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賓浩斯[心理學家]

艾賓浩斯[心理學家]
艾賓浩斯[心理學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赫爾曼·艾賓浩斯(德語:Hermann Ebbinghaus 1850年1月24日-1909年2月26日),德國心理學家。 艾賓浩斯出生於德國巴門的商人家庭,17歲進入波恩大學學習歷史學和語言學。1873年在波恩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875-1878年遊學於英國、法國,受費希納的影響開始用實驗方法研究記憶。1886年任柏林大學副教授。在1890年艾賓浩斯和他人共同創辦了《心理學和感覺生理學雜誌》。1894年任布勞斯雷大學教授。1905年任哈雷大學教授。 他在1885年出版了《關於記憶》一書。裡面提到一個他自己作被試的試驗。他試圖背誦三個字母(兩個輔音夾一個元音)一組的無意義音節列表。他觀察自己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把列表背誦下來,作為自己學習速度的量度。在一段時間後,他再檢查自己需要通讀多少遍才能再一次背出列表。他發現了一些遺忘規律。先學習到的知識首先以很快的速度被遺忘,然後會緩慢下來。而已經長時間記住的東西,則很難被徹底忘記。這就是著名的“遺忘曲線”,這個也被稱為“艾賓浩斯曲線”。

基本信息

個人生平

艾賓浩斯[心理學家] 艾賓浩斯[心理學家]

1850年1月24日生於波恩附近的巴門。

先在波恩大學學習歷史與哲學,後進入哈雷大學和柏林大學深造。

1873年獲波恩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後留學英國和法國。

普法戰爭時在軍隊服務。戰後,在柏林、英國、法國致力於研究,興趣轉向科學。

1880年任柏林大學講師,1886年升任副教授。

1894年任布雷斯勞大學教授,1905年任哈雷大學教授。

1909年2月26日因肺炎卒於哈雷。

學術研究

1880年,艾賓浩斯受聘於柏林大學,在那裡繼續研究記憶,並重複和驗證了他的早期研究。1885年,他出版《論記憶》一書,這本書是實驗心理學史上最為卓越的研究成果之一,它開創了全新的研究領域。心理學史家E.G.波林評論道:“這是劃時代的,不僅由於它所涉及的範圍和文章風格的新穎,而且因為它立即被看作是實驗心理學突破了研究高級心理過程的障礙。艾賓浩斯開創了一個新的領域……”

1885年後,艾賓浩斯沒有繼續研究記憶,發表的著述也相當少。1886年他被柏林大學提升為副教授。1890年,他創建了一個實驗室,創辦了《感覺器官的心理學和生理學》雜誌。然而,由於艾賓浩斯缺少著述,他在柏林大學再也沒有得到提升。1894年,他應聘於布雷斯勞大學擔任較為低級的職務,在那裡一直工作到1905年。期間,他發展了句子填充測驗,這也是第一個研究高級心理過程的成功測驗,其變式為現今許多普通智力測驗所採用。1908年出版了受人歡迎的教科書《心理學概論》。1905年,艾賓浩斯離開布雷斯勞大學去哈雷大學,4年後突然死於肺炎,享年59歲。

主要成就

主要貢獻:

(1)創造無意義音節、完全記憶法和節省法對高級心理過程的記憶首次進行實驗研究,並對記憶做了定量的分析。

(2)首次發現保持與遺忘的規律,即學習後經過的時間越長保持越少,遺忘速度呈先快後慢的趨勢,為繪製遺忘曲線提供科學根據。

(3)採用實驗和統計方法,對形成聯想的過程和條件以及某些聯想規律做了較深入的分析,發現影響學習和保持有諸多變數,如材料的長度、意義性、重複率、保持間歌時間等。還考查了過度學習、集中學習、分布學習等效應。

主要論著

《記憶》(1885)

1885年出版的《記憶》 一書。其研究方法對此後記憶的研究,乃至整個心理學的實驗研究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是實驗心理學文獻中的一個里程碑。“它被看作是實驗心理學突破了研究‘高級心理過程'的障礙”。

《心理學原理》(1897)(1902)(1908)

第一卷的上半部(1897),其下半部及全卷(1902),第二卷上半部及書的簡本(1908)。

《心理學綱要》(1908)

“心理學有一個長的過去,但卻只有一個短的歷史。”

