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天南星目濕生草本植物]

芋[天南星目濕生草本植物]
芋[天南星目濕生草本植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芋(學名:)又名:芋艿、芋頭,屬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一年生植物栽培。塊莖通常卵形,常生多數小球莖,均富含澱粉,葉柄長於葉片,綠色,葉片卵狀,先端短尖或短漸尖,花序柄常單生,短於葉柄。檐部披針形或橢圓形,展開成舟狀,邊緣內卷,淡黃色至綠白色。 原產中國和印度、馬來半島等地熱帶地方。球莖富含澱粉及蛋白質,供菜用或糧用,也是澱粉和酒精的原料。芋耐運輸貯藏,能解決蔬菜周年均衡供應,並可作為外貿出口商品。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芋[天南星目濕生草本植物] 芋[天南星目濕生草本植物]

濕生草本。塊莖通常卵形,常生多數小球莖,均富含澱粉。葉2-3枚或更多。葉柄長於葉片,長20-90厘米,綠色,葉片卵狀,長20-50厘米,先端短尖或短漸尖,側脈4對,斜伸達葉緣,後裂片渾圓,合生長度達1/2-1/3,彎缺較鈍,深3-5厘米,基脈相交成30度角,外側脈2-3,內側1-2條,不顯。花序柄常單生,短於葉柄。

佛焰苞長短不一,一般為20厘米左右:管部綠色,長約4厘米,粗2.2厘米,長卵形;檐部披針形或橢圓形,長約17厘米,展開成舟狀,邊緣內卷,淡黃色至綠白色。肉穗花序長約10厘米,短於佛焰苞:雌花序長圓錐狀,長3-3.5厘米,下部粗1.2厘米;中性花序長約3-3.3厘米,細圓柱狀;雄花序圓柱形,長4-4.5厘米,粗7毫米,頂端驟狹;附屬器鑽形,長約1厘米,粗不及1毫米。花期2-4月(雲南)至8-9月(秦嶺)。

生長習性

性喜高溫濕潤,不耐旱,較耐蔭,並具有水生植物的特性,水田或旱地均可栽培。根系吸收力弱,整個生長期要求充足水分;對土壤適應性廣,以肥沃深厚、保水力強的粘質土為宜;種芋在13-15℃開始發芽,生長適溫20℃以上,球莖在短日照條件下形成,發育最適溫27-30℃。如遇低溫乾旱則生長不良,嚴重影響產量。

分布範圍

原產中國和印度、馬來半島等地熱帶地方。中國南北長期以來進行栽培。埃及、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爪哇等熱帶地區也盛行栽種。

主要分類

中國的芋,早在《史記》中即有記載:“岷山之下,野有蹲鴟,至死不飢,注云芋也。蓋芋魁之狀若鴟之蹲坐故也”。經勞動人民長期因地制宜地選種培育,已有多種不伺類型的品種,其中常見的為下列3類:

1. 多頭芋:母芋分櫱群生,子芋甚少,台灣山地栽培的狗蹄芋;廣西宜山的狗爪芋皆屬此類。特徵:植株矮,一株生多數葉叢,其下生多數母芋,結合成一塊;粉質,味如栗子。

母芋中等大小,除個別品種外,肉質粗,味劣。主要品種有上海、杭州的白梗芋、紅梗芋、江浙香梗芋,廣東、廣西旱芋、花腰紅芽芋,武漢白荷、絳荷,福建紫芋、白露子,四川綠桿芋等。可在較低溫度下和較短的生長期栽培。

2. 大魁芋:母芋單一或少數,肥大而味美,生子芋少,植株高大,分櫱力強,子芋少,但母芋甚發達,粉質,味美,產量高。如台灣、福建、廣東等熱帶地區常見的檳榔心、竹節芋、紅檳榔心、檳榔芋、面芋、紅芋、黃芋、糯米芋、火芋等。

