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橋鄉[浙江省浦江縣花橋鄉]

花橋鄉[浙江省浦江縣花橋鄉]
花橋鄉[浙江省浦江縣花橋鄉]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花橋鄉地處浦江西部山區、省級風景區通濟湖上游,浦陽江發源地,與蘭溪、建德相鄰,風景秀麗,環境優美,是國家級先進計生協會、全國先進林業工作單位,省級生態鄉,市級生態示範鄉、公共衛生示範鄉、黨風廉政建設示範鄉和來料加工先進單位。

行政區劃

全鄉有行政村18個,自然村46個,總人口9200餘人。

地理位置

花橋鄉位於浦江西部山區、省級風景區通濟湖上游,浦陽江發源地。

資源環境

土地面積45.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439畝,林地面積5.72萬畝,林地面積占土地面積88.6%,森林覆蓋率81.1%,總人口9583人,是一個田少地多的山區鄉,生態資源污染較少,自然環境保護較好,大氣環境質量、源頭水質均達到國家規定標準。根據花橋鄉實際情況,要加快經濟發展,提高人民民眾生活質量,就必須發揮山區生態優勢,通過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林業、生態工業和營造生態田園家園,從而建設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的生態花橋。花橋鄉在2002年被金華市政府命名為市級生態示範鄉,去年又爭創了全縣首個省級生態示範鄉。

區域面積47.46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積6.4萬畝,省級生態公益林2.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87%。

經濟

2012年實現工業總產值3231萬元,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約2.5億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300餘元,實現財稅收入450餘萬元。

花橋鄉立足山區特色,創新發展理念,以創建國家級生態鄉和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以建設“花果之山、生態之鄉、幸福之地”的美麗花橋為目標,著力做好“山上花橋、生態花橋、幸福花橋”三篇文章。依託豐富的山林資源和山村優勢,做好山上文章,做活山村特色,大力發展規模高效生態農林基地和避暑休閒勝地。目前已發展了樹莓、藍莓、香榧、獼猴桃、小方柿、竹筍兩用林、高山蔬菜、茶葉等多個農業產業化基地。立足豐富的生態資源,打好生態牌,建設美麗鄉,發展農家樂,形成生態游,精心打造浦江城區的“後花園”。大力促進民眾增收致富,發展山區社會事業,豐富當地文化生活,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著力提升山區民眾的幸福指數,努力營造“家庭和樂、鄰里和睦、社會和諧”的幸福生活環境。

生態建設

一、 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生態農業。

近年來,全鄉實施“一村一品”工程,搞好金絲草、高山蔬菜、茶葉和水果為主的四大特色產業,引導民眾實行標準化生產,建立金絲草、糯高粱、高山蔬菜、有機茶、楊梅、俊果、吊瓜和小方柿等特色農產品基地 2000餘畝,通過推行標準化生產,提高了農產品質量,取得了顯著成效,為花橋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開闢了有效途徑。利用“生態牌”,積極推進無公害農產品計畫,減少使用有毒農藥,加強養殖業畜禽便無害化處理技術的套用,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促進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協調統一。

二、 強化林地建設,發展生態林業。

全面完成了2.1萬畝省級重點生態公益林建設、保護管理工作及全面啟動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金的發放試點工作。加強林地和林政管理,徵用林地和林木採伐實行嚴格審批制度,控制森林資源消耗量。有計畫有組織的做好植樹造林工作,切實鞏固退耕還林工作成果。同時積極完善森林防火管理體系,構建森林防火預警系統。強化了林地生態建設,因地制宜發展以里黃宅村、大塢、深坑為中心的板栗、獼猴桃、竹筍兩用林等7000畝高效林業基地,培育新的林業經濟成長點,加大了對野生動物、植物資源的保護力度,禁止捕獵野生動物。

三、 控制工業污染,發展生態工業。

立足“生態立鄉、工業興鄉”,根據本鄉區域地理位置及資源特徵,合理配置和安排工業結構及布局,在發展工業中保護好鄉村環境,發展無污染、低污染企業,真正搞好環境保護,適度開發資源,有效實行工業“三廢”治理,促使工業生產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首先是積極發展手工業。以浦江縣金司寶日用工藝品廠為龍頭,發動農民種植金絲草加工掃帚;以花邊加工點為紐帶,發動村民搞花邊加工等,引導農民從事竹編工藝品等環保產品開發,套用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同時對不達標企業及時採取關停、轉產處理,嚴格控制“三廢”排放,本區域內企業達到了生態工業建設標準。

四、 實施農業項目,營造生態田園。

認真實施“生態立鄉、項目興鄉”戰略,農業基礎設施條件大為改善。五年累計投資了1000餘萬元,完成了農業基礎設施項目30餘個。其中投資558萬元實施了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浦陽江源頭小流域農業生態工程,投資46萬元完成了金塢、童塢溪堤塌方等3000多米溪堤護岸工程,投資42萬元完成了百步塘、長塘水庫的除險加固工程,投資了200餘萬元,實施了9個村的土地整理項目工程,建成標準農田3200多畝。

