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名片
良性黏膜類天皰瘡(benign mucous membrane pemphigoid)是一種皮膚和黏膜的慢性皰性疾病,為類天皰瘡的一種類型。以水皰為主要表現,好發於口腔、眼結膜,癒合後往往形成癱痕,又稱癱痕性類天皰瘡或黏膜類天皰瘡。患者以中老年女性多見,致死者少見。
疾病病因
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認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用免疫螢光直接法檢查,20%-40%可見抗基底膜區抗體,主要是IgG。用間接法往往檢測不到自身抗體,即使出現陽性反應,其效價也低。
症狀表現
1、口腔基本上都損及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均能出現水皰損害,可突然發生。儘管皰壁較厚(上皮下皰),但在口腔環境中仍容易破潰,形成覆有疽性假膜的潰瘍或糜爛面。約90%出現牙齦受損,是最早出現的部位和特徵,在齦緣及鄰近附著靚紅斑的基礎上發生水皰或血皰,皰破裂後形成紅色的剝脫面,類似於剝脫性齦炎。無牙區的黏膜也常被波及,若有托牙,在托牙基底的邊緣為好發區。若發生在懸雍垂、軟齶、扁桃體、舌齶弓和咽齶弓等處,癒合後形成癱痕,易與鄰近組織R連,使咽部畸形,影響吞咽。
2、眼常波及眼部發生持續性單純性結膜炎。局部可有癢感和疼痛,反覆發作與緩解,持續數年,形成癱痕,使瞼球相互黏連或瞼緣黏連,以致瞼內翻、倒睫,使角膜受損,造成角膜癱痕,危及視力。失明是本病最嚴重的併發症。
3、皮膚20%-50%的患者有皮膚損害,出現水皰―表皮下皰。因無棘層松解,故尼氏征陰性。皰壁較厚而緊張,不易破,皰也不易增大;若皰破後,則形成糜爛、結痴,有癒合趨勢。有兩種皮損形式:一為張力性水皰,多見於四肢及腹股溝,癒合後不留癱痕;另一種為局限性紅斑,於紅斑上反覆發生水皰,癒合後留有癱痕或色素沉著,好發於頭頸部。
診斷要點
病史為慢性過程。臨床上口腔黏膜表現為水皰或糜爛面,尼氏征陰性。牙齦常呈剝脫性齦炎,軟齶、懸雍垂、舌鱷弓、咽齶弓等處可有癱痕黏連,形成畸形。眼可有瞼球黏連,皮損少見。組織病理檢查表現為上皮下皰,無棘層松解。直接免疫螢光法有助診斷。
鑑別診斷
1、尋常型天皰瘡口腔黏膜出現水皰或糜爛,揭皰壁試驗或邊緣擴展陽性。組織病理檢查和直接免疫螢光檢查具特徵性,可確診。
2、糜爛型扁平苔特別是發生於牙齦的扁平苔鮮,與癱痕性類天皰瘡類似,呈剝脫性齦炎,但周緣或頰舌部有白色花紋。病理可確診。
治療方法
1、全身治療:病情嚴重者考慮全身用糖皮質激素。紅黴素能對抗非感染性炎症,可作為輔助藥物治療本病。
2、局部治療:本病為慢性過程,主要應考慮局部治療。如用糖皮質激素眼藥水滴眼,防止眼的纖維性黏膜。口腔病損可用糖皮質激素的糊劑、藥膜局部套用,或糖皮質激素局部注射。糜爛或因疼痛而妨礙進食者,可用止痛消炎的含漱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