3. 多子芋:子芋多而群生,母芋多纖維,味不美。本類分櫱力強,子芋為尾端細瘦的紡錘形,易自母芋分離,栽培目的是採收子芋。中國中部及北部栽培者多屬此類。如台灣的早生白芋,浙江杭州的白梗芋,浙江慈谿的黃粉芋等。浙江的紅頂芋、烏腳芋、台灣的烏柿芋等品種具紅色或紫色葉柄,也屬此類。

栽培技術

播種育苗

芋忌連作,宜深耕,應選保水、保肥性強的土壤栽培。一般每畝(1畝=667平方米)施基肥2000公斤-2500公斤。長江流域以栽培多子芋為多,清明前後直播,選中等大小子芋作種,行距66厘米-83厘米,株距33厘米,穴深10厘米-13厘米,每穴用子芋一個,每畝(1畝=667平方米)用種100公斤-112公斤。

為了安排茬口及早熟栽培,可提前在3月20日左右用溫床或塑膠棚內播種育苗,將芋種密排在床土中,保持20C-25C的床溫,經苗期肥水管理,至1-2片真葉時定植,其密度與直播相同。

種植要求

1、對溫度要求:需要高溫多濕的環境條件,13-15℃芋頭的球莖開始萌發,幼苗期生長適溫為20-25℃,發棵期生長適溫為20-30℃。晝夜溫差較大有利於球莖的形成,球莖形成期以白天28-30℃,夜間18-20℃最適宜。

2、對水分要求:芋喜歡濕潤的自然環境條件,旱芋生長期要求土壤濕潤,尤其葉片旺盛生長期和球莖形成期,需水量大,要求增加澆水量或在行溝里灌淺水。同時注意在球莖形成熟初期噴灑地果壯蒂靈,使地下果營養運輸導管變粗,提高地果膨大活力,果面光滑,果型健壯,品質提高,達到豐產。水芋生長期要求有一定水層,幼苗期水層3-5厘米。葉片生長盛期以水深5-7厘米為好,收穫前6-7天要控制澆水和灌水,以防球莖含水過多,不耐貯藏。

3、對光照要求:芋頭較耐弱光,對光照強度要求不是很嚴格。在散射光下生長良好,球莖的形成和膨大要求短日照條件。

4、對土壤要求:水芋適於水中生長,需選擇水田、低洼地或水溝栽培。旱芋雖可在旱地生長,但仍保持沼澤植物的生態型,宜選擇潮濕地帶種植。芋頭是喜肥性作物,其球莖是在地下土層中形成的,因此應選擇有機質豐富,土層深厚的壤土或粘壤土,以土壤有機質1.05%,速效氮62.5ppm,速效磷11.25ppm,速效鉀62ppm,pH值5.5-7最適宜。

採收留種

1、採收。長江流域早播的早熟品種多在9月上旬到10月上旬採收;遲播的多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採收;中晚熟品種多在9月底到11月上旬採收。因市場需要可以適當提前或延遲採收,一般應在重霜前收完,以防凍害。每畝(1畝=667平方米)早熟品種產1500公斤-2000公斤,晚熟品種產1700公斤-2500公斤,高產田塊可產3500公斤-4000公斤以上。

2、留種。選生長整齊一致的豐產地留種,並選擇具有該品種特徵的植株作種株,留種球莖應到地上部分枯黃,子芋已充分長足時的晴天採收。對露出地面的青頭、沒有老熟的白頭、從母芋基部長出的長柄子芋都不能作種。應擇符合品種特徵、頂芽健全、無病、無蟲、無傷斑的較大子芋作種。種芋大小與類型有關,屬於多子芋類以25克-50克為宜,最小也應在15克以上,屬於魁芋類型應在25克以上。

田間管理

1、肥水管理芋耐肥,追肥一般分三次,長江下游地區芋農稱:“芋長三暑”,即小暑發棵,大暑長高,立秋、處暑長芋頭。在這三個時期定要保證足夠的肥水,秋後才能為結芋打下基礎。

