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職業者[職業類型]

自由職業者[職業類型]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自由職業者(Self-employed)是指自己雇用自己,香港人譯作“自僱人士”。

根據《韋氏大詞典》,自由職業者是腦力勞動者(作家、編輯、會計等)或服務提供者,不隸屬於任何組織的人,不向任何僱主作長期承諾而從事某種職業的人,他們在自己的指導下自己找工作做,經常但不是一律在家裡工作。

分類

職業包括

第一類是小本生意人,如裝修公司老闆、購物網的網店老闆等。

第二類是沒有底薪的推銷員,如壽險顧問、地產經紀、廣告中介、直銷人士

第三類是專業人士,如攝影師、專利代理人、律師、會計師、牙科醫生、技術顧問、管理顧問、管道工、電工、理髮師、藝術家等。

第三條道路

就業之路,是第一條道路,雖然是一條早已鋪就的大道,但更是一條已經擁擠不堪的道路。走在這條路上,始終充滿著機會和想像,卻競爭激烈,供大於求的現實早已讓政府和民眾痛下決心,一定要開闢新路,讓壓力可以得到釋放。

創業之路,是第二條道路,這是一條只適合少部分人的道路,路況不可知,沿途坑坑窪窪,危機四伏,如果掉入沒有窨井蓋的下水道,將難以很快消除滿身的晦氣。當然,最後從這條道路上走出來的人,可以得到英雄凱旋一般的禮遇。

自由職業之路,是第三條道路,這是一條有待開發的新路,也是一條更個性化和多元化的理想之路。走上這條路,投入的成本很少,涉及的人員僅此一人,失敗的機率很小,因為有了這條道路而可以從前兩條道路上分流,讓不同特長的人各行其道。

選擇自由職業,不僅是選擇了與眾不同的職業方向,更是選擇了一種自由而快樂的生活方式。在中國經濟持續發展下,家庭的財富積累已經不需要為眼前的生計忙碌時,在“80後”、“90後”的個性發展得到空前呵護與促進下,選擇自由職業的人越來越多,SOHO一族更是不斷湧現,以至成為一種新的時尚。中國自由職業者的黃金時代已經到來。

解析

據《走第三條道路----與你一起做自由職業者》一書分析,自由職業者不會主動去創造就業機會,但也不會成為政府解決就業問題的“累贅 ”,這樣的群體在每個國家、每個城市、每個鄉鎮都存在,人群大體可以占到就業人口的四分之一至六分之一。在中國,習慣把有工作的人員簡單分為就業人員和創業人員,卻不重視自由職業者的存在,其實許多工作崗位並不一定需要國家和社會提供,個人有責任首先管理好自己,能夠自我雇用也是對就業市場的一個貢獻,如果大批人都願意這樣做,那會大大緩解中國的就業壓力。 中國的自由職業者究竟有多少?至今沒有看到權威機構對這一人群有過全面的統計,但一些相關的人群所表現出來的特徵,還是可以給我們帶來許多信息。SOHO一族、個體工商戶、“80後”的選擇、網路時代的新職業,似乎都是對自由職業者的另類稱呼,只要認識了他們趨同的一面,也就可以看到自由職業的新趨勢。

台灣人丁肇雲,通過自己當“SOHO一族”賺錢的經歷寫了一本《穿著睡衣賺錢的女人》,講述她如何利用網際網路傳送美容電子報,又通過網站賣美容保健品,忙得不亦樂乎,大多時候足不出戶,喝著咖啡,穿著睡衣,享受生活的同時賺大錢。《穿著睡衣賺錢的女人》的出版,又給她增加一份收入:版稅,同樣是穿著睡衣就可以完成的工作。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世界的另一頭,並在遙遠的過去已經可以實現。一個有著10萬美元財務赤字的“失敗者”傑夫保羅,因為發現了一本1931年出版的行銷書,靠著一套不可思議的賺錢技巧,到了1992年,他每個月的收入達到了5位數,並且快速成為在家工作的百萬富翁,過著很多人都想擁有的夢想生活,他把他的經驗總結寫成了一本書,叫做《如何穿著睡衣坐在廚桌邊輕鬆快速的賺錢》,發行量達到15萬冊。

族類細分

SOHO族,MORE族和MO族。

1.SOHO族:

SOHO族是指在家辦公的一類新人。SOHO族(small office/home office)是隨著電腦時代,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提高而出現的。電腦的出現,一方面加快了社會節奏和生活節奏,社會價值的創造必須跟上電腦的速度,於是一切都加快了腳步,時間似乎總是不夠用。另一方面,電腦畢竟解放了勞動力,使很多工作可以節省時間,促使了"休閒文化"的誕生,工作節奏和生活節奏可以在時間的自由支配下舒緩下來。SOHO族就是享受電腦便利帶來的舒緩節奏的一族。

