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海泥塑

臨海泥塑是一種古老的漢族傳統泥塑藝術。流傳於臨海杜橋一帶,已有幾百年歷史。臨海泥塑傳承人朱呂貴擅長戲文泥塑,作品塑造的泥人形象豐富多彩、千姿百態、造型豐滿、渾樸、簡練、神情生動拙樸可愛,具有濃郁而獨特的地方特點。

臨海泥塑 臨海泥塑臨海泥塑

臨海泥塑,傳統戲曲人物以戲文情節安排造型,組合人物,以彩塑居多。神話人物則根據性格設計形象,表情刻畫惟妙惟肖,多為素彩。刻畫完成後開始陰乾。陰乾後放入磚瓦窯中進行燒制,以增加硬度。出窯後進行塗色和彩飾,以及裝配飾件。泥塑製作周期一般需要二、三十天。
作者:鄭瑛
臨海泥塑流傳於臨海沿海一帶,已有幾百年歷史,它以沿海平原的青絲粘土為原料,以手工捏製成形各種人物形象,或素或彩,一個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2007年6月,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現年72歲的臨海泥塑傳承人朱呂貴,擅長戲文泥塑,塑造的人物形象豐富多彩,千姿百態。各種戲劇小人物衣褶線條流暢通,臉部表情刻畫細膩,加上

臨海泥塑臨海泥塑精緻的描繪,使每個造型豐滿渾樸、眉目傳神、簡練靈動,具有獨特的藝術感染力。2006年6月被省文化廳授予浙江省民間藝術家稱號。
泥塑採用特製的竹木材質手扦,用堆疊,兼以點、壓、塑、捏等諸多手法堆塑而成。彩繪泥塑 “三分塑,七分彩”,按照“遠看顏色近看花”的彩塑要求,注重色彩搭配,上彩後泥人光彩奪目,華美動人,如泥人需長期保存,則要進土窯定燒,燒成陶人後再敷彩。
2005年7月,浙江省民族民間藝術資源普查時,朱呂貴的京劇“十五貫”、“三岔口”等戲文人物作品受到浙江省文化廳及中國工藝美術學術學會民間藝術專家們的稱讚。稱臨海泥塑作品創意精美,注重寫實,草根性強,技藝高超,地方特色鮮明,是浙江省民間泥塑體系中具有傑出藝術價值的優秀民間藝術。
傳承人朱呂貴,現為浙江省民間藝術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