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教

舊教,是西方宗教發展中的一個過程,指的是天主教。

基本信息

舊教

詞目:舊教
拼音:jiùjiào
基本解釋

1. [Catholicism]∶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後,稱天主教為舊教
2. [old Lessons]∶舊有的教訓
詳細解釋
1. 往昔的政教。
淮南子·氾論訓》:“今世之法籍與時變,禮義與俗易,為學者循先襲業,據籍守舊教,以為非此不治,是猶持方枘而周員鑿也。”
2. 天主教別稱,以別於十六世紀 歐洲 宗教改革運動以後所產生的基督教新教。

畫作簡介

《女貴族莫洛卓娃》是蘇里科夫1887年的作品。該畫以17世紀俄國的宗教分裂為題材,描寫了尼康大主教的 反對者,分離派的卓越人物女貴族莫洛卓娃被流放的情形。尼康主教的宗教改革,就社會意義來說是進步性的,並得到了彼得大帝的父親阿歷克賽·米哈伊洛維奇大公的支持。分離派的行動顯然是一種反動行為,它阻礙了國家的發展,但是這一行動卻得到了處於愚昧狀態的宗教信徒的支持和擁護。莫洛卓娃是一個孀居的貴族夫人,她把整個身心奉獻給舊的“人民的”宗教事業,她把自己的住宅變成一個修道院,是一切不贊成新教的信徒們的避難所。 她疏財仗義,賑濟貧民,並為殘廢院和監獄縫製衣服。此外還盡力把其他貴族引進於這一派系裡來,她的親姐妹妹葉芙杜基雅也皈依了舊教。在人民眼中,莫洛卓娃和她的姊妹是真正誠意為宗教而犧牲一切的人。這 樣,對於沙皇的統治來說,就是個潛在的威脅,為此,把她倆流放到博洛夫斯克。畫面上所表現的正是莫洛卓娃在流放之始,乘坐在雪橇上經過莫斯科大街時的情形。在莫洛卓娃的形象上,顯示了這個女貴族堅貞不屈和對舊教虔誠的性格。莫洛卓娃身著黑色衣服,也說明她藐視塵世生活,她伸出的雙指記號表示她不離棄自己的信仰。她那睜大的眼睛和有些激動的嘴唇,流露著她對舊教的狂熱感情,同時她那憔悴的臉和灰色的病態,也顯示出這種宗教狂熱只不過是一種可憐的幻想。但是,這個人物卻得到廣大人民的同情和頌揚,大路兩旁圍著象牆一樣的眾多信徒,只有少數的商人和新教人物在以嘲笑的表情對待她。特別突出的是坐在右邊的乞婦和宗教狂者,他們的形象是非常生動的。 在這些形象上,蘇里柯夫也正確地顯示了沙皇俄國的人民生活,貧困,愚昧無知與被壓迫的情景。這幅作品 和他的《近衛軍臨刑的早晨》所描繪的一樣,都正確地反映了沙皇俄國時代的新舊矛盾的鬥爭,以及人民民眾的悲劇性結局。

畫家簡介

蘇里科夫出生於西伯利亞的克拉斯諾亞爾斯克,1876年畢業於聖彼得堡皇家美術學院,成名作大部分取材於歷史事件,表現人民在歷史進程中的作用。 他是一位現實主義畫家,描繪的都是當時俄羅斯的生活,他同情下層人民的處境,對統治者有反感,但他的觀念反對彼得大帝的改革。 他的代表作《近衛軍臨刑的早晨》和《緬希柯夫在別留佐夫鎮》以宏大的場面,生動地刻畫了眾多的人物形象,借歷史事件影射沙皇對人民民眾鎮壓的現實,獲得藝術界的高度評價。 他的主要作品《近衛軍臨刑的早晨》和《女貴族莫洛卓娃》都是流露出同情反對改革的人。發動叛亂反對改革的近衛軍士兵被彼得大帝處死,堅持不改革用兩隻手指畫十字禱告的女貴族被彼得大帝流放西伯利亞,畫面都是一種陰鬱的色調。巡迴展覽畫派因此吸收他為正式會員。其後的作品如《攻克雪堡》、《葉爾馬征服西伯利亞》、《蘇沃洛夫越過阿爾卑斯山》等,都表現了人民和統治者之間的矛盾和歷史人物的悲劇命運。

