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原始審美文化研究

良渚原始審美文化研究

《良渚原始審美文化研究》是2008年同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良渚原始審美文化研究》從我國長江環太湖流域良渚文化時期玉器的獨特造型、精美工藝以及生動的圖像(案),實證了史前人類在生命活動中“審美”的本質,以及其中所蘊涵的重要天文學思想。表明良渚文化及年代更早的河姆渡文化等所提供的文化內涵信息足以確定其文化意義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對於我國史前文化發展的所謂中原中心論或黃河流域中心論的一個巨大衝擊。

目錄

緒論對藝術考古的再思考

第一章 尋源

第一節 中國人心目中的玉

第二節 從“漢玉”到“良渚文化玉器”的驚人發現

第三節 玉器之帶與玉之路

第二章 琢玉之始

第一節 石之美者為玉

第二節 從治石到琢玉

第三節 從想像到鬼斧般的造型

第三章 原創之動因

第一節 生命的圖騰柱

第二節 “獸面”的來歷

第三節 究天人之際

第四章 原創的本質與意義

第一節 “萬物有靈”與“天人合一”

第二節 與良渚文化圖像對話

第三節 文明的曙光

第五章 物化形態的原創之美

第一節 原始審美中的抽象思維

第二節 中國文化史上的原始神像

第三節 琢玉工藝之美

第六章 良渚原始審美文化的傳播與發展

第一節 “神徽”、饕餮紋與儺面

第二節 良渚文化與中國審美文化

第三節 史前文化的核心所在及延播

參考書目

後記

文摘

第一章 尋源

偶爾,或許是經常,你面前的人會讓你覺得似曾相識。這種現象以某種文化形態出現時,同樣會讓你有一種直覺,那就是這種文化與另一種文化可能會有內在的關係,即共生共源的關係。這種共生共源的關係包括了隱含在其中的各種文化之間的交流與相互作用的關係,以及它們之間的繼承與發展的文脈關係。對這種關係作科學的詮釋,正是我們在揭示人類文明進程及研究歷史文化發展時要努力去做的事。

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器就給了我這樣一種直覺:它生動的外化審美形態,與早期人類原始的審美價值取向和需求有著直接的關係。以它為線索展開,並與其他文化進行比較和研究,是有可能較清晰地詮釋良渚文化時期特定的社會文化形態,以及它對後來中國文化發展的重要影響。

第一節 中國人心目中的玉

玉,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是純潔而高尚的。人們從認識它起,即將它與普通的石頭進行分離的那一刻起,玉便開始成為人類精神審美的載體。逐漸地,它有了豐富的內涵,包括禮儀的功能、宗教的功能和裝飾的功能,甚至還代表不同的政治地位、權力和等級等。

不過,今人已很難從玉的功能上去斷定它背後隱含的東西。換句話說,玉的這些功能在現代社會中已經喪失。但是,玉所代表的“純潔”和“高尚”卻完好地被保留下來。所謂“古之君子必佩玉”,便是經典的表述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