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秘書處關於批轉臨夏州中國小教師四級培訓網路工作方案的通知

培養本校骨幹教師和優秀班主任,積極配合州、縣(市)、學區的教師培訓工作。 (2)中國小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 州、縣(市)教育局、學區和學校舉辦各類教師培訓班。

(臨州府秘〔2008〕111號)

各縣(市)人民政府,州政府有關部門:
州教育局《臨夏州中國小教師四級培訓網路工作方案》已經2008年7月24日州人民政府第21次常務會議研究同意,現批轉給你們,請結合各自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二00八年七月二十四日

臨夏州中國小教師四級培訓網路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與工作目標
指導思想:中國小教師全員培訓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實施“人才強教”戰略,以推進教師教育創新,構建開放靈活的教師教育體系,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升教師素質為重點,努力培養一支師德高尚、結構合理、素質良好的適應全州教育改革與發展要求的教師隊伍,為全州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人才支持。
工作目標:2008年-2011年重點實施三項教師培訓工程。一是啟動“百、千、萬”培訓工程,各縣(市)三年內培訓選拔300名縣(市)級骨幹教師;州上三年內培訓選拔1000名州級骨幹教師;全州1.5萬名專任教師實施以新課程、新教材為主的全員培訓,到2011年接受不低於150學時的培訓任務。二是啟動班主任培訓工程。三年內培訓選拔命名1300名優秀班主任,其中州上選拔命名300名,縣(市)選拔命名1000名。三是啟動校長培訓工程。三年內培訓選拔400名中國小優秀校長,其中州上選拔命名100名,縣(市)選拔命名300名。
二、教師培訓組織機構建設
建立健全州、縣(市)、學區、學校四級教師培訓網路機構。由州教育局、縣(市)教育局、學區、學校共同承擔,分層次、有秩序、高質量地開展教師培訓工作,實行分級負責、分級管理。
(一)州教育局負責制定全州教師培訓規劃,下達中國小教師年度培訓任務,檢查指導各縣(市)、州直學校完成培訓任務,重點負責省州級骨幹教師培訓、中學校長培訓、新教師崗前培訓、高中教師培訓、高中(含州直中專)班主任培訓、省州級項目培訓、培訓者培訓和國中部分學科教師培訓,選派骨幹教師“送教下鄉”,為各縣(市)教師培訓提供支持。
(二)縣(市)教育局根據各自實際,結合州教育局教師培訓規劃,制定本縣(市)教師年度培訓實施計畫,重點負責縣(市)級骨幹教師培訓,國小校長、中國小班主任、國中和國小學科教師、幼稚園教師的全員培訓,制定教師輪崗培訓支教制度,檢查指導學校的各類培訓,積極配合州上的教師培訓工作。
(三)學區根據縣(市)培訓規劃和教師教學需求,主要負責制定本學區培訓計畫,以學校“教師資源中心”為培訓基地,組織開展教師培訓工作,重點開展國小教師的校本培訓,實行校際間學科崗位交流培訓;培養和選送本學區國小優秀校長、優秀班主任、骨幹教師參加高一級培訓,積極配合州、縣(市)的教師培訓工作。
(四)學校是教師培訓的基本管理單位,校長是校本培訓的第一責任人。學校要採取多種形式的校本培訓和校本教研,以教師新課程專業能力的培養和訓練為培訓重點,制定教師校本培訓的遠景規劃和年度計畫,充分利用本校資源、以老帶新、以新促老、崗位培訓等形式狠抓教師學科培訓和技能培訓,確保每位教師每學年完成50學時的培訓任務。培養本校骨幹教師和優秀班主任,積極配合州、縣(市)、學區的教師培訓工作。
三、培訓對象與類別
培訓對象:各級各類學校在職的專任教師、教育管理人員和教輔人員。
培訓類別:新課程、新教材培訓、骨幹教師培訓、培訓者培訓、新教師崗前培訓、班主任培訓、校長培訓、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教師新課程專業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學歷培訓等。
四、培訓內容與培訓形式
(一)培訓內容與要求。
1、全員培訓。
(1)以新課程、新教材為主要內容的教師崗位培訓。加大全州中國小教師實施新教材、新課程的全員培訓力度,通過培訓,使全體教師重點了解新課標,熟悉新教材,掌握新教法;拓寬教師的知識面,培養良好的學科素養,提高教育教學的能力。高中教師新教材培訓要堅持先培訓、後上崗的原則,使擔任高一年級新教材教學任務的教師每年接受不低於50學時的新課程培訓。培訓工作分兩部分實施:一部分參加省級培訓,一部分由州教育局組織培訓。