畫作類型

《女貴族莫洛卓娃》是他非常典型的作品。還是在童年的時候,蘇里科夫聽到自己的教父講述了莫洛卓娃的故事。她1632年出生,死於1675年。蘇里科夫的孫女葛拉什娜,認為儘管對這幅畫有很多爭議,關於她的經歷和信仰有不同的看法,可是蘇里科夫塑造的莫洛卓娃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她的魅力和勇氣已經無法改變。當時的沙皇是羅曼諾夫二世,阿列克賽·米哈伊洛維奇,實際上掌握國家權利的是他的養父叔叔莫洛卓夫。莫洛卓夫家族在當時的俄羅斯最有權勢最富裕,有上千座莊園,上萬個農奴。莫洛卓娃就嫁給了他的弟弟。女貴族莫洛卓娃少年守寡,篤信宗教,後來告別宮廷,疏財仗義,救濟貧民。由於她反對改革反對褻瀆宗教,沙皇一紙法令將她逮捕。1673年莫洛卓娃被流放到伯羅夫斯克修道院,關在地下監獄裡,直到死亡她也沒有改變自己的信念。 他對彼得大帝非凡經歷和俄國歷史有濃厚的興趣,這使他最終完成了表現彼得大帝歷史的三部曲。它們是《近衛軍臨刑的早晨》、《女貴族莫洛卓娃》和《緬希柯夫在別留佐夫鎮》。在蘇里柯夫的作品中充滿了民主主義精神和對農奴制度、貴族國家和教會的憎惡。實質上是表現沙俄舊生活方式與之相伴的舊觀念的崩潰。 蘇里柯夫對俄國發生的歷史悲劇有著深刻的理解,他所塑造的歷史人物有一種莊嚴而動人的美。蘇里柯夫在自己的歷史畫幅中總設法描繪特有的俄羅斯景色。莫斯科秋天的清晨,大雪覆蓋的隆冬,嚴寒的西伯利亞,藉以表現對祖國自然的深情。他是當時俄國畫壇上對歷史的主題有深刻理解,並用繪畫語言揭示出來的大畫家。他和列賓的藝術成就標誌著俄國19世紀繪畫的巔峰。 1913年春季某日,特列嘉科夫畫廊走進來一位身穿破舊西裝的參觀者。他徘徊在列賓的《伊凡雷帝殺子》和蘇里科夫的《女貴族莫洛卓娃》面前,被畫中的歷史事件引向前去,久久佇立在那裡發獃。突然,他大叫一聲:“血流得夠多的了!”並向畫面撲去,用製鞋的切刀把列賓的名割裂了。這個名叫巴拉紹夫的人,雖然是一個神經質的分裂派分子,但他的舉動說明列賓、蘇里科夫兩位大師在繪畫中所表現出來的驚人的力量。以文學性為基礎,致力於情節和角色塑造的“俄羅斯繪畫學派”,在列賓和蘇里科夫時代,達到了繁榮的頂峰。

畫作創意

蘇里柯夫在創作《女貴族莫洛卓娃》這幅畫時,需要塑造一個帶著狗的流浪女人的形象,畫了幾十張草圖,特別是那隻狗,總不如意。為此,他幾乎每天都到街頭巷尾,甚至去郊區尋找狗的模特兒。 有一天,在一個小胡同里,老太太牽著的一條小黑狗的神態吸引了他的目光。由於距離較遠,為了把這條狗速寫下來,蘇里柯夫急忙追趕,老太太發覺後,以為遇上了賊,就驚慌地小跑起來,蘇里柯夫追的滿頭大汗,仍不肯放棄。躲閃行人,過兩條街才追上老太太。老太太明白原因後,同意讓他畫了幾張狗的速寫。蘇里柯夫的名畫《女貴族莫洛卓娃》里的那隻與眾不同的微跛的小黑狗就是從這裡來的。 小黑狗在《女貴族莫洛卓娃》中只是一個細節,就是為了描繪好這么一個細節,蘇里柯夫都不輕易放過,如果沒有這種嚴肅認真的敬業精神是不會有《女貴族莫洛卓娃》這幅世界名畫的。