、推進城鄉一體,建設 生態家園。

近年來鄉黨委、政府把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作為主要工作來抓,取得了顯著成效。建設項目之多,投資總額之大,均創歷史最高水平。①康莊工程。全鄉的鄉村大交通網路基本形成,近三年共投資1200多萬元,建成了9條通村公路,總里程30.4公里,全鄉除高塘下山脫貧外,17個行政村全部實現了公路路面硬化,並獲得康莊工程建設先進單位稱號。②村莊整治工程。投資220萬元對8個村實施了村莊整治工程,美化了生態環境,改善了人居條件,提升了村莊品位,提高了生活質量。③甘泉工程。近年來,先後投資160餘萬元對7個村實施甘泉工程,並投資500餘萬元對11個村實施自來水改建擴建工程。④文明衛生創建工程。以鄉政府駐地為重點,開展以環境整治為主的文明衛生創建活動。以“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污水、清路障、改水、改廁、改路)為目標,抓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開展集鎮村、中心村的生活污水淨化沼氣工程建設,有效控制環境污染,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現在,花橋的生態鄉建設已初現成效,產生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有目共睹今後幾年,我們將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更硬的措施,更大的力度,力爭把花橋鄉打造成山清水秀、環境優美的新興農村集鎮,最終實現全鄉生態經濟與社會系統良性循環和協調發展。

旅遊

江南第一家

“江南第一家”座落於浦江縣城東面12公里的鄭宅鎮。景區以豐富的古代家族文化和明清建築組合為特色,“青山庭院古鎮,小橋流水人家”,是一組獨具情味的古鎮風貌景點。江南第一家是全國AAAA級景 區,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浙江省廉政建設教育基地,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江南第一家”又稱鄭義門,是飲譽中外的華夏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遺址。居住於此的鄭氏家族,以孝義治家名冠天下。自南宋建炎年間開始,歷經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達三百六十餘年,鼎盛時三千多人同吃一“鍋”飯。其孝義家風多次受到朝廷旌表,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 年),明太祖朱元璋親賜“江南第一家”。景區內保存有鄭氏宗祠、昌七公祠、建文井、老佛社等一批重要歷史文物。鄭氏家祠始建於元初,結構宏敞,風格古樸。宗祠內高懸眾多歷代名人題匾和聯語,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文物價值。前廳及拜廳天井內有尊為明初文臣之首宋濂手植的古柏,枝幹虬勁,上薄雲天。景區內尚有孝感泉、九世同居碑亭、東明書院、“十橋九閘”和玄麓元代摩崖石刻等古蹟遺址二十餘處,內容豐富,蔚成群觀。而入口區象徵九世同居的九座牌坊,其數量之多、種類之全和含義之豐堪稱全國之最。

景區不但富有獨具特色的古鎮風貌,而且文化內涵極其豐富。江南第一家數百年間家族人員173人為官無一貪瀆,以其清廉家風揚名於世;其168條家規經宋濂整理帶至南京,成為明代典章制誥的藍本,史上鮮見;還有“靖難之變”中建文帝的去向一直是中國帝王著名歷史迷案之一,這裡也將給出一種解釋。

仙華山風景區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浦江仙華山風景名勝區是以山水文化和儒家文化及宗教文化為內涵,以山頂峰林為特色,融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為一體,以觀光攬勝、休閒度假為主要功能的風景旅遊區。
仙華山又名仙姑山,位於浦江縣城北9公里處,仙華山崛起於1.5億年前的中生代,由於燕山運動強烈的斷裂擠壓和火山活動而形成。屬低山丘陵地貌區,山頂緩坡地發育良好。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雨熱同步,光溫互補,四季分明, 氣溫適中,景區氣溫比縣城低5℃左右。山地植被覆蓋率約90%。
仙華山以奇秀的山巔峰林為勝,在海拔600米以上的 仙華山巔,石峰聳峭壁立,拔地而起。“如旌旗,如寶蓮花,如鐵馬臨關。明劉伯溫有詩云:“仙華傑出最怪異,望之如雲浮太空。”故仙華山又有“第一仙峰”之稱。分四個景區:北為石峰林立、怪石紛呈的“仙華峰林”景區;南有明趙祟袍植梅數里的“梅塢香雪”景區,東為千歲寶掌和尚修行之地“寶掌幽谷”景區;西有山環水抱的“仙湖碧水”景區。共有24奇峰、14怪石異洞等120處景點。 仙華山以“奇、險、曠、幽”稱譽江南,有奇峰24座,怪石異洞14個,大小景點120多處。山上奇峰皆靈秀動人,在山巔突兀聳立,直插雲天,且斑斕的峭岩間常有雲霧升騰繚繞,縹緲若蓬萊。明代劉伯溫詩云:“仙華傑出最怪異,望之如雲浮太空”。明代開國文臣之首宋濂稱之為“天地間秀絕之區”。最高峰少女峰,海拔720.8米,歷來有江南“第一仙峰”之稱,相傳軒轅黃帝少女元修於此修煉得道升天。歷代多有儒、道、釋三家名流共處仙峰,結廬修真,堪稱中華文化之奇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