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高達12米;小枝帶綠色,光滑,當年生枝常被棕黃色絹狀毛。葉互生,革質,長橢圓形或卵狀長橢圓形,長6一18厘米,寬3-7厘米,兩端漸狹,先端漸尖,尖頭鈍,離基三出脈,上面深綠色,下麵粉白色,幼葉下垂,下面被棕黃色絹狀毛,後變無毛或有殘留貼生毛;葉柄長2-3厘米。花單性,雌雄異株;傘形花序簇生於枝端葉腋,無總梗,密被黃褐色絹狀毛;苞片大,互動對生,遲落,花被裂片4,卵形;雄花具雄蕊8,能育雄蕊丘花葯4室,內向瓣裂;雌花的退化雄蕊基部有長柔毛,子房卵圓形,無毛。核果多少橢圓形,長1.1一1.2厘米,直徑0.7-1.8厘米,常與花同生在枝上,成熟時鮮紅色;花梗在果期長7一10毫米,上部較肥厚;種子近球形,長7一8毫米,直徑5.5一6.5毫米,表面光滑,頂端具短尖。
生長環境
分布於丘陵谷地。分布區地處中亞熱帶沿海島嶼。氣候特點是冬暖夏涼,年平均溫16.2℃,1月平均溫5.5℃,最熱月(8月)平均溫26.8℃,最高不超過30.1℃,最冷月平均溫不低於3℃,春季多霧,霧期長,相對濕度常達90%左右,年降水量平均1202毫米。土壤為紅壤,pH值5.5--5.7,土層較厚,有機質含量40%以上。舟山新木姜子為耐陰樹種,生於雲霧較多,濕度較大的次生常綠闊葉林中,處於亞喬木層、主要伴生樹種有天竺Cinnamomum japonicum Sieb.、紅楠Machilus thunbergii Sieb. et Zucc.、日本珊瑚樹Viburnum awabuki K.Koch、粗榧Cephalotaxus sinensis (Rehd. et Wils.) Li等。舟山新木姜子根系發達,具有耐旱、抗風等特性,根基萌發力較強。花於11月上旬開放,果實於翌年10--11月陸續成熟,結實率高。
分布範圍
分布浙江(舟山群島)、江蘇(崇明佘山)
海拔 下限(米)150
海拔上限(米)350
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成熟果實採收後,應及時放入水中浸2--3天,搓去果肉,然後洗淨晾乾沙藏。
種子壽命短。次年3月播種,5月上旬出土,苗期須要遮陰,當年生苗高10--12厘米,主根發達,側根稀疏。次年留床1年,仍需遮蔭,到第3年3月可帶土移植。扦插亦能成活。
保護
保護價值:
舟山新木姜子間斷分布於日本、朝鮮和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對研究上述地區的植物區系和保存種質資源有一定意義。
保護措施:
普陀島已劃為自然風景保護區,已重視珍稀植物的保護。為防止遊人攀折,已對部分植株圍護管理。本種在桃花島已由當地負責保護。
現狀
稀有種。僅分布於我國東部沿海較狹窄地帶。據文獻記載,還分布於上海崇明佘山嶼。由於過度砍伐作薪柴,留下的成年樹較少,而且多為萌櫱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