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張廷實書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與張廷實書
創作年底:明代
作者:陳獻章
文學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詩直是難作,其間起伏往來,脈絡緩急浮沉,[1]當理會[2]處,一一要到,非但直說出本意而已。文字[4]亦然。古文字好者都不見安排之跡,一似[5]信口說出,自然妙也。其間體制[6]非一,然本於自然不安排者便覺好,柳子厚比韓退之不及[7],只為大安排也。[1]

作品注釋

[1]張廷實:張詡(1455—1514),字廷實,號東所。南海(今廣東省南海縣)人,陳獻章弟子。公元1484年(明憲宗成化二十年)進士。養病歸里,六年不出。敦促赴京,授戶部主事,尋丁憂歸,累薦不起。武宗正德九年,拜南京通玫司左參議。又辭,一謁孝陵而歸。有《張東所文集》。
[2]直是:真是,正是。
[3]理會:照顧,照料。
[4]文字:此指文章。下文“古文字”,指古文。
[5]一似:同“壹似”。壹,實在。《禮記·檀弓下》:“壹似重有優者。”
[6]體制:體裁,格局。每種文學體裁中,如散文,按形式說,就有雜文、隨筆、小品等;按內容說,就有議論、敘事、抒情等;按文字長短說,又有巨製、中篇、短文等。
[7]“柳子厚”句:陳獻章認為柳文比韓文拘謹,韓文比柳文自然。

作品賞析

陳獻章認為文章既要講究法度,即“起伏往來,脈絡緩急沉浮”,都要仔細理會。又要自然天成,不宜在遣辭上過於雕琢,在謀篇上大費安排。這些實踐經驗,是值得我們重視的。

作者簡介

陳獻章(1428—1500),字公甫,別號石齋,晚號石翁,學者稱白沙先生。新會(今廣東省新會縣)白沙里人。自幼聰明過人,讀書一覽便記。公元1447年(明英宗正統十二年)舉人。次年考進士不第,絕意科舉,歸筑陽春台,讀書每窮日夜。以薦,授翰林院檢討。曾和楊龜山“此日不再得”詩,名動京師。旋歸,屢薦不應,講學著書以終。有《白沙詩教解》、《白沙集》傳世。其詩文多偶然率意之作。王世貞評其“詩不入法,文不入體”,“而其妙處有超出法與體之外者”,可謂知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