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臨床中藥研究的專著,共分為中藥釋名、古籍研讀、理論探討、臨證拾貝、藥物別、教學互動、文獻綜述、學術爭鳴、細辛研究等9個部分,並附以論文寫作,從理論到臨,從教學到科研,從古籍研讀到論文寫作,無不涉足,內容豐富,資料翔實,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實踐性和指導性,可供中醫專業、中西醫結合專業的教學、科研和臨床工作者參考,亦可供中醫藥院校的廣大師生參考使用。
作者簡介
周禎祥,男,1955年2月生,湖北鄂州人。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現任湖北中醫學院基礎醫學部主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兼任中國中醫藥學會武漢分會常務理事、中國農工民主黨湖北省委常委、湖北省第九屆政協常委。1982年畢業於湖北中醫學院(中醫學專業),同年留校一直從事《中藥學》的教學、科研及臨床工作。20多年來,在各種學術刊物上發表了“論中藥及其相關概念”、“中藥五味實質探討”、“大黃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研究概況”、“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臨床用藥探析”、“膽石症的臨床用藥分析”等學術論文90餘篇,參加國際和國內專業性學術會議交流論文10餘篇,2003年9月應韓國大田大學邀請,參加了“第九次志山國際東洋學術大會”,並在大會上作了題為“癌腫的中醫治法及用藥述要”的學術報告。出版了個人學術專著《中醫常見病證用藥舉要》,主編和參編了《張仲景藥物學》、《基層中醫臨證必讀大系〈中藥分冊〉》、《中醫食療學》、《中醫肝膽病學》、《中醫呼吸病學》等學術著作30餘部,主持編寫了醫學叢書《臨床各科效方薈萃》、《中西醫結合治療難治病的良方妙法》等60餘部,參加編寫了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中藥學》教材(編委)和七年制《臨床中藥學》教材(副主編)及其配套教學用書。主持“細辛對呼吸中樞抑制的離子機制研究”、“細辛散劑的安全用量及毒性機制研究”、“30種常用中藥的藥物流行病學調查與研究”等科研課題8項,其中“微機《中藥學》考試管理系統研究”於1989年獲湖北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武漢市微電子技術推廣套用成果三等獎。2000年被確定為國家級中醫藥繼續教育項目“中藥的藥性理論與臨床套用研究進展”的牽頭人。1996年和2000年被分別確定為湖北中醫學院“跨世紀學科帶頭人”和“中青年拔尖人才”。個人傳略分別在《中國當代中醫名人錄》和《當代中國科學家與發明家大辭典》等書中收載。
目錄
中藥釋名
中藥及其相關概念
中藥常用命名方法
常用中藥名釋義
食物雅譽輯要
古籍研讀
歷代主要本草概述
《內經》五味學說探討
《本經》常見輯本研究
《本草綱目》藥學辯證思想
《神農本草經讀》與《本經》
《小兒藥證直訣》論兒科證治及用藥
《醫林改錯》治瘀用藥特色
《醫原》論燥濕證治與制方遣藥
《傷寒論》中小柴胡湯的運用
理論探討
漫談中藥性能
中藥四氣研究
五味實質探討
試論中藥功效
七情配伍研究
常用配伍方法
行氣配伍八法
臨證拾貝
治療慢性B型肝炎應當實脾
慢性肝炎常用的降酶方法
慢性B型肝炎臨床用藥探析
慢性B型肝炎治驗
膽石症的臨床用藥分析
加味四金湯治療膽石症15例
治療血證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用大黃
肺心病心衰用葶藶子
復發性口腔潰瘍的臨床療效觀察
陽痿病人不宜濫用壯陽藥物
藥物甄別
功效相似的藥物甄別
藥名相似的藥物甄別
同出一物的藥物甄別
教學互動
《中藥學》教學內容改革
《中藥學》課堂教學體會
《中藥學》教學方法舉隅
《中藥學》學習方法介紹
《中藥學》應試技巧指南
《中藥學》考試結果分析
《中藥學》教學信息反饋
附:試論素質教育
文獻綜述
大黃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研究
大黃功用發微
雷公藤的臨床研究概況
烏頭類藥物不良反應的原因及對策
加強對中藥不良反應的研究
附子套用小述
學術爭鳴
丹參“養血”析疑
單行不屬配伍關係
對“柴胡劫陰說的質疑”的看法
生半夏與生薑配伍相畏之我見
細辛研究
細辛用量之爭的淵源考辨
細辛毒性的研究述評
細辛功用發微
細辛散劑的半數致死量測定
細辛散劑對小鼠重要臟器的影響
細辛散劑對家兔呼吸運動及膈神經電活動的影響
附:論文寫作
基本格式與要求
基本步驟與方法
圖表符號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