(2)中國小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根據教育部《中國小教育技術能力標準》、甘肅省教育廳《中國小教育技術能力建設項目實施方案》和《臨夏州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設備資源管理與套用工作考核辦法》的要求,通過多種途徑和形式的培訓,全州45歲以下的中國小教師接受不低於50學時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教育技術能力集中培訓,能夠熟練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開展教育教學工作,促進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發揮教育技術在提高教學質量中的重要作用。
(3)中國小教師新課程專業能力培養和訓練。以教師任職學校為培訓基地,以校本培訓為主要形式,中國小教師主要培訓新課程所需的探究式教學、參與式教學、合作式教學、檢測式教學的新技能和“五課教研活動”為載體的課堂技能培訓、三筆字、國語等基本功訓練。採用集中訓練與自我研修相結合,以崗位自學自練為主的訓練形式,提高教師駕馭新課程的能力。到2011年底接受不低於50學時的培訓。
(4)班主任培訓。以班主任工作基本規範、教育公平、特殊教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班級活動設計、班級管理、班主任素質擴展訓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等課程為主要培訓內容,開展班主任全員培訓。到2011年,全州的中國小班主任要接受不低於50學時的集中培訓。
2、專項培訓。
(1)骨幹教師培訓。以《新課程科研行動指要》、《教師校本研究與專業成長》為主要培訓內容,堅持按需施教,遵循骨幹教師成長規律,組織實施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州縣(市)級骨幹教師和教學能手培訓,努力建設一支適應時代需要的具有現代教育素質和創新精神的骨幹教師隊伍。到2011年,每一位骨幹教師接受不低於150學時的培訓和研修。
(2)培訓者培訓。組織實施培訓者培訓,目的是建立一支自下而上的教師培訓專家隊伍,採取理論學習、專題研討、經驗交流、課題研究、實踐反思等多種形式進行培訓和研修,使培訓者樹立現代培訓意識,了解培訓對象的特點和現代培訓規律,掌握現代培訓方式和方法,使培訓者在中國小教師全員培訓、校長培訓、班主任培訓等培訓中發揮積極的作用,成為校本培訓的輔導員,為教師培訓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3)新教師崗前培訓。堅持“先培訓,後上崗,不培訓,不上崗”的原則,組織實施中國小新教師崗前培訓,以儘快適應中國小教育教學需要,初步掌握素質教育的理念、科學的教育方法和有效的教學技能。每一位新教師上崗前都要接受不低於120學時的集中培訓和研修。
(4)校長培訓。以《學校發展計畫》、《學校管理理論與實踐》和新課標為主要培訓內容,通過培訓,使校長掌握學校發展計畫,提高理論修養、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到2011年底,全州中國小校長接受不低於50學時的校長集中培訓和研修。
(5)開展學歷教育培訓。堅持學用一致、按需所學的原則,鼓勵教師通過函授、自學、離職學習等途徑積極參加學歷教育,努力提高專任教師的學歷層次。到2011年底,全州國小教師專科學歷達到80%以上,國中教師本科學歷達到50%以上,高中教師在學歷達標基礎上研究生學歷占有一定比例。
(二)培訓形式。
1、集中培訓。州、縣(市)教育局、學區和學校舉辦各類教師培訓班。
2、專題講座。邀請省內或本地教育專家進行專題講座。
3、學習觀摩。組織教師實地觀摩學習優秀教師的優質課、示範課,對觀摩學習情況進行分析總結。
4、離職培訓。積極選派教師參加國家、省、州級組織的各類培訓、外出掛職培訓及到先進地區考察學習的場景培訓。
5、崗位交流。各縣(市)教育局、學區要制定教師崗位交流辦法,加強學區之間、學校之間教師的崗位交流。
6、校本培訓。各級各類中國小都要建立和完善校本培訓制度,採取研討式、參與式、互幫互動式、學術報告等靈活多樣的校本培訓方式,激發教師在職開展校本培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州、縣(市)教育局要加強對校本培訓的指導、管理和評估,並將校本培訓納入繼續教育記載內容。同時加強校本培訓的研究,充分發揮校本培訓在中國小教師全員培訓中的重要作用。
7、遠程教育培訓。利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對中國小教師進行新課程教學方法等方面培訓。
五、實施步驟
