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在中國行政法史和中國近代法制研究領域中具有較大的學術影響。先後被評為蘇州大學中青年學術骨幹,江蘇省“333”工程培養對象和江蘇省十大中青年法學家。主持了國家重大文化工程《清史》編纂項目《清史·按察使表》。專著《清朝文官制度》2005年12月獲江蘇省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07年1月獲首屆錢端升法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現擔任中國法律史學會常務理事、儒學與法律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等社會兼職。
主要榮譽
1.江蘇省首批中青年法學家
2.江蘇省“333工程”第三層次培養對象(1997年﹑2002年)
3.蘇州市跨世紀高級人才(1999年)
4.蘇州大學第一批﹑第二批中青年學術骨幹
科研項目
1.《清史·按察史表》國家重大文化工程《清史》項目,主持人,經費35萬,2005年——2008年;
2.21世紀法學套用人才一體化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江蘇省教委重點項目,項目總負責人,經費5萬,1998年——2002年;
3.東吳法學教育史論,教委,主持人經費1萬,2005年—2007年。
主要獲獎
1.《清朝文官制度》江蘇省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05年12月;
2.《清朝文官制度》首屆錢端升法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2007年月1月;
3.《唐代行政法律研究》,第12屆華東地區優秀哲學社會圖書二等獎, 1998年10月。
主要專著
《清朝文官制度》(商務印書館2003出版);
《唐代行政法律研究》(江蘇人民出版社1996出版);
《中國封建社會理冤制度述論》(法學研究1991年第4期);
《清末修律的“中外通行”原則》(法學研究1999年第6期);
《新世紀中國法律史研究的幾點思考》(中國法學2001年第2期);
《中華法系並非“以刑為主”》(中國法學2004第1期)。
《刑罰與教化》(兩人合著,排名1),對外貿易教育出版社1993年出版;
《中國公民權益保護》(叢書)主編,中國經濟出版社1999年出版;
《東吳法學先賢文叢》主編,法律出版2005年始陸續出版;
《臣綱——清朝文官的遊戲規則》(兩人合著,排名1),法律出版社2008年出版。
主要教材
1.《中國法律思想史》教育部統編教材,參編,北京大學出版1999年出版
2.《中國法律思想史》(近代卷),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參編,此書系國家社科“七五”規劃項目,國家八五重點出版書目。
主要論文
1.中國封建社會理冤制度述論,《法學研究》,1991年第4期(排名1);
2.清未修律的中外通行原則,《法學研究》,1999年第6期(獨著),《中國法史學精粹》,2002年卷收錄;
3.新世紀中國法律史研究的幾點思考,《中國法學》,2001年第2期(排名1);
4.中華法系並非“以刑為主”,《中國法學》,2004年第1期(獨著),《中國法史學精粹》2005年卷收錄;
5.我國古代有關犯罪心理的見解初探,《心理學探新》,1983年第3期;
6.論清末修律中的禮法之爭,《蘇州大學學報》,1984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7.關於商鞅的樸素辯證法思想,《蘇州大學學報》,1986年第1期;
8.從秦律看中國封建法律對官吏的兩手政策,《江海學刊》,1986年第6期;
9.中國法律文化傳統對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觀念阻力,《法學與實踐》,1986年第1期;
10.殷周時期犯罪心理學思想初探,《心理學報》,1987年第4期;
11.荀子的犯罪心理學思想蠡測,《心理科學通訊》,1987年第4期;
12.《法學盛衰說》析論,《蘇州大學學報》,1988年法學專刊;
13.玄學家的犯罪學思想,《心理科學通訊》,1988年第3期;
14.法家的犯罪心理學思想研究,《心理學探新》,1988年第1期;
15.淮南子的犯罪心理學思想研究,《蘇州大學學報》,1988年第3期,高校文科學報轉載;
16.清末預備立憲思考錄,《蘇州大學學報》,1989年法學專刊;
17.董仲舒的犯罪心理學思想研究,《心理學探新》,1989年第4期;
18.諸葛亮的法制心理學思想,《法制心理研究》,1990年第4期;
19.中國古代變法改革之題,《政法論壇》1990年第4期;
20.沈家本的獄政改良思想,《勞改勞教理論研究》,1990年第2期;
21.《管子》中的犯罪心理學思想探析,《管子學刊》,1990年第4期;
22.孔子的綜合控制犯罪觀,《法學天地》,1990年第4期;
23.《折獄龜鑑》的犯罪心理學思想,《心理科學通訊》,1990年第3期;
24.改進中國法制史教學的構想,《大學教育論壇》1990年第1期;
25.宮刑論之題,《蘇州大學學報》1991年第2期;
26.唐律研究中一次可貴的開拓——評《唐律論析》,《江海學刊》,1991年第1期;
27.墨家的犯罪心理學思想管窺,《犯罪心理研究》,1992年第10期;
28.張養浩的犯罪心理學思想,《理論與實踐》,1992年第1期;
