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界馬赫數

臨界馬赫數

臨界馬赫數,是現代詞,是一個專有名詞,指的是當來流以亞聲速度v∞(相應的流動馬赫數Ma∞,比如小於0.6)流過翼型時,上翼面的最大速度點c的vc>v∞,因為有可壓縮性的影響,點c處的溫度最低,該點處的聲速也最小,故點c的局部馬赫數Mac是流場中最大的,比如說現在Mac<1.0。

基本信息

解釋

隨著人們對飛行速度的進一步要求,單純模仿鳥類的行為就顯得力不從心了,要知道哪怕是飛行速度最快的雨燕,也不會超過100m/s,而那時的戰鬥機面臨的是340m/s聲速的障礙。上一節我們知道,當飛機表面局部氣流速度達到聲速時會產生激波,那么我們能不能採用被動的方式來延遲激波的產生?人們想到了一個好方法,後掠翼也應運而生。

套用

臨界馬赫數臨界馬赫數
在對機翼升力產生的認知中,我們了解到氣流流經機翼表面時,不同位置的速度也是不盡相同的。在伯努利定理中,我們知道可以通過提高流速來減小靜壓,即增大吸力。機翼上也有這樣的提速區,這意味著飛機真實的飛行速度可能還沒到聲速時,機翼上就出現了超聲速流場,從而產生局部激波。

由於有效速度Vn低於V∞,因而與平直機翼相比,只有在更高的飛行速度情況下才會出現激波(即提高了臨界馬赫數Macr),從而推遲了機翼面上激波的產生。接下來的視頻會更清楚地作出解釋。
同時,由於有效速度減小,和平直翼相比,在同樣的飛行速度下,後掠機翼獲得的升力也會減小,並且後掠角越大,升力的損失也就越大。這一切使得飛機在起飛著陸,空速限制等指標上都不理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