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南年畫簡介
膠南年畫是在從無組織到有組織,從自發摸索到集中培訓和相互切磋中形成自己風格的。膠南民間很早就有一批擅長畫年畫的藝人,他們或臨摩或創作,代代相傳。開始創作的年畫囿於作者素質,受習俗的影響,受濰縣木版年畫、工筆國畫、上海月份牌年畫等的影響,風格上象這也象那,處於一種模仿狀態。1972年,市文化部門把年畫當作一個民間藝術門類著力發揚培育,通過舉辦美術基礎知識和創作學習班、組織下鄉體驗生活、集中作品評點、組織到北京、濟南、濰坊、青島等大城市參觀學習等形式,先後培訓業餘美術創作員1000多人次。這些學員在培訓期間接受了對西方美術教育有一定根底的美術幹部的嚴格訓練,從寫實方法入門,強調“真”、“象”,與傳統技法融入了一體。
膠南年畫的風格特點一是構圖飽滿。作者把自己所經歷的、所看到的和所想像的人、事、景和物不受任何技法的限制,滿滿地表現在畫面上。農村姑娘牛增娥的《扎糊棚》在中國美術館展出後,《中國日報》等報刊紛紛發表,該作品1990年8月榮獲“全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作品邀請展”二等獎。二是使用高純度原色,同時吸收國內外一些現代繪畫流派的某些色彩特點,使畫面鮮艷而又有整體色彩傾向。三是造型上不求形似求神似。不管畫面中的人或景物是否合乎比例關係,透視是否正確,只要看上去舒服、好看就行,大膽、自由、無拘無束地反映作者對美的追求。總之,膠南年畫運用簡單、豐滿、裝飾的構圖,跳躍統一的色調,稚拙、樸實、誇張的造型,創造出具有鮮明地方特色、具體抽象共存的獨特藝術風格。
截止目前,全市專業,業餘作者先後創作年畫1000多幅,舉辦美展40多期,200多位作者的作品曾參加過國家、省、市及出國展出,其中10多位作者的30多幅作品獲獎,8位作者的11幅年畫被中國美術館收藏。1986年,膠南被人民美術出版社定為“年畫基地”。1989年1月26日,文化部命名膠南為“中國現代繪畫畫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