29.中國封建社會投訴制度中的非常程式研究,《江蘇社會科學》,1992年第2期,人複印資料全文複印;
30.儒家法律文化近代化的內在障礙,《儒學與法律文化》,復旦大學出版社1992年9月出版;
31.評《唐明律合編》,《比較法研究》,1992年第5期;
32.唐代立法監督制度初探,《法律史研究》第二輯 ,1992年12月出版;
33.王充的犯罪心理學思想初探,《心理科學》,1992年第6期;
34.沈家本的犯罪學思想初探,《沈家本法律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陝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1月出版;
35.宋代理學家的犯罪心理學思想探析,《心理學報》,1993年第1期;
36.合理的外殼,不合理的核心——《論語》義利觀簡析,《儒家義利觀與市場經濟》,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4月出版;
37.中國封建社會考績制度及其借鑑,《江蘇社會科學》,1994年2期,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複印;
38.西方資產階級法律思想在中國近代的命運,《架起法系間的橋樑》,蘇州大學出版社1995年8月出版;
39.《論語》法思想的價值論初探,《論語的現代法文化價值》,上海交大出版社1995年1月出版;
40.中國古代犯罪學思想的主要特點,《法律評論》,1995年春季號;
41.傳統中國經濟法律的現代透視,《法律科學》,1996年第5期;
42.中國歷代改革受君權制約造成的悲劇,《東吳法學》,1996年號;
43.法家的重刑思想值得借鑑,《法學》,1996年第11期;
44.法家的法治與專制,《東吳法學》,1998年號;
45.法家“法治”學論的內在矛盾,《東吳法學》,1997年號;
46.淺析老子的“無為”思想,《蘇州大學學報》,2000年第3期;
47.關於國體和政體關係的幾點思考,《東吳法學》,2000年號,人大複印資料《政治學》2001年第1期全文複印;
48.孔子法律目的論淺析,《江蘇社會科學》,2001年第3期;
49.中國古代有無行政法之我見,《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2年第4期;
50.清朝文官的考績立法及其實施狀況,《法制與社會發展》2003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2004年第2期全文複印;
51.清末法制近代化為什麼失敗,《比較法研究》,2003年第3期 ,人大複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2003年第10期全文複印,《比較法學文萃》第2期(2006年)轉載;
52.清朝行政處分立法研究,《江蘇社會科學》,2004年2期 ,人大複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2004年第10期全文複印;
53.中國法律現代化的幾個問題,《社會科學》,2005年第11期,人大複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2006年第1期全文複印;
54.清朝文官休致制度簡考,《蘇州大學學報》,2009年第4期;
55.清朝行政立法中的效率原則探微,《江蘇社會科學》,2009年第3期;
56.清朝行政法律之儒家化,《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09年第5期;
57.中國傳統政治法律模式的幾個問題——與易中天先生商榷,《福建論壇》,2009年第8期;
58.清朝文官俸祿立法的教訓,《光明日報》,2003年4月8日;
59.唐律中的重懲贓吏,《中國法制報》,1986年10月10日;
60.法律文化傳統的觀念阻力,《文匯報》,1986年9月4日,人民日報(海外版)1986年9月19日轉載;
61.略說西周的市場管理,《市場報》,1987年10月26日;
62.商朝官刑成敗談,《法制日報》,1988年7月8日,人大複印《法學》1988年第8期全文轉載;
63.我國古代市場管理法述略,《法制日報》,1988年10月14日;
64.西周初期因地制宜立法原則,《法制日報》,1988年8月8日;
65.唐朝的市場管理法,《市場報》,1988年3月7日;
66.日本法制一瞥,《日本關西學院大學特刊》,2001年7月11日;
67.不應否定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北京日報》,2003年3月24日;
68.文化“拿來”與“輸出”不能一概而論,《社會科學報》,2003年3月27日;
69.“官”與“公僕”,《學習時報》,2003年5月9日;
70.中國法律現代化的幾個問題,《上海法制報》,2009年1月14日;
71.秦漢以降就有人治和德治,《社會科學報》,2008年11月13日;
境外發表論文:
72.范仲淹法律思想略論,《范學論文集》,香港新亞州文化基金有限公司出版, 2004年3月;
73.近十年中國學術界關於中日法制近代化的比較研究,日本關西學院大學《法與政治》,2002年6月;
74.中日近代法制改革成敗原因分析,澳大利亞邦德大學《邦德法律評論》,200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