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布

苗布最早出現在貴州鎮遠。 這樣,布才平整、結實、光亮。 好的亮布要達到平、軟、色澤鮮艷。

苗布最早出現在貴州鎮遠。清嘉慶21年(1816年),朱桂楨出任鎮遠知府。當地漢苗雜居比較貧困,於是他招募工人,請人教他們織布。當時朱大人沒想到他的這一惠民舉措,創造了我國一個著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苗布。
工藝:苗族人都喜歡用石青色的布縫製衣褲,這種布都是自織自染,色澤與一般機織布印染不同,自染布的製作極為講究:先將織成的白布蒸一次,然後用藍靛染色,要五染、五洗、五曬,還用雞蛋清來上兩次光,布染好後,還必須把布放在石板上用木棰捶平,一件衣服的布要捶一天。這樣,布才平整、結實、光亮。好的亮布要達到平、軟、色澤鮮艷。 苗族服裝分為盛裝和便裝,盛裝都由亮布來做,而且盛裝只在節慶日子才穿,穿後用木甑蒸,將附在盛裝上的雜物蒸掉,曬乾後收拾保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