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址簡介
臨洮戰國秦長城遺址
萬里長城舉世矚目,被稱為世界一大奇蹟。今天的臨洮作為戰國秦長城的起點,也因此聞名於世,成為中外遊客光顧的旅遊熱點。
雖然風化雨蝕,仍可領略當年的雄姿。目前臨挑境內保護最好的一段要算長城嶺上的那一段。經測量長1700米,牆高 2.5米,頂寬3米,底部寬5~8米。板築夯層厚8~13厘米。暴露遺物有長達70厘米的筒瓦和50 X 60厘米的板瓦,其表面有細繩紋和掛板紋飾,皆系秦長城構件。臨洮境內的戰國秦長城遺址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考古挖掘
臨挑境內的戰國秦長城,根據專家考證,是戰國後期秦昭王時所築,比秦統一要早半個世紀。《史記·匈奴列傳》記載:"秦昭王時,義渠戎王與宣太后亂,有二子。宣太后詐而殺義渠戎王於甘泉,遂起兵伐殘義渠,於是秦有隴西、北地、上郡,築長城以拒胡。"當時隴西郡治狄道(今臨洮),轄今西至洮河,東至隴山,隴南的大部分地區。為了證明臨洮境內的長城是秦昭王時所築,有關專家還對長城遺址上出土的板瓦、筒瓦進行鑑定,發現這些瓦的尺寸、紋飾都不同於秦漢時的瓦,是典型的戰國瓦。臨挑縣長城坡一農民家裡藏有一塊瓦,長63厘米,大頭寬53厘米,小頭寬47厘米,是目前遺址中所發現的瓦中最大的一塊秦瓦。
歷史價值
臨洮秦長城的修築,對於拱衛隴西郡及保護由秦都鹹陽通向西北重鎮的通道起了重要作用。同時還有效地保護了洮河以東的農業生產(河西為羌人所居)。三國時代,它還是控扼隴蜀的戰略要塞。公元239年,蜀將姜維伐魏,揚言要進攻狄道。魏將陳泰先占要塞,姜維只好燒營而去。後來姜維又先後四次率兵圍攻狄道,因魏軍占領有利地勢和要塞,不克而還。據臨洮縣誌記載,唐王朝還在秦長城南(在縣城北15公里處),設定城堡,00長城堡(即今秦家堡)。開元二年(714年)吐著將坌達延、乞力徐帥眾10萬侵犯臨洮,唐將薛訥等人就是在長城堡大敗吐蕃的。由於歷史的變遷,風化雨蝕,再加上人為的破壞,如今的臨洮秦長城已成為一片廢墟,有些地方還保留跟長城有關的地名,但城牆的遺址已不復存在,但這並不影響秦長城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它累累傷痕、不屈不撓。巍峨聳立的雄姿,依然是我們民族精神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