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量性狀
2004~2005年參加山東省花生品種區域試驗,兩年10個點次平均單產莢果4468.8 kg/公頃,比對照魯花12號增657.45 kg/公頃,增產17.25%;平均單產子仁3239.25 kg/公頃,比對照魯花12號增460 kg/公頃,增產16.57%,均達極顯著水平,兩年均為參試品種的第一位。2006年參加山東省花生品種生產試驗,8個點次平均單產莢果4552.5 kg/公頃,比對照魯花12號增701 kg/公頃,增產21.4%;平均單產子仁3617 kg/公頃,比對照魯花12號660 kg/公頃,增產23.9%,均達極顯著水平,所有的點次均比對照增產,列參試品種的第1位。
特徵特性
該品種屬於早熟直立“旭日型”出口小花生品種,生育期130 d左右。疏枝型,植株直立,分枝少,生長穩健,主莖高52.5 cm,側枝長57 cm,總分枝8條,單株結果數21個,單株生產力18 g,莢果普通形,公斤果數905個,公斤仁數1911個,百果重151 g,百仁重621.1 g,出米率73%;種子休眠性強,較抗葉斑病和網斑病,產量高,品質優,抗病性強。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濟南)測試,脂肪含量51.8%,蛋白質含量23.5%,油酸51.2%,亞油酸30.4%,油酸/亞油酸比值1.68,比白沙1016高0.68左右,是國內小花生油酸/亞油酸比值最高的花生品種。栽培技術要點
1、適宜中等肥力以上土壤種植。2、春播每公頃9000~10000穴,麥套每公頃10000~12000穴,每穴兩粒。3、應施足基肥,確保苗齊苗壯。
審定編號:魯農審2007034號
育種者:山東省花生研究所。
品種來源:常規品種。為R1(8124-19-1/蘭娜自交選育)與ICG11雜交後系統選育。
特徵特性:屬普通型小花生品種。區域試驗結果:生育期132天,株型緊湊,疏枝型,抗倒伏性強,主莖高52.5厘米,側枝長57厘米,總分枝9條;單株結果16個,單株生產力18克,莢果蘭娜型,籽仁橢圓形,種皮粉紅色,內種皮淡黃色,百果重151克,百仁重62克,公斤果數905個,公斤仁數1910個,出米率73%。種子休眠性強,抗旱性較強,耐澇性中等,中抗葉斑病。2004年取樣經農業部食品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濟南)品質分析(乾基):蛋白質23.5%,脂肪51.8%,水分5.6%,油酸51.2%,亞油酸30.4%,O/L比值1.68。
產量表現:在2004-2005年全省小花生品種區域試驗中,畝產莢果297.9公斤、籽仁216.0公斤,分別比對照魯花12號增產17.3和16.6%;在2006年生產試驗中,畝產莢果303.5公斤、籽仁227.8公斤,分別比對照魯花12增產21.4%和23.9%。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密度為每畝11000-12000穴,每穴播兩粒。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審定意見:在全省適宜地區作為春直播或麥田套種小花生品種推廣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