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貫耳卣

中國古代青銅酒器中的盛酒器。

注音

舉貫耳卣 jǔ guàn ěr yǒu

基本信息

年代:商代(公元前16——前11世紀)
尺寸:通蓋高23.5、腹徑27、底徑19厘米
出土時間.地點:1957年.長清小屯出土

詳細描述

容酒器。器蓋對銘。器、蓋均有穿帶耳,蓋鈕與圈足有方孔與貫耳對應。器頸與蓋頂各飾一周渦紋和四葉紋組成的裝飾帶,器頸裝飾帶上有凸起的獸面。
舉貫耳卣舉貫耳卣

關鍵字

卣:古代盛酒器。古文獻和銅器銘文常有“秬鬯一卣”的話,秬鬯是古代祭祀時用的一種香酒,卣是專門盛這種香酒的酒器。是盛酒器中重要的一類,考古發現的數量很多。橢圓口,深腹,圈足,有蓋和提梁;腹或圓或橢圓或方,也有作圓筒形、鴟鵠(貓頭鷹一類的鳥)形,或作虎吃人形等。主要盛行於商代和西周,一般說,商代多橢圓形或方形,西周多圓形。

渦紋

又稱火紋。顧名思義,近似水渦,故為渦紋。其特徵是圓形,內圈沿邊飾有旋轉狀弧線,中間為一小圓圈,似代表水隆起狀,圓形旁邊有五條半圓形的曲線,似水渦激起狀。有人認為,渦紋的形狀似太陽之像,是天火,又故稱火紋,商代早期的渦紋是單個連續排列的,商代中晚期至春秋戰國時期,一般與龍紋、目紋、鳥紋、虎紋、蟬紋等相間排列。渦紋多用於罍、鼎、斝、瓿的肩、腹部,它盛行於商周時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