SOHO族起源於美國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到80年代末已風靡世界各已開發國家和地區。自90年代初期登入中國,便迅速在上海,北京,廣州等大城市掀起一股旋風。世界上僅德國就有360萬人以SOHO方式工作。德國IBM公司有25%的員工在家裡為公司工作。在美國已有3000萬人擁有了家居辦公室。SOHO族的出現標誌著自由職業者一族的興起。

2.MORE族:

誕生於20世紀90年代末美國矽谷地區的MORE(mobile office residential edifice )社區,也就是互動商務居住區,是2000年歐美地區從SOHO演變而成的全新社區概念,是SOHO族基於人性化的延伸,因此也被稱之為"後SOHO時代",更體現人文精神,人權至上,以人為本。我們的家到此為止已經經歷了三代。第一代的家是傳統的家,它是與工作完全脫離的,是為家人提供依靠的港灣,給人以溫馨和安全感。第二代的家是SOHO式及LOFT式,以家為工作間的模式,是完全開放的沒有隱私的家,便於客戶來訪,交流。第三代的家是與工作既脫離又關聯的MORE社區。戶主及家人不但擁有工作間,而且各自擁有一片完全屬於自己的天空,更加人性化,更多地滲入了溫情,更多地關注人的需要,更多地與社會融合。這種更新的1+1居住模式將會在不遠的將來取代SOHO。

3. MO族:

MO族則是mobile-office(移動辦公)的英文縮寫,是現代白領一種全新的工作方式。他們的裝備豪華,居無定所,四海為家,隨時隨地都可以利用手中的手提電腦,行動電話等工具展開工作。他們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飛機,火車,旅途中。他們是真正的飄一族,工作起來機動靈活,神出鬼沒,收入頗豐,充分地享受現代高科技帶來的種種便利時尚的生活。作為新型的時尚群體,他們的浪漫,他們的飄忽,他們的匆忙,他們的成就使他們成為時下最風光的一個工作群體,新新青年最羨慕的對象。他們比SOHO族更占據時代優勢,具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常見別名

顧問、臨時工、個體戶、承包人、自由代理人、單飛雁、獨行俠、單幹戶、自由工、唱獨角戲的、靠電話聯繫進行工作的人、電信通(指精通電子的人,尤流行於歐洲)、虛擬雇員、虛擬企業主(非常流行)。

職業分析

自由職業者是指跟體制或者出資人不存在法律效力合作關係而擁有合法收入的個體,是對當代都市新新人類而言,多為從文從藝人員,如自由撰稿人,美術人,音樂人,電腦精英,策劃人等。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體制的放寬,技術的進步,

自由職業者也正在向其他領域不斷擴展。學者指出,醫生,律師等將會成為最大的自由職業者群體。

與自由職業相對的除了傳統的僱傭職業,還有簽約職業。20世紀90年代,簽約職業相對於體制內來講是個極具誘惑力的辭彙,誕生了許多簽約作者,簽約演員,專欄主持人等。著名撰稿人王朔,音樂人郝峰,譚盾等都是當時媒體捕捉的熱點。自由職業者享受著無拘無束的自在生活,但由於水平和名聲尚不能達到"簽約"的高度,有時也要以生計的窘困為代價。但是無論如何,對這種生活方式的嚮往,一直就是絕大多數不滿於生活現狀憤世嫉俗的新新人類的夢想。兩年前西安曾報導西安高校畢業生"兩成畢業生工作還‘懸'著,畢業就想做SOHO"。

分類

有人認為所有沒有正式單位的人員都可以叫做自由職業者,包括待業人員,失業人員等。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所謂自由職業,即首先要有職業,而後再有自由。一個人沒有職業,找不到職業,是不可以叫做自由職業者的。美國人羅伯特和莎倫在《富爸爸財務自由之路》一書中將世界上所有的人分為四類分在四個象限:E,雇員;S,自由職業者;B,企業所有人;I,投資者。他們認為四類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生活狀態:E,雇員,我有一份工作;B,企業所有人,別人為我工作;S,自由職業者,這工作屬於我;I,投資者,錢為我工作。由此可以看出,作為一名自由職業者,必須至少有一項能夠安身立命的本領,比如寫作,攝影,動畫製作等。對於那些一無所有,一無所長的待業人員,失業人員是不能被稱作自由職業者的。成為自由職業者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成為自由職業者,必須是具有一定的知識與技能,社會生存能力,還要有堅強的意志。缺乏生存的技能,缺乏相應的社會關係,就沒有資格做一個自由職業者,成為自由職業者的決不是無能者和平庸者。

