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2000年夏秋之際,台商丁嘉堯攜子、媳和孫兒自台北返回闊別五十二年之久的家鄉重慶,投資辦廠並沿長江而下尋覓他當年的未婚妻黃一蘭和曾救他於危難的“小兵”。丁嘉堯的兒子丁亞峰十分同情父親,幫他尋到了當年和黃一蘭最要好的小姐妹,如今的蘇繡大師顧文霞的下落——在蘇州。丁嘉堯的兒媳林海珠卻堅決站在婆婆一邊,反對公公尋找舊日情侶。
邀請丁嘉堯來投資辦廠的渝州大學校長台屬戴宏民和他的做台商接待工作的小女兒戴佩華在聽了丁嘉堯講述與未婚妻黃一蘭以及和“小兵”如何相識、相知並在1948年分手時各有誓言相約的故事後,深受感動。父女二人和重慶作協主席台屬黃濟人、作家許地山(筆名落花生)的侄子,西南農業大學副教授台胞許由一起,盡力幫助丁嘉堯尋找兩位故人。
丁嘉堯趕到江南,見到老友顧文霞。文霞告訴他事業有成的一蘭對他的愛情五十二年如一。已兒孫滿堂的丁嘉堯萬分感動和汗顏。他把這個悽美的愛情故事講給來參加聯誼會的台灣朋友們聽,大家激動得情不自禁地也共同盟了一個誓言並擊節唱起了當年嘉堯、一蘭定情的歌“只要心兒沒有老”。
在南京中山陵——昔日丁嘉堯和故人分手的地方,“小兵”和丁嘉堯重逢。影片簡介2000年重慶之夏,竟以涼爽迎來了闊別家鄉五十二年的海外遊子——台商丁嘉堯。他帶著兒子、兒媳和小孫兒森森回來了。是應渝州大學戴宏民校長之邀,來投資辦廠,更要趁此良機尋覓他當年的未婚妻和曾救他於危難的台灣籍“小兵”。
戴校長的小女兒佩華是做台商接待工作的,她卻忍受不了這位既“寒酸”,隨意性又大的丁嘉堯。丁一談完生意就領著小孫兒擅自溜出去玩兒,甩下她這個說好一塊去的接待人員於不顧。當她找到這位台灣老闆時,發現他正對著古老的黃桷樹吹口琴。森森在為他擊掌打拍子。口琴的曲調倒挺好聽,可這怪異的行動和他在得到兩朵白蘭花的欣喜之狀,以及在沿江考察包裝廠的船上晚宴中,偶然間表露出的丁嘉堯家庭之間的不和諧,使佩華想起了森森告訴她的“爸爸幫爺爺,媽媽幫奶奶”的話。原來兒子亞峰同情父親,盡力幫父親找到了他當年的未婚妻要好的小姐妹顧文霞的下落——在蘇州。兒媳林海珠卻堅決站在婆婆一邊,極力反對公公尋找昔日戀人。
丁嘉堯感受到戴校長對他的友善與真誠,便講述了自己1947年在重慶和一個叫黃一蘭的絕美的姑娘動人的戀情,以及“小兵”與他和一蘭相知的始末。佩華和父親聽了故事大為感動,他們和重慶作家協會主席、台屬黃濟人,西南農業大學副教授、台胞許由一起,想方設法幫他尋找兩個故人。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職員表
導演傾心
退而不閒
當王曉棠還是八一電影製片廠的廠長時,她指揮拍攝了波瀾壯闊的解放戰爭系列巨片,這些影片記錄了當年將國民黨政權趕到台灣島的全過程。如今從廠長的崗位上退下來後,王曉棠卻在《芬芳誓言》中講述了兩岸華夏子孫不可分割的文化和親情。女性藝術家的敏感和細膩,使她感覺到這是自己必須去完成的主題。“我在當廠長時,就很想拍這個題材了。”她告訴記者,“但那時要做的事情太多,拍不了。退下來之後,時間多了,我決定自己去採訪和組織拍攝,因為這一題材始終打動著我的感情。”她和合作編劇的王宸走訪了不少省市,每到一地,都聽到海峽兩岸親人離散、盼望團圓的故事,祖國的分裂實在是全民族心頭的至痛。一個關於台商丁嘉堯與未婚妻黃一蘭淚眼相望50年的電影劇本,就在無數真實故事的基礎上形成了。許多台商和台胞看了影片後驚訝地說,這寫的就是我們家呀!沿江拍攝
