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燃料油

船用燃料油

船用燃料油要嚴格控制水分和機械雜質,否則會堵塞油路、濾油器或噴嘴 而造成中途停船,甚至發生危險事故。安定性不好的燃料油會由於沉澱的瀝青 膠質油泥堵塞供油管線,或者停機後膠住油泵或噴嘴而無法啟動。

定義

世界各國之間開闢水上通道的遠洋巨輪大都以燃料油為動力,因為燃料油 比煤易於儲存和運輸,價格也較便宜。在冶金工業中,也可用燃料油代替焦炭 冶鍊金屬。燃料油來源主要是減壓渣油和裂化殘油兩種。這種燃料油黏度較 小,凝點較低,因而稍加預熱或不加預熱就可使用。

使用要求

因此,船用燃料油的儲存安定性極為重要。最近有許多國家的船用燃料油都加入了防油泥 沉澱添加劑。為使燃燒性能好,減少噴嘴和爐膛結焦,除要求有較好的安定性 外,還要求含硬瀝青少,最好用不含瀝青質的燃料油。這樣同時也是為了減少 燃燒廢氣中炭塵含量,防止突冒黑煙,以節省燃料和防止污染空氣。

節約機器設備所消耗的動力、延長機器和機件的壽命、提高它們工作的可 靠性,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設法降低摩擦和磨損。有人估算,世界能源的1/3 到1/2是以不同形式消耗在克服機件的摩擦上?摩擦所導致的磨損是機械設備 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 。

分類和質量標準

我國船用燃料油國家標準GB/T17411是按照國際標準ISO8217執行的,是強制性國家標準。根據我國國家標準規定,船用燃料油分為兩類產品,一是餾分型船用燃料,二是殘渣型船用燃料。

餾分型燃料包括DMX(相當-10#輕柴油)、DMA(相當0#普通柴油)、DMZ、DMB等,主要在高速柴油機及中速柴油機中使用,主要是為短距離航行的中小型船舶提供動力,例如在長江、運河航行的運沙土船、漁船、乾散貨船等等,或用於船舶的輔機發電使用等。

餾分型燃料油的稱謂上還有MGO和MDO等不同的說法,都是柴油餾分,粘度不同,MGO(MarineGasOil)是輕柴油,適用於高速柴油機使用。MDO(MarineDieselOil)是重柴油,適用於中速柴油機。

殘渣型燃料包括船用殘渣燃料油RMD80、RME180、RMG380等。主要用於低速柴油機,或者與餾分型燃料混合後用於低速柴油機。船用燃料油根據50℃時運動粘度的差異,通常分為180CST、380CST、500CST等,主要用在國際運輸船舶,以及在沿海、沿江運輸的較大船型上,發動機馬力大的要求的粘度高,最高可達到700CST。目前180CST、380CST是市場上的主流品種。

1980年,ISO設立了ISO/TC28/SC4/WG6(石油關係技術委員會/分類、標準分技術委員會/船用燃料油的分類、規程標準工作小組),在1979年,英國標準協會擬定了船用燃料油規格標準的草案,ISO以此參考對船用燃料油的標準進行了探討。ISO於1982年舉辦的第五次工作會議上,將船用燃料油標準的原案,提交技術標準委員會報批,在1987年形成了ISO8217標準稿。此標準針對當時船用燃料油的劣質趨向,對相關指標提出了標準化的規定,同時對未來的油品指標特性做出了限制[8]。

國際船用燃料油規格標準(初版)與1987年制定,1996年經過修訂,頒布第二版,為ISO8217-1996。由於燃料油的粘度並不是唯一可靠的質量指標,所以在ISO8217-1996標準中,對船用燃料油的質量特性評價包括了粘度、密度、灰分、傾點、殘炭、硫含量、釩含量等多項參數。ISO8217系列發布之後,有效的控制了船用燃料油品質的劣質化情況。標準經過不斷修訂於2012年頒布了ISO8217-2012,見表2-1和2-2,這是ISO船用燃料油標準第五版,替代ISO8217-2010 。

市場競爭情況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在2011年已有超過500家船用油供應商。2011年,中國前五大船用燃料油供應商滿足市場超過一半的消費量。大多數主要供應商都是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的子公司,例如中國船舶燃料有限責任公司、中石化中海船舶燃料供應有限公司、中石化長江燃料有限公司等。除此以外,市場份額較領先的船用燃料油供應商還有上海龍宇燃料有限公司和南方石化集團有限公司等。

未來發展方向

船用油主要用於水上運輸,船用燃料油主要用作遠洋船舶和航行於沿海沿江大型船舶的燃料。中國船用油市場處於增長期,2008年以來,即使中國經濟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也保持持續增長態勢。

2011年,中國船用燃料油消費量達到1,900萬噸。受益於國內市場對高質量產品的強烈需求,中國船用燃料油市場預計將在2012年至2015年期間,以近10%的年增長率持續增長,至2015年突破2,500萬噸的消費量,實現價值超過150億美元。從產量來看,2011年中國船用燃料油產量低於同期消費量,隨著國內主要燃料油製造商提高開工率以及擴大產線,預計到2015年,國內船用燃料油的產量將略高於消費量,以充分滿足國內巨大的需求。屆時進口船用燃料油也將有所下降。中國船用燃料油市場推動力主要包括水路運輸的發展、較少的可替代品和國內供給短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