2、中耕培土芋自出苗或定植活棵後,要多次中耕除草,以提高土溫,促進早發。分次培土壅根對芋的生長發育有重要作用。江蘇興化芋農稱:“小暑小變,大暑大壅,七月不壅,等於不種”。芋頭若不培土,任其自然生長,新芋大部露出地面,則難以膨大。芋頭若不培土,子芋頂芽當年萌發成分櫱,徒耗養分。培土能抑制分櫱的形成和增加子芋和孫芋的產量。已經形成的子芋,若暴露於土面,往往呈青綠色,澀味增加,質量下降。

病蟲防治

病蟲害防治芋的主要病害有疫病、腐敗病,主要蟲害有紅蜘蛛、蚜蟲及斜紋夜盜蛾等。

主要病害

①芋疫病:屬真菌性病害,主要為害葉柄葉片和球莖,在6一8月為發病高峰期。高溫、多濕或時雨時晴,容易發生,過度密植和偏施氮肥,生長旺盛,發病嚴重。防治方法:以防為主,發病前於5月中旬開始用藥,可選用保護性殺菌劑如代森錳鋅,分別加入疫霜靈、甲霜靈、安克等交替使用,7-10天噴一次。施藥時應掌握好天氣,選擇雨前噴藥,同時噴灑藥液要均勻,葉背、葉面、葉柄都要噴到。

②軟腐病:屬細菌性病害,為害地下球莖及葉柄基部,整個生長期都可發病。防治方法:加強肥水管理,發現病株及時拔除帶走,同時在病穴周圍撒石灰。藥劑防治:可用農用鏈黴素、百菌清灌根,施用時可在施肥前、培土後、割仔芋後各施一次。同時在常年發病重的地域每次用藥都應加農用鏈黴素,嚴防地下害蟲及控制水分。

③芋污班病:僅為害葉片,防治方法:可用百菌清、甲基硫菌靈於發病初期開始防治,隔7-10天再噴施一次。

主要蟲害

①蚜蟲:以成蟲、若蟲在葉背或嫩葉上吸汁液,使葉片捲曲畸形,生長不良,並傳播病毒病,嚴重時造成葉片布滿黑色霉層。防治方法:可用樂果、吡蟲啉類農藥噴殺。

②斜紋夜蛾:幼蟲食葉,嚴重時僅剩葉脈。一般用功夫或樂斯本、吡蟲啉、銳勁特在幼蟲3齡前噴殺,用藥要考慮綜合防治。如吡蟲啉加阿維菌素可以防芋蚜、斜紋夜蛾等害蟲。

③地下害蟲:結合兩次施重肥可選用辛硫磷、米樂爾或敵百蟲進行防治。

④紅蜘蛛:噴施1500倍的久效磷或800倍40%氧化樂果或800倍三氯殺蟎醇。

主要價值

食用

塊莖可食,可作羹菜,也可代糧或制澱粉,自古視為重要的糧食補助或救荒作物,台灣省雅美族至今以芋為主糧。葉柄可剝皮煮食或曬乾貯用。全株為常用的豬飼料。

食用禁忌:有痰、敏性體質者、小兒食滯、胃納欠佳、以及糖尿病患者應少食芋頭;同時食滯胃痛、腸胃濕熱者忌食芋頭。

藥用

【傣藥】滿喃:用於清熱《傣醫藥》。【苗藥】家芋:塊莖治瘰癧,腫毒,腹中癖塊,牛皮癬,湯火傷《湘藍考》。

塊莖(芋頭):甘、辛,平。消腫散結。用於瘰癧,腫毒,腹中痞塊,乳癰,口瘡,牛皮癬,燒、燙傷。芋梗:用於瀉痢,腫毒。芋葉:辛,涼。止瀉,斂汗,消腫解毒。用於癮疹,瘡疥。 芋頭花:辛,平。用於胃痛,吐血,陰挺,痔瘡,脫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