歷史意義

《女貴族莫洛卓娃》中的女貴族莫洛卓娃是沙皇的親屬,她年少時守寡,擁有農奴八千人。她是當時的狂熱的“分離派”舊教徒,因為激烈地反對沙皇的宗教改革,被沙皇阿歷克塞·米哈依洛維奇親自下令逮捕,並流放到遠離莫斯科的帕洛夫斯克,關在地牢里,後因饑寒交迫死去。 由於莫洛卓娃篤信舊教,疏財仗義,救濟貧民,還為殘疾人和獄犯縫製衣服,施捨乞丐,因此深得民眾愛戴,素有普濟眾生的美譽。而維護舊教又使沙皇不安,因此被捕流放。畫家選擇押解莫洛卓娃赴流放地途經莫斯科街道情景。這是一幅場面宏大,人物眾多的歷史畫面。畫面由莫洛卓娃乘坐的雪橇向縱深飛馳而過,畫面自然分成兩個部分,右半大部是一群舊教的信徒,曾獲得過莫洛卓娃施捨的流民乞丐,他們趕來送行。其中有人掩面悲哀哭泣,尤其在近景處特別典型地描繪了兩位虔誠的追隨者,一位老嫗和一個乞丐。他們心目中的莫洛卓娃無比崇高神聖。那個乞丐舉兩個手指與莫洛卓娃對應。 新教用三指劃十字,舊教用兩指,這手勢表明堅持舊教習俗決心。人群中個個顯得悲哀,他們中有貴族有平民,都身著民族特色服裝,都是舊教的捍衛者。而畫面左上方描繪了一組新興資產者和擁護新教的人物,他們喜笑顏開。畫中主體形象是莫洛卓娃,這位近於瘋狂的貴族女子,由於長期的苦苦修行,使得她面頰清瘦,臉色蒼白。但她神情傲慢,頑固地堅持自己的信仰。在她那被黑衣包裹的身體和微露的面孔上,嵌著兩隻放射出復仇光芒的眼睛,仍然顯示出清教徒那迷人的魅力。畫家為了使雪橇在畫中飛奔而過,就在雪橇邊畫一男孩,他的飛跑姿態立刻使雪橇飛馳起來。 這幅畫表現出蘇里柯夫偉大的歷史畫家的氣質。畫中幾乎找不出概念化的人物形象,也沒有兩個人是相同的表情。好奇的,害怕的,惋惜的,嘲笑的,譏諷的,關懷的,驚恐的和看熱鬧的等等,畫中人各盡其態。這幅畫的人物塑造的成功遠遠超過畫中莫洛卓娃本身,他們都具有典型的普遍意義。

歷史評價

蘇里科夫是與列賓同時代的俄羅斯著名畫家,也是“巡迴展覽畫派”的主要成員之一。他遵循該畫派批判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真實地描繪俄羅斯人民的歷史,社會,生活和大自然,揭露沙俄專制制度和農奴制。在俄羅斯繪畫史上,蘇里科夫開創了以“人民運動”為創作主題的先河,他的主人公是人民,他作品表現的是人民的痛苦和悲慘經歷,人民的鬥爭和英雄主義精神。畫家本人曾說過:“沒有人民的歷史是很難想像的,我的任務就是把人民拉到大街上來”。

人物命運

《女貴族莫洛卓娃》是他非常典型的作品。還是在童年的時候,蘇里科夫聽到自己的教父講述了莫洛卓娃的故事。就是在俄羅斯問到莫洛卓娃時,只會有人說,嗨,那不是蘇里科夫畫像上的女人嗎?冬天,很寒冷,遍地白雪,馬車拉著一個女人,她手高高地指向天空。她怎么了,為什麼被羈押?不過,這個女人長得很漂亮。事實上,她的故事有很多傳奇色彩,卻很少在中國介紹。 她1632年出生,死於1675年。蘇里科夫的孫女葛拉什娜,認為儘管對這幅畫有很多爭議,關於她的經歷和信仰有不同的看法,可是蘇里科夫塑造的莫洛卓娃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她的魅力和勇氣已經無法改變。 當時的沙皇是羅曼諾夫二世,阿列克賽.米哈伊洛維奇,實際上掌握國家權利的是他的養父叔叔莫洛卓夫。莫洛卓夫家族在當時的俄羅斯最有權勢最富裕,有上千座莊園,上萬個農奴。莫洛卓娃就嫁給了他的弟弟莫洛卓夫。女貴族莫洛卓娃少年守寡,篤信宗教,後來告別宮廷,疏財仗義,救濟貧民。由於她反對改革反對褻瀆宗教,沙皇一紙法令將她逮捕。1673年莫洛卓娃被流放到伯羅夫斯克修道院,關在地下監獄裡,直到死亡她也沒有改變自己的信念。