按照全面推進,分步實施,重點有序的原則,分四步開展教師培訓。
第一步:2008年重點開展培訓者培訓,由州教育局負責,組建州、縣(市)兩級專家組,確定每項培訓工作的課程及標準。
第二步:2009年由州、縣(市)教育局負責,重點開展高中教師和教學管理者及國中部分學科教師的新課標和新教材培訓,校長培訓和班主任培訓。各縣(市)、學區、學校開展其他培訓。
第三步:2010年州、縣(市)教育局負責,重點開展骨幹教師培訓,國小新教材、新課標及教學基本技能的培訓,中國小校長培訓。
第四步:2011年由州、縣(市)教育局負責,重點開展教師基本技能培訓,對本輪培訓進行全面總結,分析培訓中存在的問題,研究安排下一輪中國小教師培訓工作。
六、培訓保障
1.加強領導,明確職責。中國小教師培訓是政府行為,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州、縣(市)人民政府要加強領導,重視中國小教師的培訓工作,把教師培訓納入教育發展規劃和年度計畫,統籌規劃、科學實施。要成立中國小教師培訓工作領導小組,設立辦公室,負責同級政府中國小教師培訓工作的組織和落實,研究解決培訓工作中出現的難點問題。理順州、縣(市)、學區、學校四級教師培訓工作管理體制,明確責任,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確保完成培訓任務。
2、保證經費投入,確保培訓工作落實。要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培訓經費的保障機制。州、縣(市)財政要加大對培訓工作的資金支持力度,將城市教育費附加的20%用於教師培訓,各級各類學校按義務教育階段公用經費的5%用於教師培訓。要積極探索政府、學校、教師共同承擔教師培訓成本的新機制,確保培訓工作任務順利實施。
3、建設基地,提供平台。州上擬以臨夏師範學校為教師培訓基地,各縣(市)也要建立一所縣(市)級教師培訓基地,強化管理,講求實效,使培訓基地發揮應有的作用。充分利用現代遠程教育優質資源、教研的人力資源,最佳化資源配置,充實培訓力量,為州、縣(市)教師培訓提供平台。同時州上要組建一支校長、班主任、學科培訓的專家組,承擔州級培訓、指導和支持縣(市)級骨幹教師(培訓者)培訓;縣(市)、學區也要組建相應的培訓者隊伍,負責相應的培訓;中學以教研室(教導處)為依託,組建校本培訓的學科輔導站,組織指導校本培訓的各類活動。
4、加強管理,提高效能。一是要建立教師培訓任務備案制度。州教育局根據各縣(市)需求每年下達教師培訓計畫,縣(市)教育局要結合本縣實際和州上的計畫,確定本縣(市)的培訓方案,同時報州教育局備案。學區、學校培訓計畫由縣(市)教育局負責審定。二是要建立教師培訓過程的跟蹤檢查制度。州、縣(市)教育局要加強對培訓質量、培訓效果等情況的跟蹤檢查指導,並對本批次培訓進行考核。三是要建立教師培訓檔案管理制度和繼續教育證書登記制度。州、縣(市)教育局、學區、學校建立健全“教師培訓考核檔案”,對教師參加各項培訓活動的培訓情況如實記載,培訓結束後由教師培訓機構對考核合格教師的培訓成績計入教師培訓手冊。四是要建立教師終身學習制度。教師要切實加強自學和自修,全面提高綜合素質和教學能力。五是建立培訓檢測制度。各級培訓機構完成每批(次)培訓任務後,對培訓情況進行檢測,對檢測不合格者重新培訓,並及時總結,查找培訓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確保培訓效果和培訓質量。六是州、縣(市)教育部門要建立內部運行機制,各相關科室要相互配合,明確任務,形成協調、有序、高效的工作運行機制。
5、創新培訓形式,提高培訓質量。按照教育部《關於加快推進全國教師教育網路聯盟計畫組織實施新一輪中國小教師全員培訓的意見》,結合我州實際,研究制定具體計畫並組織實施,有效運用現代遠程教育培訓手段,促進我州教師培訓與衛星電視網、計算機網際網路及其它教育資源的最佳化整合,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提高教師培訓的質量和水平。
6、建立激勵機制,調動參訓者積極性。要認真貫徹落實州委《關於全面加快教育事業發展的意見》,建立有效激勵機制,把教師培訓與教師職稱評聘、考核、職務晉升、獎勵掛鈎。並對教師培訓工作中湧現出來的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予以表彰獎勵。
七、培訓考評
(一)各項培訓以過程考評和結果考評相結合的辦法進行。過程考評按培訓班次跟蹤考評;結果考評與州、縣(市)教育局年終考評同步進行。
(二)考核實行單項計分、總分累計,分值百分換算,分三級評定,即60分以上為合格,80分以上為良好,90分以上為優秀。
(三)培訓任務的單項分值依據每年下達的培訓計畫和各縣(市)、學校開展的工作量確定分值。
八、本《方案》由州教育局負責組織實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