並不自由

在都市裡,“自由職業者”已經成為年輕人的一種選擇。從某種意義上說,“SOHO一族”代表了一種自由、開放、彈性的工作方式。近兩年,隨著網際網路在各個領域的廣泛運用及電腦、傳真機、印表機等辦公設備在家庭中的普及,自由職業者隊伍正逐年擴大。

暢銷書作家李岳是典型的soho一族,儘管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時間,但是在出版社和他簽約書稿的時候,“忙起來也會忙死人”,而且由於戶口不在北京,小孩又即將呱呱墜地,李岳坦言自己時常會覺得十分疲憊,壓力空前。

那么,自由職業者究竟是怎樣的一個群體,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這一行列,他們的生活如何?前景怎樣?中華英才網日前針對自由職業者進行了一次廣泛深入的調查,本次調查的受訪者來自全國,由IT、金融、製造業等20個行業的2200餘名企事業職員構成。本次調查以更開闊的視野,從職業規劃的專業角度來了解自由職業者對工作和薪資滿意度,以及未來規劃。

分布廣泛

幾年前,人們所說的“SOHO一族”還大多指那些專門的自由職業者,如自由撰稿人、平面設計師、工藝品設計人員、藝術家等。此次調查結果顯示,自由職業者的職業分布十分廣泛,它的內涵與形式也悄然發生著變化。其中,計算機網路、寫作翻譯、文秘家教等從業人員較多,市場行銷、廣告策劃、企業管理諮詢、資本運作、融資代理等新興現代市場產業也日漸紅火。

在地域分布上,來自北京、上海、廣州等經濟發達城市的自由職業者比例較高,占到被調查總人數的34%,此外深圳、杭州、南京、天津等直轄市、特區及省會城市所占比例也較高。

自由職業究竟靠什麼吸引了眾人的青睞?說起選擇自由職業的初衷,58.97%的人表示是為了追求自己的興趣,也就是為了獲得自由的發展空間。很多受訪者表示,做一個自由職業者,沒有人會來對你指手畫腳,可以任意支配時間,平衡工作與生活。

中華英才網人力資源專家張廷文認為,一方面,在一些經濟發達城市,眾多企業為提高效率,採取了產品和服務外包的方式;一方面,數字通訊、計算機、網際網路的普及讓地球越來越扁平化,自由職業者應運而生,美國自由職業者的人數已經大幅度增加,約有2000萬到3000萬。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增加營運彈性,勢必會將更多的業務委外,因此自由工作者的人數會持續攀升。

41%自由職業者月薪3000元以上

在很多人眼中,真正的自由職業者是生活的強者,正是他們對理想的追求,敢於嘗試的勇氣,才讓他們選擇了一種非常自我的生活方式。如果說自由職業者的幸福感一半來自無拘無束的自由狀態,另一半就是高收入帶來的快樂了。調查結果顯示,月薪在3000元以上的自由職業者占總人數的41%,其中8000元以上的占到9%。針對自由職業的調查還顯示,一半的受訪者對收入表示十分滿意或比較滿意,另有19.87%的人表示僅夠維持生活。

與此同時,非自由職業者對自由職業也很嚮往,有75%的受訪者將月收入瞄準在3000元以上,更有31%的受訪者期望月收入過萬。

對此,張廷文認為,自由職業者大多數是年輕人,他們獨立意識強,注重經濟收入,具有高學歷並掌握較複雜的腦力勞動技能,有良好的組織能力和強烈的事業心。他們對高薪的期待體現了其對自身實力的自信和希望被社會認可的心態。他們對收入的較高滿意度和期望值,則說明了自由職業的方興未艾,必將會有更多的人才投身到“SOHO一族”來。

精神壓力大,自由職業者“不自由”

有人說,自由職業者工作越成功,就越失敗,因為再也離不開工作了,一天不工作就沒有收入。對於工作狀態,多達63%的受訪者認為,從事自由職業“忙的時候忙死,閒的時候閒死”。也正是在這種不確定的工作環境下,自由職業者普遍感覺精神壓力比一般從業者要大。當被問及“自由職業者是否真自由”時,33%的受訪者認為精神壓力很大,20%的受訪者認為物質壓力很大,只有三成的受訪者認為“比較自由”。

