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元光五年舉賢良對策
故民者,業之即不爭,理得則不怨,有禮則不暴,愛之則親上,此有天下之急者也。 故法之所罰,義之所去也;和之所賞,禮之所取也。 禮義者,民之所服也,而賞罰順...
-
賢良
賢良,是指有德行或才能的人。在古代,賢良乃古代選拔統治人才的科目之一,以至於人們習慣於把賢良一詞比作最忠誠、聰慧的大臣。此外,還有同名專輯和地名等。漢代...
詞目 拼音 基本解釋 出處與詳解 賢良科 -
漢舉賢良
④奏可:漢武帝準許了他的奏疏。 ⑤對:對答,回答漢武帝的提問。 ⑦擢:擢升,提拔。
原文 注釋 譯文 -
察舉制[中國古代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
察舉制是中國古代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它的確立時間是漢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察舉制不同於以前先秦時期的世官制和從隋唐時建立的科舉制,它的主要特徵...
介紹 察舉科目 形成 演變 魏晉時期 -
察舉
察舉制是中國古代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它的確立是從漢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開始的。察舉制不同於以前先秦時期的世襲制和從隋唐時建立的科舉制,它的主要...
簡介 產生背景 建立 發展 歷史 -
賢良[漢語詞語]
賢良,漢語辭彙。 拼音:xián liáng 釋義:1、有德行才能。2、是指有德行或才能的人。3、在古代,賢良乃古代選拔統治人才的科目之一,以至於人們習...
詞目 拼音 基本解釋 出處與詳解 賢良科 -
察舉制
察舉制是中國古代選拔官吏的制度,由漢武帝於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確立。文帝的兩次詔舉,明確訂立了舉薦制度,有了科目,有了考試辦法,也分出了等級,這標...
簡介 -
察舉制度
察舉制度,漢代選拔官吏的制度。從漢武帝時開始,由丞相、列侯、刺史等高級官員推舉,經過考核,任以官職。設有孝廉、賢良文學、秀才等科。目的在於擴大封建統治基...
發展變化 科目和內容 經驗和局限性 -
察舉取士
漢代察舉,科目繁多,目的是選拔各方面的人才,以應各級各類統治人才的需要;同時,通過科目的設立,也體現出統治者的統治思想在提倡什麼,崇尚什麼,以鼓勵人們按...
-
制舉
制舉:即“制科”。歷代臨時設定的考試科目。始於漢,皇帝常稱制詔,提出問題,親自策問應舉之士,董仲舒以賢良對策,即其例。
簡介 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