及真偽問題、青花瓷器的產地及真偽問題、對江西吉州窯、景德鎮湖田窯、河南寶豐清涼寺窯、河北曲陽定窯、浙江郊壇官窯、河南禹縣劉家溝窯等瓷窯瓷器標本的產地特徵進行研究;對青銅器造偽的問題進行研究;對故宮藏清代琺瑯的燒制工藝進行研究;對紫禁城剝釉老瓦施釉重燒的問題進行研究。其間,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0多篇。
1994年以後,先後四次到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大學作訪問學者,同上述兩校的科研人員合作,對利用X射線螢光分析方法無損檢測青花瓷器的產地及真偽問題,以及光照作用對古陶瓷熱釋光年代的影響問題進行研究。
成就榮譽
研究課題“唐三彩真偽測定研究-熱釋光、中子活化綜合鑑定技術”獲得1992年國家文物局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研究課題“古陶瓷產地及年代判別的科學研究”獲得2004年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科學和技術創新獎二等獎。1997年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授予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的稱號。
修繕故宮
2002年,故宮古建築大修工程啟動。苗建民站在拆下的一堆堆琉璃瓦前,仔細觀看,琉璃瓦的胎體保存完好,但表面釉層嚴重剝落。在以前的修繕工程中,一些表面釉層剝落嚴重的琉璃瓦,一般作為工程渣土處理了。而現在,把琉璃瓦件留下來,重新上釉、燒制,放在建築上使用,卻已經成為故宮大修的一項重要工作。
苗建民自1986年3月以來,就在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實驗室工作。如何讓破損的琉璃瓦重燒後,保持數十年甚至百年不剝落,是苗建民近幾年來研究的課題。
然而,“父傳子,子傳孫,琉璃不傳外姓人”以及“琉璃傳子不傳女”的種種說法,至今仍在北京門頭溝琉璃窯廠的一些藝人之間盛傳著,這使得琉璃燒造技術、胎釉配方,難以為外人所知,更難以被文獻記載。
由於故宮博物院設備不全,研究人員決定利用社會上的高科技儀器,來透視琉璃瓦的“內心世界”。
實驗中,有關琉璃瓦配方與燒制工藝的謎團被一一解開。
苗建民在瓦胎中發現了許多孔洞,遇上雨天,孔洞就會“張開小嘴大口喝水”;到了冬天,水凝成冰,瓦胎勢必一點一點膨脹。然而,釉屬於玻璃體,幾乎沒有透氣孔,無法跟著瓦胎一同“吹氣球”。等到了極限,它只好選擇“粉身碎骨”。
為此,根據研究出的原理,在重新燒制舊瓦的過程中,苗建民要求工人們給老瓦加溫復燒。果真,多餘的孔洞在高溫下一點點減少。烈火中,瓦胎一片接一片地獲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