隨著自主擇業觀念的日益深入人心,自由職業者逐漸從保守觀念中的“不務正業者”轉變為令人羨慕的“不受束縛者”。然而,孤獨而又快樂的自由職業者,其實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逍遙自在,他們的壓力來自精神深處。“痛並快樂著”,也許是他們的最準確的寫照。

調查顯示,不穩定的收入來源讓自由職業者時刻存在不安全感。如問“自由職業最讓您擔心的問題”時,約有52.56%的受訪對象稱收入不固定最讓人擔憂,另有21.79%的人最擔心職業前途渺茫。“吃了今天的,不知道明天的在哪裡”的生存壓力問題如自由職業者心頭永遠存在的一片陰霾,折磨著他們。

對此,張廷文表示,由於工作、收入、消費的不確定性,使得自由職業者不得不為自己的未來未雨綢繆,加之無法享受到社會與組織提供的保障和福利,因此職業規劃、經濟規劃是人們選擇做自由職業者時必須加以認真考慮的,要在醫療、意外和養老方面投入必要的保險資金並注意儲蓄和理財。

做事原則

對於第三類的自由職業者,錢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他們的獨立性,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的自由,以及在他們的領域中被尊稱為專家,都比單純的金錢重要得多。

大部分自由職業者是喜歡親自動手的人,他們不願意雇用幫手,因為不相信別人會做得跟他們一樣好。大部分自由職業者不喜歡與別人合夥,因為不相信別人會按照他們喜歡的方式做事。

自由職業者的悲哀是,他的事業越成功,意味著他的工作時間越來越長,與家人共聚的時間越來越短。

發展現狀

作為一種社會現象,自由職業的出現有其合理性。

第一,作為一種結構分化的合理性,它是職業類型多樣化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我們的社會正經歷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型。傳統社會的一個根本特徵是它在結構上的封閉性、同質性、單一性,因而缺少流動,缺少活力。現代社會作為一種更加複雜的社會系統,在結構上則必然具有開放性、異質性、多樣性,具體表現,隨著社會發展的需要,行業的類型將不斷增加。與此緊密相關的是,職業的類型也會越來越細緻。

第二,作為一種價值選擇的合理性,自由職業是多樣化價值選擇的結果。價值觀的多樣化是開放社會、複雜社會的必然結果,它將導致人們在行為方式、生活方式方面的豐富多彩,並進而引起從業方式的多樣化、個性化。自由職業者的出現,以彈性的方式,及時彌補了傳統職業結構的空缺,履行了社會運行所需要的特定功能。

外界評論

很多人嚮往做一個不看別人臉色行事的自由職業者,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為一個出色的自由職業者,著名的人力資源管理及青年擇業指導專家汪大正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道,“認識你自己”應該是每個希望成為自由職業者的人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汪大正認為,想成為自由職業者,首先要對自己的個性、素質、習慣、心理、人際交往能力知識技能等綜合因素做清晰全面的了解和判斷,要在某一方面有專長。然後根據以往的工作經歷選擇感興趣和最擅長的工作作為自己的工作首選,也可以根據市場的需求並結合自己的特點重新開創一片新天地。總之,要做到知己知彼,而不能孤芳自賞和閉門造車。

別拿“自由”砸了自己的品牌

自由職業者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選擇工作內容和工作方式以及合作夥伴和服務對象,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開發個人的潛能和人力資本最大化成為現實。但是任何自由都是相對而言的,汪大正指出,真正能夠獲得職場自由的人,一定是那些自律、自覺、自強而且信守承諾、口碑極佳的人。真正的自由不會賦予自私、自負、自我的人。如果以為職場自由人就可以隨心所欲率性而為,不遵守時間、不履行承諾,以一句“不好意思”搪塞自己所有失信行為的話,那自由人離不自由就不遠了。

對一個職場自由人來說,你自己就是品牌,你的每個行為都是個人品牌質量的表現。一個公司員工的個人行為未必能夠毀掉一個公司的品牌,但職場自由人自己的個人行為卻可以毀掉個人品牌。因為員工的個人行為不全代表公司行為,而你的個人行為卻等於“公司”行為。在別人眼裡,你就是公司。應該記住的是:自由是以自律、自覺為前提的,一味放縱自己的所謂“自由”無異於自殘。

