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簡介
臥龍山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集寧區城區內,是集寧周邊較大的一座主體山脈,也是集寧區西部生態屏障,面積15平方公里,工程從2010年開始建設,通過填溝造山、鑿石覆土,共栽植常綠樹80萬株,落葉喬木30萬株,灌木335萬株(叢)。埋深溝大坑16處,修築大中小型土石谷坊595座,工程作業路42公里,修建1000立方高位蓄水池1座,200立方高位蓄水池2座。110國道將臥龍山分為南北兩山,南臥龍山以前是集寧區採石場,工程實施時利用鐵路隧道棄土800萬方填溝覆土,實施了水保造林工程;北臥龍山為市區兩級機關幹部義務植樹基地,採取“統一規劃、統一挖坑、統一提供苗木,單位包栽植、包成活、包撫育”的機制,成為幹部參加勞動、轉變作風的基地。治理後的臥龍山,石山變土山,土山變綠山,綠山變景觀,荒山一去不復返。各類地質災害,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生態環境有了極大改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十分顯著,水土保持與環境保護實現雙贏。也成為市民休閒娛樂郊遊的好場所。
臥龍山傳說
集寧西南有座山,山上有一條因地質變遷而露出坡面的石帶,有麟狀,橫穿東西有數公里,人稱臥龍山。
傳說在好多年前的一個夏日裡,突然狂風大作,烏雲密布,旋風驟起,暴雨大作,大風將山坡上的百年樹木連根拔起,翻卷騰空,恰似蒼龍擺尾。隨著狂風捲起的巨型土柱直插在雲霄里,不斷地翻騰、延長。據說是天上的神龍因犯天條被貶下界來,在它降落的地方就地起水,於是這裡就變成了汪洋大海。後來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什麼原因,突然間山崩海嘯,水消失了,這裡變成了一片陸地,神龍被困。據說龍離開水是不能騰雲駕霧的,他曾把頭伸進霸王河裡吸水,但霸王河是季節河,水源不足,吸不夠能使他騰飛的水量,只好留在陸地上,留下以後,神龍耕雲播雨,遍灑甘露於人間,造福於一方百姓。但是天長日久,風吹日曬,身子化成了山,但仍保持著他的原貌—龍形,所以,後人就稱他為臥龍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