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蕨屬

舌蕨屬

舌蕨屬 ,化石植物的一屬,發現於晚古生代地層。自1824年發現後,一直被認為是蕨類植物,後歸入裸子植物;或認為與被子植物的祖先類型近緣。

基本信息

簡介

化石中除葉外,尚有一些保存得不好的生殖組織,可能即是充納種子的結構。舌蕨是舌蕨植物區系中的主要植物。舌蕨植物區系還包括幾個發現
舌蕨屬舌蕨屬
於南非、印度、澳大利亞和南美晚古生代岩石的有親緣關係的屬,如Lidgettonia屬和無脈舌蕨屬(Gangamopteris)。

命名來源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6(1)卷||舌蕨科ELAPHOGLOSSACEAE
1.舌蕨屬ElaphoglossumSchott
Schott,Gen.Fil.Pl.14,adn.1834:ChristinDenkschr.Schweiz.Naturfors.Gesells.36:1.1899:S.H.Wu&Ching,FernFam.andGen.ofChina463.1991,

形態特徵

附生,偶為土生,中型或小型,很少為大型。根狀莖直立或斜升,或為短而橫走,很少為長且纖細而橫走的,有網狀中柱,維管束少數,無厚壁細胞束,被鱗片。葉簇生或近生,少為遠生或疏生,二形;葉柄與膨大的葉足間有關節相連或無明顯的關節;單葉,全緣,有時具軟骨質狹邊;能育葉通常較狹,有較長的柄;葉脈明顯或不甚明顯,小脈通常分叉,斜出,通直,平行,一般分離,偶有頂端相連。葉硬革質,有時質較薄,多少被小鱗片或近光滑。孢子囊群為鹵蕨型,孢子囊沿側脈著生,成熟時滿布於能育葉的下面,不具隔絲;孢子囊的環帶約由12個增厚細胞組成。孢子橢圓形,具周壁,形成多少不等的褶皺,上具不很清楚的小刺或顆粒,外壁較薄,表面光滑。染色體x=41。不敷出

模式產地

模式:Elaphoglossumconforme(Sw.)Schott(AcrostichumconformeSw.),typ.cons.,原產西非聖赫倫那島,遍布熱帶各地。
約400-500種,產於熱帶及南溫帶地區,主產於美洲(約300種),尤以南美安第斯山脈最為豐富,其餘產東半球熱帶地區,主要產於馬達加斯加。中國約有8種。

其他信息

舌蕨屬為真蕨類中種類比較多且較複雜的屬,一百多年來雖然有眾多學者[Fee(1845、1852)、Moore(1857-62)、Diels(1899)、Christ(1899)、Christensen(1938)、Holtturn(1947)、Spome(1975)、Mickel&Atehoptuag(1980)]對它進行過研究,但對屬下分類等級的看法仍然分歧極大。近來,Schelpe(1969,非洲)、Alston(1956,美洲)、Holttum(1978,馬來西亞)和Sledge(1967,印度)對一些地區的舌蕨研究做了一些工作,但均為區域性研究,迄今對全世界的舌蕨屬種類仍缺乏系統而全面的研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