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喙蘭

舌喙蘭

產自台灣(高山)、四川西南部和雲南西北部。生於海拔2300-3500米的林下或山坡上。模式標本采自雲南。直立草本,高13-27厘米。塊莖橢圓狀。莖基部具1-2枚膜質鞘,鞘上方具1枚葉,向上還具1-3枚鞘狀退化葉。葉片心形、寬卵形或寬心形,長2.5-4.5厘米,寬3-6厘米,先端具短尖或鈍,基部心形,抱莖。花苞片披針形,花淺紅色至紫紅色。

基本信息

植物名稱

舌喙蘭舌喙蘭

舌喙蘭(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形態特徵

直立草本,高13-27厘米。塊莖橢圓狀。莖基部具1-2枚膜質鞘,鞘上方具1枚葉,向上還具1-3枚鞘狀退化葉。葉片心形、寬卵形或寬心形,長2.5-4.5厘米,寬3-6厘米,先端具短尖或鈍,基部心形,抱莖。總狀花序長5-13厘米,通常具8-10朵花;花苞片披針形,長約8-10毫米;花梗和子房長約1.2厘米,無毛;花淺紅色至紫紅色;中萼片卵形,舟狀,長約6毫米,寬約3毫米,先端具短尖或鈍,具5脈,無毛;側萼片斜卵形,向後反折,長6.5毫米,寬4毫米,先端鈍,具5脈;花瓣卵狀三角形,較萼片為短,具5脈;唇瓣與側萼片等長,3深裂或3淺裂,上面被細小的乳突,在基部近距口處具2枚胼胝體;中裂片與側裂片的形狀及大小變化很大;側裂片披針形、橢圓形或其他形狀,長約1-2毫米,先端常常有牙齒;中裂片通常長圓狀橢圓形,先端及邊緣常常有不整齊的圓齒或牙齒,長約4.5毫米;距長約12毫米,近圓柱形,基部較寬,末端鈍;花葯明顯高出蕊喙。花期6-8月。

分布及生境

產台灣(高山)、四川西南部和雲南西北部。生於海拔2300-3500米的林下或山坡上。模式標本采自雲南。

功能用途

醫藥:全草:甘、微苦,平。補肺益腎。用於病後體虛,胃痛,疝氣痛,遺精,白濁,腎虛腰痛,肺虛喘咳;外用於中耳炎,外傷出血。塊莖:甘,溫。補氣,補血。用於病後體弱。

植物簡介

種拉丁名:HemipiliacruciataFinet

國內分布:產台灣(高山)、四川西南部和雲南西北部。生於海拔2300--3500米的林下或山坡上。模式標本采自雲南。

海拔:2300-3500
命名來源:[Bull.Soc.Bot.France44:421.1897]
中國植物志:17:275
組中文名:掌裂組
組拉丁名:Sect.Dactylorhiza

命名來源:[Bull.Soc.Bot.France44:421.1897]
中國植物志:17:275
組中文名:掌裂組
組拉丁名:Sect.Dactylorhiza
屬中文名:舌喙蘭屬
屬拉丁名:Hemipilia
亞族中文名:蘭亞族
亞族拉丁名:Subtrib.Orchidinae
族中文名:蘭族
族拉丁名:Trib.Orchideae
亞科中文名:蘭亞科
亞科拉丁名:Subfam.ORCHIDOIDEAE
科中文名:蘭科
科拉丁名:Orchidaceae
綱中文名:單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MONOCOTYLEDONEA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ORCHIDACEAE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