學術體系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艾賓浩斯曲線 艾賓浩斯曲線

(1)查明識記無意義音節的速度與識記有意義材料的速度之間的差異。為了確定這種差異,他識記拜倫的《唐璜》一詩中的節段,每一段有80個音節。他發現大約需要讀9次能記住一段。然後他識記80個無意義音節,發現完成這個任務幾乎需要重複80次。於是他得出結論說,無意義材料的學習比有意義材料的學習在難度上幾乎達到9倍。

(2)材料的長度和數量對完全再現所必需的重複次數的影響。他發現,較長的材料需要次數較多的重複,也即需要較多的學習時間。而增加了所學音節的數量,使學習每一音節的平均時間顯著增加。結論是,我們學習的材料愈多,所用的時間就愈長。一定數量的材料分配到幾天之內學習,比集中一天學習的效率要高。

(3)學習和回憶之間的時間歷程。材料在學習後頭幾小時遺忘最快,隨著時間的推延,材料遺忘越來越少,也即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除了這幾個主要方面外,艾賓浩斯還研究過一些能影響學習和保持的其他變數,例如過度學習的影響、重複學習或複習的影響、音節表內的近距聯想與遠距聯想的影響,等等。

研究方法

艾賓浩斯[心理學家] 艾賓浩斯[心理學家]

【受試者】:艾賓浩斯本人。

【實驗材料】:無意義字(MUY、KIR、XAJ、DEQ等等)

【方法】:一字一卡片。20 片一組,依序讀過一遍,默寫一遍;再讀,再寫;直到完全依序默寫出來。記錄遍數(A0)。

n日後,取出同組卡片,再背一回合,記錄遍數(An)。

記憶保留比率 =100 * (A0 - An) / A0首先,實驗者記憶100個生單詞,

然後如圖所示:

時間間隔記憶量
剛剛記憶完畢100 %
20分鐘之後58.2%
1小時之後44.2%
8-9小時之後35.8%
1天后33.7%
2天后27.8%
8天后25.4%
1個月後21.1%

這條曲線告訴人們在學習中的遺忘是有規律的,遺忘的進程很快,並且先快後慢。觀察曲線,你會發現,學得的知識在1天后,如不抓緊複習,就只剩下原來的33.7%。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速度減慢,遺忘的數量也就減少。

通過多年耐心細緻的實驗研究,他得到了以下幾個主要結論:

1、組的長度與學習速度的關係:音節組的長度增加時,誦讀到能正確背誦所需的次數就急劇增加。如識記12個音節只要誦讀16 .6次就能背誦;而識記36個音節就要誦讀55次才能背誦。

2、意義性對學習的影響:艾賓浩斯發現學習有意義的材料比學習無意義的材料速度要快得多。艾賓浩斯設計了一些實驗來確定各種條件對學習和保持的影響。這些研究之一是查明記無意義音節的速度與記有意義材料的速度之間的差異。為了確定這種差異,他記拜倫的《唐·璜》(Don Juan)一詩中的節段,每一段有80個音節,他發現大約需要讀9次能記住一段。然後他記80個無意義音節,發現完成這個任務幾乎需要重複80次。他得出結論說,無意義材料的學習比有意義材料的學習在難度上幾乎達到9倍。

3、保持和誦讀次數的關係:誦讀次數越多、時間越長,則記憶保持越久。

4、與遺忘和時間的關係:學習後經過的時間越長,保持越少,遺忘越多,但遺忘的速度不是均衡的。

5、分散學習比集中學習優越。如對一個12個音節的音節組集中學習需要閱讀68次才能達到正確背誦,而分散學習只要35次就夠了。

6、組內各項的順序和記憶保持的關係。這是他對接近聯想、遠隔聯想、順序聯想和反向聯想所做的實驗項目。他認為通過學習,不僅緊鄰的音節能夠形成聯繫,就是遠隔的音節也能形成聯繫;音節之間不僅按順序能形成聯繫,而且反向也能形成聯繫。不過保持的程度,音節組內各個音節彼此相鄰的較優於遠隔和反向的。

發現錯覺

錯覺 錯覺

艾賓浩斯發現了艾賓浩斯錯覺,這一發現便以發現者的名字來命名。艾賓浩斯錯覺(Ebbinghaus illusion)是一種對實際大小知覺上的錯視。在最著名的錯覺圖中,兩個完全相同大小的圓放置在一張圖上,其中一個被較大的圓圍繞,另一個被較小的圓圍繞;被大圓圍繞的圓看起來會比被小圓圍繞的圓還要小。該實驗也從側面揭示了人的視覺內容在經大腦加工後可能會反映出與客觀事實相悖的結論,進一步說明了人的認識的局限性。

