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高良姜、香附、炙甘草各10克,附子(先煎)12克,乾薑6克,黨參15克。
製作
上藥加水適量煎煮,連煎2次,取藥汁300毫升。
用法
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適用於陰寒內盛,中陽被遏,血脈澀滯所致腹痛者。腹脹者,加木香、厚朴以加強行氣導滯作用;四肢不溫者,加桂枝調和營衛,疏通經絡;噁心嘔吐者,加半夏降逆止嘔;兼瀉下清水者,加山藥、薏苡仁、罌粟殼、車前子健脾化濕、固澀止瀉。
【製作】上藥加水適量煎煮,連煎2次,取藥汁300毫升。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高良姜、香附、炙甘草各10克,附子(先煎)12克,乾薑6克,黨參15克。
上藥加水適量煎煮,連煎2次,取藥汁300毫升。
每日1劑,分2次服。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適用於陰寒內盛,中陽被遏,血脈澀滯所致腹痛者。腹脹者,加木香、厚朴以加強行氣導滯作用;四肢不溫者,加桂枝調和營衛,疏通經絡;噁心嘔吐者,加半夏降逆止嘔;兼瀉下清水者,加山藥、薏苡仁、罌粟殼、車前子健脾化濕、固澀止瀉。
理中湯,出自張仲景的《傷寒論》,為中藥試劑,由人參、白朮、炙甘草、乾薑等組成。具有治療脾胃虛寒證,自利不渴,嘔吐腹痛,腹滿不食及中寒霍亂,陽虛失血,如吐...
功能主治 用法 其他信息附子理中湯去甘草加厚朴廣皮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溫病條辨》卷二。主治陽明寒濕,舌白腐,肛墜痛,便不爽,不喜食。
歌訣 組成 用法用量 主治 方義一大黃附子湯�í�二溫脾湯�í�三三物備急丸�í�四三物白散�í�五半硫丸�í�六感應丸�í�第三節潤下方�í� 一膠艾湯�í�二薴根湯�í�三安沖湯�...
理中湯,出自張仲景的《傷寒論》,為中藥試劑,由人參、白朮、炙甘草、乾薑等組成。具有治療脾胃虛寒證,自利不渴,嘔吐腹痛,腹滿不食及中寒霍亂,陽虛失血,如吐...
功能主治 用法 其他信息《實用中醫方歌》是2005年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再謨。本書收載歷屆全國高等醫藥院校教材《中醫方劑學》中的方劑及一些方劑學未收載而臨床確...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錄丁附理中湯,治胃寒嘔逆,及服寒涼藥過多,傷胃呃忒者。
丁附理中湯 正文 來源 組成 用法第一節 溫中祛寒劑理中丸(附:附子理中丸;理中化痰丸;桂枝人參湯;苓澤理中湯;理中暖肝湯;桂附溫脾湯;溫中止瀉散)吳茱萸湯(附:小半夏湯)小建中湯...;茵陳望江湯;羚膽湯)左金丸(附:戊己丸;蓮萸湯;左鈴湯;調中湯;連丹湯;參...
作品目錄教授,山東榮成人。1934年畢業於民國大學,1936年畢業於章太炎主講的“章氏國學講習會”研究班。
簡介 紀念文字一 紀念文字二相附,以《黃帝內經》、《湯液》、《傷寒論》、《金匱要略》等經典之方為首...。 《祖劑》之末還附有《雲起堂診籍》,這是施氏的醫案。案中察因辨證,析理...的理論及套用做出貢獻。 內容 祖齊小敘[卷之一]澤術麋銜湯[卷之一\澤術麋...
簡介 內容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