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力木·毛拉也夫

艾力木·毛拉也夫

毛拉也夫本人。只見他個頭兒高高大大,撐得一套普通的灰色休閒裝也服貼挺括起來,雖然手裡拄著一根手杖,走路有點兒拐跛,但依然不失一個軍人的威嚴。落座以後他主動打開話匣,說是去年突發腦中風,一邊的軀體有點兒偏癱,不過現在還挺好,只是下不了農村牧區了。

簡介

在屯墾戍邊這塊文學的綠洲上,有這樣一些人———艾力木·毛拉也夫、若孜買買提·塔伊爾、特勒泰……他們作為少數民族群體,滿懷著對文學的熱愛,執著地跋涉在文學創作的天地之間,用自己的筆記錄著伊犁墾區的歷史、生活和夢想,為繁榮邊疆文學藝術創作出了大量作品,對鞏固祖國邊防、促進民族團結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


地處祖國西北邊陲、離伊寧市烏魯木齊市700公里的伊犁墾區,從上世紀50年代以來,湧現出了許多知名的作家、詩人,他們創作了大量歌頌新中國、新生活的作品。在這片熱土上還有不少少數民族作者。3月14日,記者在農四師文聯副主席武懷揚的陪同下,來到農四師64團場和67團場,走訪了這裡的少數民族文學創作者。他們中不管是年過七旬的老人,還是剛過而立之年的青年,都始終走在文學創作的道路上,不畏艱難,孜孜以求。不久前的一天,在伊寧市農四師機關大院,我們找到了該師僑聯名譽主席艾力木·毛拉也夫的家。之所以想採訪這位離休在家賦閒的老人,是因為聽說他是維吾爾民族為數不多的原黃埔軍校的畢業生。從蔣介石手裡接過畢業證書的維吾爾人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記者懷著濃厚的興趣,踏進了這位老人的家門。看到一位75歲的老人如此熟練的操作電腦,我們感到既驚訝又好奇。當看清楚這台電腦還挺有年頭時,便問老人學會使用電腦多長時間了的問題。老人自豪地說,五年前就跟兒子學會了使用電腦,維文漢文都會打,而且還經常上網看新聞查資料,下載自己感興趣的有關新疆的文史文章。只是現在電腦科技更新換代的速度太快,這台電腦已經也跟我一樣,老了。給記者開門的正是毛拉也夫本人。只見他個頭兒高高大大,撐得一套普通的灰色休閒裝也服貼挺括起來,雖然手裡拄著一根手杖,走路有點兒拐跛,但依然不失一個軍人的威嚴。落座以後他主動打開話匣,說是去年突發腦中風,一邊的軀體有點兒偏癱,不過現在還挺好,只是下不了農村牧區了。家裡的一切都挺好,兒女們都已大學畢業,成家立業了,家裡只有老倆口種花養鳥了。 與記者同來的《新疆法制報》攝影記者卡伊納木·加帕爾問起了我們最有興趣的老人在黃埔軍校的求學生涯。只見老人眼睛一亮,把我們領進了他的書房,坐在一台電腦旁,熟練地列印了一份維漢文的他個人簡歷和一篇發表在《伊犁文史資料》上的題為“曲折的黃埔軍校求學路”的文章。

毛拉也夫不簡單

維吾爾族作家艾力木·毛拉也夫已七旬有餘,腿腳不太方便的他還是熱心地陪著記者一起採訪兼翻譯。由於毛拉也夫曾任農四師文聯副主席,隨行的人都稱他為“毛主席”。 上世紀30年代,毛拉也夫出生於南疆的阿克蘇縣(現已改稱市),曾參加過解放戰爭,從事過各種工作,50年的經歷化作點點筆墨,發表作品無數。為了便於記者了解他的情況,毛拉也夫將一生的經歷及發表的作品都詳細地列印成冊,裝訂整齊,讓人一目了然。看著這近10頁紙的作品列表,記者不免猜想,這么多的作品是多少個日日夜夜的心血結晶啊,其中的努力又豈是一個簡單的作品名稱和發表日期所能承載的?
毛拉也夫的作品體裁多樣,取材豐富。中短篇小說、評論、文學理論、隨筆、散文、詩歌、回憶錄等,他均有涉獵,作品內容亦是繁雜豐富,有反映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少數民族戰士邊防生活的回憶錄《帕米爾進軍記》;有反映少數民族屯墾戍邊生活的小說《割麥記》;有反映經濟改革後生活變化的小說《故地重遊》;有反映文化教育生活的小說《在七年之後……》;有反映兵地團結、共建美好邊疆生活的小說《老戰士》等。毛拉也夫還翻譯了大量的文藝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將世界短篇小說三大作家之一———歐文·亨利的小說《麥琪的禮物》和《忙碌經紀人的浪漫史》翻譯成維吾爾文字,讓維吾爾族人也能領略到外國文學的魅力。
半個世紀以來,毛拉也夫發表作品200多篇,其中翻譯作品35篇,評論、隨筆32篇,小說、散文、回憶錄和攝影作品26篇,散文詩34章,詩歌近80首,很多作品均獲獎。毛拉也夫說,寫作最高興的過程就是作品寫出來後變成鉛字的過程,名利什麼的都不重要。

