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產力

自然生產力是指客觀存在於自然界同時又與人類的生產活動密切相關,並直接間接影響生產活動的各種自然力量的總和,是自然界的自然力和生產力的統稱。

含義

自然生產力,就是客觀存在於自然界同時又與人類的生產活動密切相關,並直接間接影響生產活動的各種自然力量的總和,是自然界的自然力和生產力的統稱。自然生產力主要包括生物本身的生長或轉化力、生物生長環境條件方面的光、熱、氣、水等因素的量及相互之間的轉化力、土地數量肥力或土地中適宜於作物的生長的各因素的量及其相互之間的轉化力三種要素,並表現為兩個層次即自然界的自然力和自然界的生產力。自然力是自然生產力的根源和基礎。生產力是自然生產力的主體和核心。

特徵

①自然生產力作為一種自然力,其形成是自發的,其作用的發生是盲目的,但卻具有必然性和規律性。

②自然生產力作為生態生產力,具有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特徵。自然生產力是一種生態生產力,生態生產力是一個綜合起作用的總的生產力,它不是自然力和生物生產力的簡單相加,而是它們的有機整合。

③自然生產力作為一種自然力,但不包括自然破壞力。自然破壞力是自然力的一種,如地震、海嘯、颱風、雷電等,由於它們不進入生產過程反而是一種破壞生產力量,因而,不能屬於自然生產力範疇。

作用

第一,.自然生產力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前提條件。馬克思指出,勞動“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間的過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動來引起、調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的過程”,而勞動過程是“製造使用價值的有目的的活動,是為了人類的需要而占有自然物,是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的一般條件,是人類生活的永恆的自然條件。 

第二,自然生產力是人類發展的保證。馬克思指出:“撇開社會生產的不同發展程度不說,勞動生產率是同自然條件相聯繫的。這些自然條件都可以歸結為人本身的自然(如人種等等)和人的周圍的自然。外界自然條件在經濟上可以分為兩大類:生活資料的自然富源,例如土壤的肥力,魚產豐富的水等等;勞動資料的自然富源,如奔騰的瀑布、可以航行的河流、森林、金屬、煤炭等等。”如果人類的生態足跡破壞了自然資源的存量,削弱了自然的再生產能力,那么最終自然再生產將滯後於人口再生產物質資料再生產,自然生產力將阻礙和制約社會生產力的可持續發展。”。

第三,自然生產力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人類正從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邁進,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須重新認識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尊重自然愛護環境,重視自然生產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