畫作鑑賞

《女貴族莫洛卓娃》的畫面色調陰鬱灰暗。中間部分最寬闊,人群密集,也是畫中最暗淡的部分,感覺很沉重。天空和白雪是明亮的兩個部分,天空明亮由城牆和樓宇點綴,反襯出天空的溫暖色彩。地上的白雪泛著溫柔的玫瑰色相,使人沒有感覺到冰涼。中間部分的人群衣服都是深顏色的,感覺沉重。畫家巧妙地用衣服上有顏色的色塊將人物分開,人物的面孔因此顯得突出清晰。人群中表情各異,大部分的觀者內心是沉重的,也有衣冠楚楚的貴族們臉上綻放了笑意,童真的孩子們追逐著馬爬犁。整幅畫充滿了衝突,色彩的冷熱,油彩的薄厚,人物心情的反差,都使畫面的故事達到了極端戲劇化的效果。畫家不斷創新,大膽使用光線和色彩,注重人物的心理刻劃,精確地展示了莫洛卓娃頑強的性格特徵。 很多人在童年就從蘇里科夫的著名繪畫中知道了莫洛卓娃。在大雪覆蓋的老莫斯科街道上,人群圍攏這一架馬車,車上坐著一個中年婦女,她身著黑色的裘皮,手上戴著鐐銬。蘇里科夫曾經回憶道:“我好像看到一隻烏鴉站在雪地里,一隻翅膀受傷了的烏鴉。一個黑點在雪中,我無法忘記這個場面”。蘇里科夫說:“我開始在右面畫上人群,然後畫莫洛卓娃,卻怎么也不能畫好她的臉,因為人群干擾了,她會消失在人群中”。後來畫家看到了從莫斯科來的一個信徒的臉。“我在花園中給她畫了2個小時的肖像,然後把她的臉放到這幅畫中,發現她戰勝了所有的人”。 1671年1月22日彼得大帝未來的母親將舉行婚禮,莫洛卓娃也被邀請參加,莫洛卓娃推脫說自己病得很嚴重不能走不能站,拒絕參加婚禮。沙皇后來跺著腳氣憤地說“不識抬舉的東西”,從此沙皇開始注意她,千方百計尋找藉口想剝奪她的皇家特權。復活節前夜,莫洛卓娃的妹妹從丈夫那裡得知沙皇要把莫洛卓娃抓起來,就連夜趕到她家。深夜的敲門聲把姐妹倆從夢中驚醒,人在喊狗在叫,抓莫洛卓娃的人來了。莫洛卓娃安慰妹妹說:“親愛的,別怕,上帝和我們在一起”,她把妹妹藏在儲藏室,自己重新躺在聖像下面的床上。然而,倆姐妹還是被帶走了。流放莫洛卓娃時路過克里姆林宮,沙皇希望看到她被遣送的場面。莫洛卓娃在鎖鏈的聲響中舉起了手臂,指向沙皇窺視的視窗。長時間的監禁讓莫洛卓娃遭受了沉重的痛苦,她痛苦的呻吟甚至使看守都落下了同情的眼淚。得知莫洛卓娃兒子死去,沙皇幸災樂禍地說,這回沒有人會關注她的財富了,它們將全部規國家所有。但是失去了心愛的兒子和財富,也不能動搖她的信仰。 最後一天,兩個在地獄裡的姐妹有這樣的對話。“瑪莎,我要死了!” 莫洛卓娃沒有回答只是眼睛不離地注視著,“我不能和你在一起了,不能和你一起受罪了”,女人哭了,面目滄桑酷似老太婆,誰也不能想到她是以前那個美麗動人的莫洛卓娃,當時她才43歲。“什麼都經過了,格魯布莎死了、杜佳莎死了,小瓦佳也沒了。” 莫洛卓娃的兒子瓦佳比小姨死得早,可是直到現在才告訴她。突然好像有一種神奇的力量讓莫洛卓娃站起來,向上面的看守高喊:“上面的,行行好吧,給點吃的!”上面回答:“不行,我不敢給你”,“那就給點麵包吧!”,“不可能”。“行行好吧,上帝會寬恕你!” 莫洛卓娃蹲下馬上堆成一團,她自言自語的說道:“感謝上帝如此仁慈,我要到河邊去,把我的裙子洗一洗,我準備乾乾淨淨地去死。”1675年11月2日深夜,莫洛卓娃在伯羅夫斯克市的地下監獄死去。 俄羅斯當代著名的戲劇家羅吉奧謝德林說道:“作為藝術家我非常敬佩蘇里科夫,雖然他對莫洛卓娃當時的歷史缺乏全面研究,但是他表現出了俄羅斯精神,就是莫洛卓娃精神。為了信仰,莫洛卓娃放棄了皇家的名份和巨大的財產,她本來可以與皇室們坐在一起參加盛大的婚宴,莫洛卓娃卻成了沙皇如坐針氈的芒刺。她有很多機會改變自己的現狀,可是她都拒絕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