降低風險從提高競爭力入手

汪大正表示,自由職業者必須對自己的品牌、市場知名度、服務質量、知識更新以及自己今後的生計等一攬子問題全面負責。與全職工作者相比,他們的個人風險是顯而易見的。所以要想在自己開創的職業生涯中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第一是要把握好“市場需要、我最擅長、能者不多”的定位原則,使自己或自己的產品具有市場性、競爭性和獨特性;靠拷貝別人現買現賣是沒有競爭力的。同樣,能夠被別人輕易拷貝的東西也說明你沒有別人不能取代的核心競爭力;第二是為防止自己知識和技能的老化,你必須具有不斷學習和創造的能力,而不是抱著個“祖傳秘方”吃一輩子。在知識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學習能力已經演變成為新的生存能力;第三是增強自己的法律意識和風險意識,在與人合作的過程中要有維權意識,注意用法律和規則保護自己,以防“客大欺店”和遭小人暗算;同時也應儘早地為自己在醫療、意外和養老方面投入必要的保險資金,做到晴天也防連陰雨。

前程無憂的資深職業顧問也提出,對於一個人的保障來源於幾個層面的內容,首先是社會提供的各方面的保障,如各種保險等,此外是所在組織(工作單位)提供給你的保障和福利,而第三個層面則是個人內心的依賴感和歸屬感。而作為自由職業者,後兩者是幾乎沒有的。在選擇做自由職業者的最初,其實就已經意味著要放棄一些保障。大多數自由職業者應買一些保險或注意儲蓄,以備不測。同時,還應將自己的簡歷和介紹放到人才網站設為“公開”級別,不放棄更好的工作機會。

職業規劃

自由只是自由職業的一種心態,這與實際工作中縝密的工作思維、認真的工作方式是不衝突的,因為自由職業也是一種創業,因此自由職業者同樣需要有嚴謹的職業習慣和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如果不做好生涯規劃,不僅自己的業務做不大,即使哪一天重新返回職場時,也難以有更勝人一籌的資歷。

著名心理諮詢師韓三奇稱,其實,相比一般的工作者,自由職業者更應該懂得職業生涯的規劃。明確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是自由職業者應對不確定因素的最重要手段。自由職業者也有相對穩定的職業方向,比如自由撰稿人、自由教師、自由註冊會計師等等,因此要隨時關注整個職業動態新聞,把握自己的職業方向。

在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時,切忌好高騖遠,本來自己的未來較上班族更不確定,所以規劃一定結合自己的年齡、個性特點、人脈資源、家庭情況、社會保障因素、重大事件干預辦法等,尤其是需要細化職業規劃,遠期的規劃可以虛一些,留下彈性空間。有人把遠期規劃制定得很“實際”,結果卻落入自己的陷阱,因為距離自己太遠,變數更多,虛一些正好可以靈活調整。這是職業規劃的關鍵所在,很多的規劃之所以失去指導作用,就是沒有虛實結合。

長期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習慣,很容易被主流生活邊緣化

前程無憂資深職業顧問說道,“跳槽”對於自由職業者是非常平常的事情,或者說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跳槽。由於本身具有一定的專業素質,因此會給各種有需求的“客戶”提供產品和服務。從某種意義上講,自由職業者更多的情況下是炒掉老闆或客戶。自由職業者正逐漸從保守觀念中的“不務正業者”轉變為令人羨慕的“不受束縛者”。但是,他們中也出現了一些新問題,大多是心理問題,比如患上自由綜合徵,即所謂的“自由病”。

做一個自由職業者,除了自己,沒有別人會來對你的工作指手畫腳。一天工作幾個小時、創出多大實績,完全取決於自控能力。但大家都知道自由是要付出極大代價的,必然面臨不確定因素帶來的心理壓力。而其中生活壓力的影響力無疑是最大的,也是最現實、最難以避免的。比如萬一生了大病怎么辦?年齡大了怎么辦?這是很現實的壓力。這些現實壓力往往會使自由職業者更加忘我工作,甚至趁著年輕瘋狂工作,以期積累資本為自己以後的生活打下基礎。自由職業者沒有勞保,養老保險、醫療保險要自己買,生活的壓力到一定程度就成了重負。自由職業者當初在選擇這條路時自然充滿信心,認為憑自己的才能,不愁沒有出頭之日,但自由了也就失去了穩定、有依靠的感覺。

韓三奇指出,由於長期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習慣,很容易被主流生活邊緣化,適當約束自己可以調動人的積極性,畢竟,過於鬆散的自我管理反而不了解大眾生活,而大眾生活是每個人生存的最堅實基礎。對於自由職業者,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安排自己的能力非常重要。從這個角度說,比普通上班族更需要懂得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對於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自由職業者,一定要學會安排自己每天的工作和生活,比如制定詳細的日程表格,使自己的工作更富效率和節奏,生活規律化可以給人提供源源不斷的內在動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