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居情況
據《河南省睢縣地名志》記載,明初苗氏始祖由山西洪洞遷至睢縣平崗北2公里處惠濟河東岸築樓建村,稱苗樓。苗樓村行政轄屬多有變更,明代屬錦衣鄉犁崗里,清代屬平崗社,民國屬三區河堤,新中國成立後屬二區河堤,1958年屬河堤公社,1965年屬平崗公社,1984年屬平崗鄉,1986年屬平崗鎮。目前苗樓村主要居有苗、張、邵、常、靳5姓,1600人。村區橢圓,東西稍長,聚落面積17.2萬平方米。名人除“苗氏三傑”外,還有中央軍委政治學院第一軍事教研組原主任苗中勤、原豫皖蘇軍區三十團政委苗丕一等。
在乍冷還暖的初冬,筆者驅車第四次來到平崗,在平崗鎮黨政辦主任王德生和地方文史學者苗家忠的引領下,冒著霏霏細雨,踏著泥濘,深入苗樓採訪“苗氏三傑”的事跡。根據縣誌、黨史等相關記載,和66歲的苗樓村支書、苗家樹的從孫苗慶勤的細緻講解,察看《苗氏家譜》、苗家樹和苗子豐故居及墳塋、苗澤生墓葬、相關遺物資料等,“苗氏三傑”的形象亦逐漸豐滿生動起來。
人物生平
苗家樹:興學救國辛亥志士抗日殉難
苗家樹,字伯珊,號鐵峰,清光緒六年(1880年)生。自幼勤奮好學,博聞強記。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廢除科舉、興辦學堂之風遍及全國。苗家樹考入開封師範學校。
1939年6月,苗家樹去平崗趕集,走到惠濟河大橋南端,被預先埋伏在那裡的漢奸暗殺,時年59歲。
主要功績
畢業後回到睢勸學所任勸學員,他與所長徐二先生深入到區、鄉、鎮宣傳新式教育,並在城內肖曹廟(今睢縣實驗國小處)辦了一所高等國小堂,繼之又在鐵佛寺、苗樓、閻土樓和馬莊辦了4所初級國小。辦學堂無經費,苗家樹就四處奔波,政府沒收寺廟田產作為學堂開支,觸犯了土豪劣紳的利益,他們恫嚇威脅苗家樹,但苗家樹辦學堂的決心絲毫沒有動搖(苗子豐《紀念我的父親——苗鐵峰遇害周年》)。苗家樹常說:“書猶藥也,可以醫愚。有了知識,青少年才能報效國家。”
1911年辛亥革命前後,苗家樹參加了同盟會。他和其師、同盟會會員馬變三等率先剪掉長辮子,四處宣傳辛亥革命的意義。袁世凱恢復帝制,苗家樹和馬變三、同事楊作雨回響革命黨的號召,在睢縣發表討袁檄文(《河南辛亥革命人物傳略·苗家樹傳》)。袁世凱在全國大肆搜捕革命黨人,三人遭到通令緝捕,馬變三被捕入獄被折磨致死,苗、楊遠遁逃避。苗家樹悲痛地說:“先生為國為民而死,吾終有一日要為老師報仇雪恨。”
1926年正月,睢縣紅槍會成立,當時苗家樹是全縣紅槍會五大首領之一,開展了“打牛朋”鬥爭,次年攻克縣城並成立了睢縣第一個人民政權——睢縣治安委員會。其時,軍閥吳佩孚部下營長牛朋率部駐紮睢縣,和劣紳勾結增捐加稅,橫徵暴斂,弄得民不聊生。苗家樹挺身而出,聯絡睢縣的仁人志士,組織農民抗捐抗稅,並和杜如珩、羅文彬等共商派代表赴洛陽向吳佩孚請願。同年,苗家樹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睢縣早期黨員之一。12月,他送長子苗澤生、次子苗子豐到武昌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1927年春,北伐軍進軍河南時,中共黨員江道中到商丘一帶執行任務,在商丘縣西部郭村被一群土匪扣押,苗家樹聞訊將江道中營救出來。後睢縣的中共黨組織遭到破壞,苗家樹與上級失去聯繫,他赴開封積極尋找上級組織。1930年,杞縣共產黨員吳芝圃與上級取得聯繫後,多次到苗家樹處。苗家樹把吳芝圃安排在平崗集山西商人開設的一家雜貨鋪里,以便開展工作,重建組織(《中共商丘黨史資料選·第3卷·人物·苗鐵峰》)。同年8月,中共雎縣委員會再度建立,苗家樹長子苗澤生為書記。
個人作品
“七七”事變後,苗家樹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他把自己收買的十幾支槍全部拿出來,支持苗澤生組織起一支80多人的抗日武裝打擊日偽(1989年版《睢縣誌·苗家林傳》,該志將苗家樹名字錯記為苗家林)。1938年8月,中共豫東特委書記沈東平率部在睢縣南馬路口同日軍激戰犧牲後,苗家樹赴現場將18名烈士遺體運至平崗,並發動民眾捐獻棺木,將他們安葬在平崗國小東側廣場上。
人物評價
2009年9月,苗家樹被授予商丘市“30位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