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隋代於此建緣化寺,唐代改名善興寺,後名開元寺。唐顯慶二年(657)在寺內建塔保藏和尚火化後的舍利子,故名。原塔為7級磚塔,塔內放有舍利石函,塔前有金剛經碑。後因年久失修,寺毀塔崩。明代洪武十八年(1385)重修舍利塔,改建成印度宰堵坡式3級磚塔。藏安佛舍利20餘顆。
結構特徵
塔高12.83米。基座四方形,每面寬6.33米,各闢一門,內部相通。南門刻“舍利寶塔”4字,西門刻“南無阿彌陀佛”6字,四面門額兩旁分別刻八大金剛之名。塔基上是八角形須彌座,八面各闢圭形佛龕一個,記憶體坐佛一尊。基座上置覆缽形塔身,四面辟壺門。南面壺門內有重刻的舍利函。塔頸上為圓形傘蓋,五重相輪的塔剎,剎頂冠以寶珠形銅頂。為明代過街式塔中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