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色帕巴依鄉地處天山南麓,全鄉總面積2066平方公里,轄三個行政村一個牧場,9個村民小組,總戶數602戶,人口3588人,其中農業人口2875人。現有耕地7030畝,人均占有2.45畝。年初牲畜存欄數2.2萬頭(只),人均占有牲畜6頭(只)。退耕還草3302畝。2005年全鄉人均收入1140元,是一個典型的貧困鄉。
組織現狀
全鄉現有幹部職工61人,其中女幹部23人,黨政機關32人,七站八所29人,漢族幹部12人(借調7人,其中支教3人),大專以上學歷29人,中專學歷20人,高中學歷11人,國中學歷1人,領導幹部達到年輕化、知識化、合理化。全鄉共有基層黨組織6個,黨員人數225人,其中女黨員52人。團支部5個,團員228人。專武幹部5人,民兵36人。色帕巴依鄉2000年被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同時被州文明委命名為“文明鄉鎮”,阿果依村被州文明委命名為“文明村”。
發展經濟
發展經濟思路是:“發揮地緣條件,強化農牧結合,奠定鄉村基礎,科技教育強鄉”,鄉村集體經濟是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農牧區三個文明協調發展的重要保證,同時也是基層黨組織凝聚民眾,鞏固黨在農牧區執政地位的物質基礎。由於色帕巴依鄉、村自然條件、經濟基礎等方面因素的制約,鄉村集體經濟還很薄弱,通過近兩年推行“四個一”工程,即一塊田地、一群畜、一片林、一片園,集體經濟得到一定的發展。全鄉發展集體經濟路子狹窄,集體經濟收入來源單一,沒有村辦企業,即使有一些機動土地、草場租賃後收取承包費用較低,集體資產增值緩慢,又加上當地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困難,如為農牧民修橋鋪路、辦公益事業資金有限,在解決農牧民最盼最急的問題上,因資金困擾無法去辦,即使努力去辦,農牧民欠集體債務長期得不到償還。為進一步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鄉黨委、政府在鞏固“四個一”工程的基礎上,結合地區特點,引進絨山羊、種羊等,並收取得效果明顯,同時每年鄉村都搞荒山荒坡造林和退耕還草,增強集體經濟實力,促進農村經濟全面發展,保證基層組織有效運轉。。全鄉退耕還草3302畝,林地面積2648畝,全鄉幼畜成活率達95%以上;充分利用周四“巴扎”日,積極引導農牧民進城經商,從事飲食、肉鋪、縫紉、活畜、農牧產品交易。目前從業戶數達50戶,從業人員達100餘人,同時,還組織百餘名農民工“離土不離鄉”參加務工,參加抗震安居房、縣城工程建設,勞務創收達75多萬元,極大地調動了農牧民外出掙錢增收的積極性;2006年度全鄉新建成抗震房82戶,深受當地農牧民好評,全鄉經濟建設呈現出良好的勢頭。2006年年底全鄉人均純收在2005年的基礎上增長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