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家公館

臧家公館

臧家公館位於界首市城區新華街中段,占地919平方米,具有典型的清末民初北方大宅院建築風格。是臧致平於民國十三年(1924年)在家鄉建造的府邸。 2004年,公館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建築格局

臧家公館(臧家大院) 臧家公館(臧家大院)

臧家公館坐落於界首市城區新華街中段,是臧致平於民國十三年(1924年)責專人在家鄉建造的。臧致平不僅是為了改善家人的居住環境,也有光宗耀祖之意。

公館占地919平方米,具有典型的清末民初北方大宅院建築風格。該公館面南臨街、二進院落,有上房、廂房、腰屋、倒座共33間(現存30間) ,建築繼承了清朝的建築風格,是青磚為主的結構,上麵點綴有一些磚雕。整座建築高大、簡潔、厚重,雖歷經滄桑,但依然能讓人感覺到它曾經的恢弘氣勢。

公館的大門整體偏東,西邊的房子比東邊的房子多,這包含有太陽出升、欣欣向榮的寓意。而大門與主房的大門相對錯開,也體現了主人財不外流、風水不外流的心態。
公館除了整體布局、結構方面有它的自身特色以外,在一些局部呢,也有它一個非常獨到的地方。比如牆體看起來是非常厚的,但是並不是實牆。中間呢,留出來空隙,空隙可以用一些土啊、碎磚進行填補,起到防盜、保溫保暖的作用,住起來冬暖夏涼。
在臧家公館的二院門,記者看到,房屋的木質柱子下面都有一個石質的東西。據介紹,這個東西叫柱礎。原來,木質的柱子直接與地面接觸會因為長期的潮濕腐爛,而影響整個建築的結構和安全穩定,所以古人就在木柱根部加一個石頭質的柱礎。

臧家公館不僅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在界首市歷史沿革中還有特殊的地位。1947年,界首在豫皖蘇邊區率先解放,也由此成為豫皖蘇邊區的一個直屬市,並成立了豫皖蘇邊區界首市人民民主政府,而臧家公館就是當時的人民民主政府最早的辦公之地。

公館建築現保存比較完整,包括大門樓、二門樓及西院牆外的房屋,總計30多間,均高大寬敞、莊重質樸、簡潔渾厚,具有典型的民國建築風格。 據界首市文物管理所負責人馬文娟介紹。

文物保護

1985年,界首縣人民政府將臧家公館列入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列入界首市人民政府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它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因保護不當,住內居民粉刷了一部分臧家公館,造成破壞。

臧致平簡介

臧致平 臧致平

臧致平(1869年~1944年),安徽省太和縣(今界首市城關)人。幼年家貧,成年後因生活所迫,投身清軍,後在清末民初的軍閥混戰中,逐漸在軍中嶄露頭角,被選送到吉林講武堂學習,肄業返部後,從一名普通軍官先後晉升為北洋政府十四旅旅長、漳汀鎮守使、福建建國軍第三軍長等職,最終他以廈門為中心,占據金門、同安、海澄、尤溪和長泰等十多個縣,成為左右閩局的重要人物。

臧致平在近30年的軍事生涯中,始終以民族大義為重,擁護民主,積極回響孫中山的進步主張,卻遭到孫傳芳、林虎和王永泉等反動軍閥的多面圍攻。失敗後,他退隱江蘇常州。抗戰時期,臧致平不畏強暴,嚴辭拒絕日本人的邀請,表現出應有的民族氣節和民族大義。

文物保護

因公館建築本體已瀕臨“壽命”極限,亟待全面維修保護。2012年9月25日下午,安徽省古建築維修專家對界首市唯一一處古建築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臧家公館”進行全面勘查,制定保護維修方案。

2014年3月20日,界首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臧家公館搶救性維修保護方案設計公開招標成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