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名詞
自願包括2層含義:
1,決策是否自由;
2,決策是否符合自身的決策導向;
自由,是指在選項集合內所有選項都是可行的(即為可行集合或稱自由集合)而做出的決策。
(若存在不可行選項即被限制選擇則非自由:當選擇不可行選項時,由於決策不可行無法完成,故最終決策過程必然偏離原本選擇的決策,也就是偏離自由選擇)。
由以上定義知,是否自由只是選項集合本身的性質決定的,而與決策導向無關。
常見的決策導向:
可行,是指在選項集合內只選擇可行選項的決策,但各可行選項結果不一定唯一,故該導向不一定指向唯一結果。
功利,是指在選項集合內選擇最優選項的決策,功利導向指向唯一結果。
理性,是指在所有可行的選項中選擇最優選項,即在可行集合中功利的決策,理性導向指向唯一結果。
從而自願的含義就會根據決策導向的不同而不同。
可行自由,是指在可行的前提下自由,由於可行選項的集合必然都是可行選項,所以任意可行決策必然是可行自由決策。
功利自由,是指在功利的前提下自由,即選擇最優選項,同時最優選項恰好是可行的決策。
理性自由,是指在理性的前提下自由,由於理性集合∈可行集合,故理性決策必是理性自由決策。
當選項集合內包含不可行選項時,不存在自由決策。
當選項集合內包含不可行選項,但最優選項是可行的時,依然存在功利自由決策,不存在自由決策。
當選項集合內最優選項是不可行的時,不存在功利自願決策,不存在自由決策。
當選項集合內至少有一個可行選項時,存在理性(自由)決策。
當選項集合內不存在可行選項時,不存在理性(自由)決策,不存在功利自由決策,不存在自由決策。
在某一選項集合中:
不存在自由決策時,可能存在功利自由決策或理性(自由)決策。
不存在功利自由決策時,必不存在自由決策。
不存在理性(自由)決策時,必不存在自由決策和功利自由決策。
存在自由決策時,必存在功利自由決策和理性(自由)決策。
存在功利自由決策時,必存在理性決策,不一定存在自由決策。
存在理性(自由)決策時,不一定存在功利自由決策和自由決策。
現實中,人們常根據是否符合期望值,即功利自由來定義自願,將期望值選項包含到選項集合中。
即當最優可行選項(即理性選項)>=期望值時,是自願的。
而當最優可行選項<期望值時,由於不可行的期望值選項是最優選項,故是非自願的。
而如果使用理性自由來定義自願,則非自願決策就是非理性決策。
若由於不可抗因素造成可行選項都小於期望值,比如只是選擇虧多虧少,從功利自由定義是非自願決策,但從理性自由定義仍是自願決策。
漢語詞語
拼音:zì yuàn
注音:ㄗㄧˋ ㄧㄨㄢˋ
基本解釋:[voluntary of one's own accord] 自己願意而沒有強迫地去做的
自願的行動;自願的捐助
近義詞:志願、自發、自覺
反義詞:強制、強迫、被迫、勸誘
英文翻譯:volunteer; of one's own free will; of one's own accord; voluntar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