墾區文學的中堅力量

在農四師64團場,記者還見到了若孜買買提·塔伊爾、吐魯汗·吾買爾、吐爾遜買買提·買買提力和阿合買提·阿不都拉,他們都是團場有名的維吾爾族作家、詩人和寫作愛好者。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若孜買買提·塔伊爾是兵團作家協會會員、農四師作協副主席。“文革”初期,他被流放到南疆塔克拉瑪乾大沙漠南緣的澤普縣勞動。在那段艱苦的歲月里,他嘗遍了生活的苦難,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素材,寫出了不少好作品,如散文《光輝歷程》、詩歌《我的學校》、組詩《綠洲》等。在且末縣文工團任創作員期間,他還創作了60多個節目,如《諷刺畫展覽》、《美麗的且末》等,部分節目在各類文藝比賽中獲獎。若孜買買提·塔伊爾的作品多以反映農墾部隊屯墾戍邊的艱苦生活為主要內容,歌頌團場人艱苦奮鬥、不畏險阻的創業精神和團場幾十年來的巨大變化。
兵團作家協會會員、維吾爾族年輕詩人吐爾遜買買提·買買提力1980年步入文壇,至今已在報刊上發表了400多首詩、30多篇散文。2003年11月還出版了《原野的絢麗圖畫》詩集,收集了73首詩作。他創作的詩歌《邊防線上的動人景色》在自治州舉辦的文學作品比賽中獲文學創作二等獎。
吐魯汗·吾買爾多年來在團場從事新聞工作,每年在各類媒體上發表新聞作品上千件,多次受到上級媒體表彰。阿合買提·阿不都拉1966年開始從事創作,早年寫過一些詩歌,後因工作需要從事新聞宣傳工作。他寫的通訊《草原上的養魚者》曾獲《兵團日報》二等獎,截至目前,他已發表詩歌、小說、報告文學100多篇。
當年因一曲《草原之夜》東方小夜曲唱紅了可克達拉農場,在這片熱土上,有多少歌手、詩人、作家和文學藝術愛好者歌頌著它、讚美著它。像若孜買買提·塔伊爾這些人既是第二代軍墾少數民族文學創作者,也是伊犁墾區文學的中堅力量,為繁榮邊疆文藝事業作出了貢獻。

翁婿同心齊創作

在農四師67團場,記者採訪哈薩克族詩人特勒泰和葉爾太時,意外地得知兩人竟是翁婿關係,不由得感嘆他們真是志同道合的一家人。
特勒泰多年來從事教育工作,自1959年就開始在各級哈薩克文報刊上發表詩歌近千首,創作敘事長詩3部。2006年,他創作的詩歌《恥辱》獲新疆哈薩克文詩歌一等獎。在特勒泰的家中,記者看到他拿出一摞摞書本、筆記,有他已經發表、出版的作品,還有他經年累月保留下來的詩稿。有幾本詩稿他直接寄給編輯,編輯採用了的就在上面做個記號。那一行行抄寫工整的哈薩克文詩句仿佛會唱歌的音符,表達著一個詩人的心聲。幾十年風雨歷程在特勒泰的詩歌中展現無遺,充分展現出個人的命運軌跡和墾區的歷史變遷。
特勒泰的女婿葉爾太也是教師,業餘時間堅持詩歌創作,2001年出版詩集《我與你們同在》,收錄了他創作的95首詩歌。去年8月,他因在哈薩克斯坦發表的詩歌《納扎爾巴耶夫的自言自語》,還收到了哈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親筆簽名的回信。
伊犁墾區的少數民族作者長期生活在兵團屯墾戍邊的第一線,在火熱的農場建設初創時期,他們耳聞目睹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和忘我的勞動場面,這些所見所聞激發了他們的創作熱情。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墾區建設的富民政策也為他們的創作提供了寫不完的素材,通過他們的作品,我們可以清楚地感受到當時的時代氣息,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為這個時代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