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字門兒科中醫術

簡介

儀征“臣”字門兒科中醫術,從清朝中期至今已相傳六代,歷經200多年,譜系清楚,特色鮮明,臨床效果顯著,其學術經驗得到中醫兒科界廣泛運用,現主要分布於儀征、北京,在全國中醫界有較大影響。在治療方法上,較多採用外治法,點、塗、敷、洗、搐、捏、摩,能起到應急、輔助和縮短療程的作用,確有簡、便、驗、廉的特點。

歷史淵源

儀征臣字門兒科,以第一代創始人朱良臣的“臣”字為學派名稱,是中醫兒科界獨特的學派,有代表性傳承人5代6人,學人眾多。臣字門兒科創立於清中期的十八世紀末,太平天國時期,第二代傳人朱冠臣因避亂世,隱居至儀征業醫。時儀征為兩淮鹽務匯集轉運重鎮,因人口眾多、經濟發達、地理位置特殊,名醫輩出。臣字門兒科在此設診,四方患者慕名而至。朱冠臣以北宋“兒科之聖”錢乙臨證要訣為指導,根據兒科特點創製新方,從五臟補虛瀉實出發,注意柔潤清養,補運兼施,補不留邪,攻不傷正,化裁古方,以切合臨床套用。因醫術精湛,至清末醫名益著,有“小兒神醫”之稱。第三代傳人姜繼臣素性淡泊,不求名利,精誠於醫。

基本內容

對於調治小兒肺系疾病,遣方用藥靈活應變,防患未然,並始終注意維護正氣。臨證中掌握呼出吸入之機,善調升降;明確惡寒畏火之性,謹用寒溫;須知易虛易實之變,妥施補瀉。如治療小兒哮喘,常分期運用宣肺以疏其表,通腑以降其痰,補腎以固其本,療效較好。對調治小兒脾胃病,尤為擅長。主張治理小兒脾胃病應以健運脾胃為主,不輕用攻伐。臨證中以“虛證宜補,但不可驟補,必須補中寓瀉;滿證宜消,但不可劇消,必須消中兼補;濕證宜燥,但不可太燥,必須燥中寓濡;陰虛宜滋,但不可過滋,必須滋中潛化”,尤其注意恙後調理脾胃,善於把“藥補”和“食補”有機地結合起來。

基本特徵

儀征臣字門兒科在治法上以“和”為貴,根據小兒“三有餘,四不足”、“易虛易實、易寒易熱”的生理病理特點,臨證處方用藥以“和”為貴,不輕用過補、過攻之劑,以免有傷小兒正氣,對小兒輕症或病後調理,多主張以食療為主,把治病和營養有機地結合起來,收效甚好。在治療方法上,較多採用外治法,點、塗、敷、洗、搐、捏、摩,能起到應急、輔助和縮短療程的作用,確有簡、便、驗、廉的特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