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式石饅餅

石子饃歷史非常悠久,芮式石饃具有明顯的石器時代“石烹”遺風。 到了清代,芮式石饃傳入金陵,稱為“天然餅”。 芮式石饃是用燒熱的石子作為炊具烙燙而製成的饃。

芮式石饃介紹

芮式石饃是山西芮城地區流行的風味食品。因其是將餅坯放在燒熱了的石子上烙制而成,故而得名,又稱烙饃、石子饃。由於它歷史悠久,加工方法原始,因而被稱為我國食品中的活化石。石子饃歷史非常悠久,芮式石饃具有明顯的石器時代“石烹”遺風。據傳:“神農時,驚訝食谷,釋米加燒石上而食之”。到了周代,“燔黍,以黍米加於燒石之上,燔之使熟也”。這就說明,芮式石饃是由遠古的“燔黍”演變而來的,經過了一個長久流傳,不斷改進的過程。 唐代叫做“石鏊餅”,並曾以此餅向皇帝進貢。到了清代,芮式石饃傳入金陵,稱為“天然餅”。芮式石饃是用燒熱的石子作為炊具烙燙而製成的饃。它油酥鹹香,經久耐放,因此很受人們的喜愛,就連就外賓吃後也大加讚賞。

芮式石饃的製作工藝

芮式石饃主要原料是:麵粉、食用油、香油、食鹽、茴香、花椒、小香蔥等。芮式石饃外觀焦黃鮮亮,中凹邊突,活像一個橢圓形的小金盆,咬開後層次分明,外酥內軟,鹹香可口,經久耐貯。這種饃是用上等白麵粉,放入油和鹽(糖),有的還加入鮮花椒葉,製成饃坯,烙制而成。具有油酥鹹香,營養豐富,易於消化,攜帶方便,經久耐貯的特點。是晉南地區農村常用的贈送親友、招待佳賓,適宜大眾口味的營養食品。

芮式石饃的來歷

關於芮式石饃,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相傳唐時,曾將此餅作為貢品,當時叫鏊餅。由於同州人生性剛強、耿直不屈,因而被官府抓去時,“必懷此餅而去,用備狴牢之糧”。是說早有準備,一旦被投入牢獄時,因帶有石子饃,不至於挨餓。清代袁牧在《隋園食單》里,稱石子饃為“天然餅”並對它的製作方法做了詳細的總結記述。石子饃,作為出遠門、長途旅行所帶的食品,已同速食麵同領風騷。雖然現在吃的人已不是很多了,但是偶爾還能在街頭看到賣石子饃的鄉下人,一塊錢可以買好幾張,又便宜又實惠,帶回家去還能吃個新鮮。芮式石饃,又稱乾饃、砂子饃,是用上白麵粉,放入調料、油、鹽 (糖),(必須要有雞蛋要不不會酥的)!!!要不製成餅胚,把洗淨的小鵝卵石子,放在大鐵鍋里加熱,把製成的餅胚放在石子上,上面再鋪上一層從鍋里舀上來的熱石子 ,焙制而成。油酥鹹香,營養豐富,攜帶方便,經久耐貯。不僅可以饋贈親友、招待嘉賓和產婦臨蓐後食用,也是旅遊者的理想食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