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
當曲池與肩髃連線上,曲池上7寸。自然垂臂時在臂外側,三角肌止點處。
![臂臑穴](/img/9/397/nBnauM3X3IjN4kzN2cDOxUTO3ITM1QzM5ITOwADMwAzMxAzL3gzLzY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解剖
淺層布有臂外側上、下皮神經。深層有肱動脈。
主治
1.肩臂痛,瘰癧。
2.目疾。
操作
直刺或向上斜刺0.8~1.0寸。
古典文獻摘要
《甲乙經》:“寒熱,頸癧,適肩臂(痛)不可舉,臂臑主之。”
《圖翼》:“臂痛無力,寒熱瘰癧。頸項拘急。”
當曲池與肩髃連線上,曲池上7寸。自然垂臂時在臂外側,三角肌止點處。淺層布有臂外側上、下皮神經。深層有肱動脈。
當曲池與肩髃連線上,曲池上7寸。自然垂臂時在臂外側,三角肌止點處。
淺層布有臂外側上、下皮神經。深層有肱動脈。
1.肩臂痛,瘰癧。
2.目疾。
直刺或向上斜刺0.8~1.0寸。
《甲乙經》:“寒熱,頸癧,適肩臂(痛)不可舉,臂臑主之。”
《圖翼》:“臂痛無力,寒熱瘰癧。頸項拘急。”
腧穴是人體臟腑經絡之氣輸注於體表的部位,是針灸治療疾病的刺激點與反應點。腧與“輸’通,有轉輸、輸注的含義;“穴”即孔隙。所以,腧穴的本義即是指人體臟腑經...
介紹 腧穴研究發展 分類 穴位個數變化 命名] 1)臂臑。臂,指穴所在的部位。臑,動物的前肢,為靈巧、好動之意,此指穴內氣血物質為陽氣。臂臑名意指穴內的氣血物質為天部的陽氣。本穴位處臂部,穴內氣血由大腸經各穴中上行的陽氣聚集而成,陽氣充盛而使臂能活動自如,故名臂臑...
頸沖穴;頸沖穴即臂臑 nao 穴,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三角肌。皮膚由臂外側皮神經分布。皮下筋膜稍厚,富胃脂肪組織。針由皮膚、皮下組織,穿過三角肌中點。...
名解 臨床作用 養生功效 定位 【取穴方法】十四經 ,十二經脈和任脈、督脈的合稱。為經絡系統的主要部分。《十四經發揮》;“十二經所列次第,並以流注之序為之先後,附以任、督二奇者,以其有專穴也,總之...
手太陰(肺) 相關條目手五里穴在臂外側,當曲池與肩髃連線上,曲池上3寸處。主治肘臂攣痛,瘰癧。配曲池治肘臂攣痛。
別名 定位 解剖 主治 配伍扭傷穴就是手三里穴,是治療多種扭傷的經驗穴,臨床發現此穴可治各種扭傷,故稱為扭傷穴。此穴屬於手陽明大腸經,位於肘橫紋下二寸,稱為手三里,別名鬼斜。此穴有...
介紹 主治 取穴位置扁骨穴,又稱肩髃穴,髃骨穴,中骨井穴,扁髃穴,尚骨穴,中肩穴,偏肩穴,肩尖穴。是人體經絡手陽明經大腸經與手陽明蹺脈交會穴。主治疾病:肩臂攣痛不遂,癮疹,瘰病。
別名 穴名釋義 解剖 取穴及刺灸 功用及主治《人體腧穴全真解剖圖譜》是 2005年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黃伯靈。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