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一種名為“溫帶臭蟲”的小蟲子50年來第一次出現在美國,這種蟲子生活在人的居室及床榻的各種縫隙中,白天藏匿,夜晚出來吸人血,令受害者疼癢難忍。美國有28個州遭到了其嚴重“騷擾”。許多入住五星級高檔酒店的客人都痛苦地抱怨說,他們常常在睡夢中被咬醒,起來一看,身上滿是大大小小的疙瘩,而且又疼又癢。
“溫帶臭蟲”吸血時通常停留在緊靠人體皮膚的衣被或家具上,並將唾液注入人體,皮膚敏感性較高的人被咬後會出現局部紅腫,疼癢難忍。紐約殺蟲劑公司的一名負責人表示,“溫帶臭蟲”在世界上不少國家如非洲國家等都有,但是二戰結束以來,由於採取了強力殺蟲等多項措施,這種蟲子已經在美國絕跡五十多年了。此次臭蟲再度出現,主要是因為一些外國來美國的旅遊者、移民等將其他地方的臭蟲帶到了美國,這些蟲子又在大大小小的賓館、旅館裡繁殖所致。
“臭蟲正在蔓延,而且這一問題必將在人口密集區愈發惡化,”環境保護署臭蟲治理項目主管洛伊絲羅西說。
維吉尼亞理工大學昆蟲學家迪尼米勒說,上個世紀50年代至2001年間,人們僅在實驗室的顯微鏡下才能一睹臭蟲真面目,而如今“臭蟲正復燃”。
“因為臭蟲肆虐,許多人被迫睡在浴盆里,”米勒說,“我每天要接很多通電話,人們都在向我詢問臭蟲根除方法。”
困難
美國環境保護署早在2002年就將臭蟲列入公共健康“黑名單”,但時至今日,根除臭蟲或控制蟲災尚未取得實質性進展。
因擔心噴灑殺蟲劑在床墊上可能對健康造成危害,環境保護署先前將不少效果不錯的殺蟲劑撤架,眼下市場上有效殺蟲劑寥寥無幾。
而過多使用殺蟲劑可使臭蟲產生抗藥性,使根除工作愈發困難。
此外,日益增多的國際旅行使臭蟲有更多機會“搭便車”,方便了它們國際旅行。
米勒指出,貧困地區臭蟲的控制和根除尤為困難。在這些地區,人們往往捨不得將藏有臭蟲的家具丟棄,也不捨得購買殺蟲劑。
眼下人們對臭蟲的研究相當有限。這種昆蟲作為傳染性疾病的載體鮮有“鐵證”,但遭它叮咬後確有人產生過敏反應或感染症狀。
解決方法
儘管臭蟲根除工作極具挑戰,但與會者集思廣益,提出一些解決方法。
米勒建議,由於研製新殺蟲劑周期過長,環境保護署可對現有一些殺蟲產品進行改良,以備急用。
此外,環境保護署還可選取一些農業殺蟲劑,在進行安全性測試後,將它們套用於居室殺蟲。
眼下,美國殺蟲劑管理行業也在積極爭取聯邦資金,推動諸如高溫、冷凍、汽蒸等殺蟲法研究,以期根除臭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