盛夏,影片在重慶開機,然後這故事就順著奔流的長江,一路往下游拍攝。王曉棠在當八一廠的廠長時,一聲令下可以調動千軍萬馬的場面,現在,她指揮的卻是僅有28人的小小攝製組。但是,這種角色的轉換,使她感到非常愉快。“八一廠家大業大,數百個現役軍人,再加上家屬,牽一髮動全身。而在這個攝製組,我能實現自己的願望。”王曉棠說,“我早就想嘗試這種精幹的創作集體了。我們人雖不多,但每個人都是業務尖子,一人勝任幾項工作。力量的投入實行最佳化組合,比如攝影相當重要,就配備了13個人,幾乎占整個攝製組的一半。”才智盡展
回到自己的藝術天地之後,她的日子相當充實和自在。在這樣的環境中,她的才智被盡情發揮出來。在她的堅持下,影片沒有用一個專業演員,除個別角色外,都由台商、台胞來扮演,並且全都真名真姓甚至真事出現在影片中,這使影片充滿了令人吃驚的真實感和質樸感。照例說,非專業演員拍戲會浪費很多膠片,曾經是一名傑出演員的王曉棠就指導大家反覆排練,結果,影片的耗片比只有1/5,既拍出了效果又節約了成本。為了影片的發行放映,王曉棠風塵僕僕地奔波著。和她的新片的片名一樣,王曉棠也有一個“芬芳誓言”,那就是年輕時樹立的電影理想——讓藝術青春在快樂地延續著。影片段預告絮
非演員擔綱 本色自然——《芬芳誓言》具有很強的紀實風格,除台商丁嘉堯的“一家四口”和“小兵”、小女孩外,其餘所有的參拍演員均以本人身份出現,這與張藝謀的《一個也不能少》有點相像。
——重慶作協主席、著名作家黃濟人,在影片中敘述的就是他自己所寫的《台北看雨》的經過;《落花生》是一篇在大陸和台灣的國小教科書上都有的課文,作者許地山的女兒許燕吉,也在影片中出鏡,不過她並非跑龍套,扮演的角色就是她自己。這些本色演員表演生動自然,一點也不比專業演員遜色。
廣東台胞加盟 感人肺腑
——集影片編劇、導演、策劃、製片於一人的王曉棠,本人是解放軍少將,而她父親卻是國民黨的將軍。身為全國政協委員的她,每每開會時,總與台胞們共坐一堂,身邊的故事聽得太多了,便萌生了將《芬芳誓言》搬上銀幕的念頭。經同為全國政協委員、佛山市副市長的推薦,選上了在廣東工作的台商作演員。而影片男一號丁嘉堯的扮演者是原中國教育工會主席蔣文良,他也是全國政協委員。
——影片中台商丁嘉堯的兒子、媳婦,由廣東南海市台資企業的經理、台商陳泉宏與他的太太扮演,這對生活中小夫妻,第一次上鏡卻演來情真意切,連一個招手的小動作,都有獨特的個性,真實而不做作。
——每一個台胞,幾乎身邊都有一個與電影《芬芳誓言》類似的故事,以景生情,感觸深刻。王曉棠說,最後一場戲是台胞的聯誼會,數十位台胞整整拍了兩個通宵,卻始終精神飽滿,他們發自肺腑的語言,使影片升華到一個更高的境界。
影壇“黑馬”不可忽視
——素有廣東影壇三劍客之稱的珠影一級編輯祁海,對影片有著極高的評價,他認為,該影片的美學創新甚至超過了近日走紅的電影《刮痧》,是影壇的一匹“黑馬”,不少人更預測這部戲是“金雞獎”和“華表獎”的大熱門。
拍一朵雲用了近3個小時
——《芬芳誓言》曾在江陰拍攝了十多天的時間,為協助劇組拍攝台胞一路歸來的鏡頭,江陰方面的工作人員在高速公路上做了大量工作,如維持現場秩序、暫時更換高速公路上的臨時指示牌等等。
——導演王曉棠非常敬業,對細節要求很高,連一朵雲彩都不放過。“當時她需要拍攝一組‘藍天白雲’的鏡頭來烘托主角重回江陰的激動喜悅心情。”陪同的陳先生說,他們就陪著劇組在璜塘某路段取景,“第一次看人家拍電影,興奮啊。”劇組從12:00開始進入拍攝狀態,可是拍了幾遍,導演都覺得不合格,還得繼續找“上鏡”的白雲。於是,在場的民眾都開始幫著找,十幾個人仰著脖子,張大嘴巴望著天,張目對天久了,難免眼睛澀,脖子酸的,揉幾下,繼續用目光在天空中尋尋覓覓,大概等了1個小時,發現天倒是湛藍的,可是要找到一朵上鏡的雲還真不容易……終於在接近3:00的時候,拍攝到了導演要的效果。
試映
——《芬芳誓言》影片描寫的是海峽兩岸一個苦苦等待了半個世紀的愛情故事,異常悽美感人。王曉棠,這位少將軍銜的藝術家,帶著她導演的新片《芬芳誓言》來到上海試映。試映這天,一些台商、台胞從廣東、江蘇等地趕到上海觀看,映到動情處,廳內一片抽泣聲。可以說,以前很少有同類題材的影片,把中華民族的分離之苦、骨肉之情拍得如此催人淚下。