學術爭論

艾賓浩斯錯覺在最近的爭論中(對於以分割路徑存在於大腦中的知覺和行為)扮演了關鍵性角色。其主張艾賓浩斯錯覺會扭曲對於大小的知覺,但當需要反應出抓取之類的行為時,便不存在大小上的扭曲。然而在最近的研究中Franz等人提出原來的實驗存有瑕疵,其原始刺激限制了在抓取行為中發生錯誤的可能性,因而產生相當準確的抓取反應。並且指出獨立的較大和較小刺激——導致沒有錯覺,因為沒有其它的圓可起到參考作用。法蘭茲等人總結如下,行為和知覺系統兩者同樣受到艾賓浩斯錯覺所愚弄。

科學意義

記憶是一種高級的心理過程,受許多因素影響。舊聯想主義者只從結果推論原因,沒有給予科學的解釋;艾賓浩斯則從嚴格控制原因來觀察結果,對記憶過程進行定量分析。

他注意到識記材料有長有短、有難有易、有生有熟,必須嚴格加以控制。為了排除舊經驗對識記的影響,使識記材料處於同等難易的程度,他創造了一種無意義音節。艾賓浩斯以自己為被試,力求做到生活一律化,使主觀條件保持一致。艾賓浩斯就是這樣從控制影響識記的因素入手,用節省法對記憶的各個方面進行了定量分析。

影響

艾賓浩斯雖然沒有建立學派,也沒有形成正式的理論體系。但是,他在心理學史上的重要地位可由心理學史家D.舒爾茨的一段評論看出:"對一個科學家總的歷史價值的一種衡量方法是看他的觀點和研究成果是否經受得住時間的考驗。1880年,艾賓浩斯受聘於柏林大學,在那裡繼續研究記憶,並重複和驗證了他的早期研究。1885年,他出版《論記憶》一書,這本書是實驗心理學史上最為卓越的研究成果之一,它開創了全新的研究領域。心理學史家E.G.波林評論道:“這是劃時代的,不僅由於它所涉及的範圍和文章風格的新穎,而且因為它立即被看作是實驗心理學突破了研究高級心理過程的障礙。艾賓浩斯開創了一個新的領域……”根據這樣的標準來看,可以認為艾賓浩斯比馮特更加重要。他的研究給聯想或學習的研究帶來了客觀性、數量化和實驗方法。正是由於艾賓浩斯的研究,才使聯想的概念從只是對它的特性進行思辨改變為藉助於科學方法對它進行實驗研究。另外,他對學習和記憶的許多發現在百年後的今天仍然可靠。在心理學史上能夠得到這種評價的心理學家真是鳳毛麟角。

葉浩生認為艾賓浩斯對記憶的實驗研究是心理學史上首創性的工作,具有歷史性意義。他在方法上力求對實驗條件進行控制並對實驗結果進行測量;激起了各國心理學家研究記憶的興趣;大大促進了記憶心理學的發展。這項研究的主要缺點在於,艾賓浩斯對記憶過程的發展只做了定量分析,但對記憶內容性質上的變化沒有進行分析。另外,他所用的無意義音節是人為的,脫離實際生活,因此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他把記憶當作機械重複的結果、沒有考慮到記憶其實是一個複雜的主動過程;他以自己為被試,這樣不僅會產生大量的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而且由於他本人知道實驗的意圖,因此會給實驗帶來微妙的影響。同時從他一個人身上得到的結論是否具有普遍性也值得思考。

美國心理學史家赫根漢指出的那樣“艾賓浩斯的《論記憶:實驗心理學的研究》標誌著心理學的一個轉折點。這是第一次在學習和記憶的過程正在進行的時候進行研究,而不是在學習和記億的過程完成之後再進行研究。此外,這種研究是實驗性質的。

心理學史家E.G.波林評論道:“這是劃時代的,不僅由於它所涉及的範圍和文章風格的新穎,而且因為它立即被看作是實驗心理學突破了研究高級心理過程的障礙。艾賓浩斯開創了一個新的領域……”

鐵欽納1909年在美國克拉克大學校慶演講中所提到的那樣:“假如艾賓浩斯還能活下去,他在心理學中的地位將堪與馮特和布倫塔諾相匹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