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良從容步游下邳圯上①
良嘗閒②從容步游下邳圯上③。有一老父衣褐④,至良所⑤,直⑥墮其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毆⑦之。為其老,強忍,下取履。父曰:“履我⑧!”良業⑨為取履,因長跪⑩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11)大驚,隨目之(12),父去里所(13),復還,曰:“孺子可教矣。後五日平明(14),與我會此。”良因怪之(15),跪曰:“諾。”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16),後,何也?”去,曰:“後五日早會。”五日雞鳴,良往,父又先在,復怒曰:“後,何也?”去,曰:“後五日復早來。”五日,良夜半往。有傾(17),父亦來,喜曰:“當如是。”出一編書(18),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後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齊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遂去,無他言,不復見。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19)也。良因異之,常誦讀之。
字詞注釋
①選自《史記》。
②良:張良,以後成為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朝的主要謀臣。閒:空閒。
③下邳(pī):地名,在江蘇省邳縣南。圯(yí):橋。
④衣褐:穿著麻布短衣。衣:穿,作動詞。
⑤所:處所,地方。
⑥直:故意,特意。
⑦毆:打。
⑧履我:把鞋給我穿上。履:作動詞。
⑨業:已經。
⑩長跪:挺著身子跪著。
(11)殊:很。
(12)目之:看著他。
(13)里所:一里左右。所:相當於“許”。
(14)平明:天剛亮。
(15)怪之:認為這件事很奇怪。
(16)期:約會。
(17)有傾:不大一會兒。
(18)一編書:一冊書,一部書。
(19)《太公兵法》:相傳是姜太公所著的兵書。
詩文翻譯
張良曾經閒暇時候在下邳縣橋上散步遊玩,有一個老翁,穿著麻布衣服,走到張良所在的地方,把自己的鞋子扔到橋下面,回頭對張良說:“小子,下去把我的鞋子取上來!”張良很驚愕,想打他。看他年老,強行忍住了,下去取回了鞋子。老翁又說:“給我穿上!”張良已經替他取回了鞋子,也就跪下給他穿上。老翁伸著腳讓張良給他穿上以後,大笑著走了。張良非常驚奇,目送老翁很遠。老翁走了大約一里路,又回來,說:“小子可以教誨。五天后黎明,與我在此相會。”張良更加奇怪,跪在地上說:“好。”五天后黎明,張良就來了。老翁已經先到了,大怒說:“和老人約定會面,卻比我後到,為什麼呢?”又走了,並說:“五天后早來。”五天后雞剛一啼鳴,張良又來了。老翁又先到了,又大怒說:“又晚來,為什麼?”又走了,說:“五天后要早來。”五天后,張良不到半夜就來了。過了一會,老翁也到了,高興的說:“應該像這樣。”拿出一本書,說:“讀這本書就能作皇帝的老師。十年後你將會發達。十三年後你會在濟北見到我,谷城山下的黃石就是我。”於是離去,沒有再說別的話,再也沒有出現。天明以後張良看這本書,原來是《太公兵法》。
張良因此感到奇異,經常學習誦讀這本書。
點評
表現了張良少年時代的為人謙恭及為成就大事所做的鍥而不捨的追求,展現了張良少年時代不凡的氣度和志向。作為當今的青少年,讀了此文後,應該學習張良這種對人、尤其是對老人的謙恭態度,學習張良從小樹立遠大志向、並為實現理想而矢志追求的精神,努力學習,掌握過硬本領,長大後報效祖國。
同步練習
題目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欲毆之( ) ②良殊大驚( )
③良業為取履( ) ④與老人期( )
2.指出下列各組中多義詞的不同含義。
A.所:至良所( )父去里所( )
B.履:下取履( )因長跪履之( )
C.顧:顧謂良曰( )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
D.直:直墮其履圯下( )直教人生死相許( )
3.下列句中加點的詞不屬於詞類活用的一項是( )。
A.有一老父,衣褐 B.良殊大驚,隨目之
C.良因怪之,跪曰 D.良業為取履
4.下列加點詞的意思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A.良鄂然,欲毆之 B.從容步游下邳圯上
C.因長跪履之 D.出一編書
5.翻譯下列句子。
①良業為取履,因長跪履之。
②良殊大驚,隨目之。
③良因異之,常習誦讀之。
6.老者為什麼說“孺子可教矣”?請用自己的話回答。
7.老者故意讓張良兩次無功而返,其用意是什麼?
8.閱讀本文後,你從張良身上學到了什麼?
參考答案
1.①打 ②很 ③已經 ④約會
2.A.處所,地方;許,左右 B.鞋;穿鞋 C.回頭看;探望,拜訪 D.特意,故意;竟
3.D
4.A
5.①張良已經替他取回了鞋子,也就跪下給他穿上。②張良非常驚奇,目送老翁很遠。③張良認為它奇特不一般,常常一遍又一遍地閱讀這本書。
6.張良能忍辱給老者撿鞋並下蹲穿鞋,說明他心胸大度,有成才的基礎。
7.考察他是否具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和鍥而不捨的精神。
8.尊老敬老的品質,堅韌不拔的毅力,鍥而不捨的精神(答一點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