影片評價
——劇情是在兩岸“三通”的大背景下展開的,台胞丁嘉堯攜子、媳、孫兒回到了久別52年的重慶,一是為回大陸投資,更主要的是為回蘇州尋找52年前的未婚妻黃一蘭及當年給自己當勤務兵的“小兵”。在整個尋找的過程中,一直用丁嘉堯與黃一蘭年青時的戀愛故事為由頭,通過老人回憶的方式慢慢展開。就在兩人就要見面的前夕,黃一蘭不堪一生的等待,離開人世,最後丁嘉蕘與“小兵”終於見面並擁抱在一起。——看片子的時候我不止一次落淚,可現在卻無法回憶起到底是哪一個細節哪一個片斷讓我如此動情。也許一部好的影片與好的書法一樣,是靠渾然一體的風格來打動人的。其實在最初打開影片時,我曾按捺住想關掉的想法:老套的出場人物話外音講故事的手法,人物土氣的妝扮,還有些嗲的方言,實在是讓我有關掉放映視窗更換片子的衝動。但是隨著故事的展開,一些細節的刻畫與很有生活氣息的再現,著實的吸引住了我。那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誓言,用52年的時間融在等待和思念里,讓主人公沉重得用一生去實踐,用漂泊的心去尋找。
——片子的結構很緊湊,裡面埋下了“黃玉蘭花”、“落花生”、“口琴伴奏”、“外國民歌”等多個與故事相關的引子,一會兒拉出一段讓人感動的回憶,一會帶出一個與之相關的情節,這樣整個故事講起來就不覺平淡,做到了以情感人的效果。台詞中不時的冒出主題句,比如說,中國人,就要挺直脊樑。或者說,等得太久了之類的話,從兩個人的個人感情升華為兩岸之間的問題,使人們在對一家的關注與感覺中想到台灣與祖國的分離正阻隔著親情、友情與愛情。
——導演在主題句後還常常加一些渲染的鏡頭,比如船在水面上航行,河水滔滔,船的扶欄,再配以高昂而激越的音樂,使這個小故事後面透出的大問題得以深化;再有一處就是在丁嘉堯得知一蘭在前一天去世的訊息後,連續的使用了幾個在場人物落淚的鏡頭,也達到感染觀眾的目的,應該說在表現手法上是刻意的用了些功夫的。
——五十年代耀眼的電影明星王曉棠,在電影《芬芳誓言》的首映式上,再度成為手捧鮮花的焦點人物。由她任編劇、導演的這部紀實風格的影片,以感人至深的情節,讓觀眾噙著淚花為她鼓掌。影片結束後,少年合唱隊演唱的電影插曲《只要心兒沒有老》,又將觀眾的情緒帶到“一朵白玉蘭”的故事中,為片中所表現的中華好兒女情深義重、生死相許的品格而肅然起敬。
——如今,一部電影讓觀眾流淚的可能性很小。因為,賺取人眼淚的言情劇實在太多,而人們的淚腺再發達,也經受不了一而再、再而三的刺激。對於國產電影來說,情況就更是不妙,別說讓人感動得淚零,能夠讓人坐得住就是好事。全部由非職業演員參與拍攝的《芬芳誓言》,顯示出導演王曉棠的魄力。海峽兩岸盼團圓的渴望,一生一世情不變的愛情,以一首古老的丹麥民歌而貫穿始終。“忠誠”,成為影片中最最響亮的一句台詞,它的震撼人心的力量,使所有觀眾的淚水都飽含價值。
——片中,闊別家鄉五十二年的海外遊子丁嘉堯,曾經對救他一命的“小兵”許諾:“如果我將來見不到你,我將永不回南京。”他在古稀之年依然恪守自己年輕時立下的誓言,使人想起我們民族亘古有之的“尾生抱柱信”的美好情操。一句對白,豁人耳目:“忠誠,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脊樑。”這裡面不光有對朋友情誼的忠誠、對愛情的忠誠,更有對祖國、對民族的忠誠。
——曾有睿智的讀書人斷言:讀李密的《陳情表》不落淚,必定不是孝子;讀諸葛亮的《出師表》不落淚,必定不是忠臣。現在,我只想說,看電影《芬芳誓言》落淚者,必定是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