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妊娠

腹腔妊娠

腹腔妊娠是指位於輸卵管、卵巢及闊韌帶以外的腹腔內妊娠,其發生率約為1:15000次正常妊娠,腹腔妊娠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腹腔妊娠指受精卵直接種植於腹膜、腸系膜、大網膜等處,極少見。促使受精卵原發種植於腹膜的因素可能為腹膜上存在子宮內膜異位灶。繼發性腹腔妊娠往往發生於輸卵管妊娠流產或破裂後,偶可繼發於卵巢妊娠或子宮內妊娠而子宮存在缺陷破裂後。胚胎落人腹腔,部分絨毛組織仍附著於原著床部位;並繼續向外生長,附著於盆腔腹膜及鄰近臟器表面。腹腔妊娠由於胎盤附著異常,血液供應不足,胎兒不易存活至足月。

基本信息

病因

由於腹腔妊娠的胎盤附著部位不同於正常情況下子宮內胎盤的附著,其血供甚差,因此胎兒發育也差,能存活至足月者僅5%~10%,其餘大多數在不同孕齡死亡於腹腔內,其軟組織被吸收,骨骼則殘留,或木乃伊化、石化,亦有因繼發性感染形成膿腫,向周圍組織潰破,如母體臍部、腸道、陰道等,以致有胎兒毛髮、骨片排出,對診斷頗有幫助。繼發性腹腔妊娠絕大多數發生於輸卵管妊娠破裂或流產後,妊娠物自破裂部或傘部但部分仍貼於患部,種植部的絨毛存活並依附於附近的腹膜或臟器繼續發育而成為腹腔妊娠。少數發生於卵巢異位妊娠破裂後,至於曾經做過剖宮產者再次妊娠後剖宮產切口裂開,胎兒外游至腹腔內,或其他原因的子宮切口,子宮腹腔瘺等亦可發生罕見的腹腔妊娠。原發性腹腔妊娠極少見,其發生原因不明,但有學者認為腹腔上皮有可能轉化成副中腎管上皮特別是腹腔或盆腔內有異位的子宮內膜存在而使受精卵著床、發育成原發性腹腔妊娠。

臨床表現

患者有停經及早孕反應,且病史中多有輸卵管妊娠流產或破裂症狀,即停經後腹痛及陰道流血。隨後陰道流血停止,腹部逐漸增大。胎動時,孕婦常感腹部疼痛,隨著胎兒長大,症狀逐漸加重。腹部檢查發現子宮輪廓不清,但胎兒肢體極易觸及,胎位異常,肩先露或臀先露,胎先露部高浮,胎心異常清晰,胎盤雜音響亮。盆腔檢查發現宮頸位置上移,子宮比妊娠月份小並偏於一側,但有時不易觸及,胎兒位於子宮另一側。近預產期時可有陣縮樣假分娩發動,但宮口不擴張,經宮頸管不能觸及胎先露部。若胎兒死亡,妊娠徵象消失,月經恢復來潮,粘連的臟器和大網膜包裹死胎。胎兒逐漸縮小,日久者乾屍化或成為石胎。若繼發感染,形成膿腫,可向母體的腸管、陰道、膀胱或腹壁穿通,排出胎兒骨骼。

檢查

1.注射宮縮劑試驗

如為宮內妊娠,注射小劑量宮縮劑後,由於子宮平滑肌的收縮顯示清楚的子宮外形;而腹腔妊娠者,由於其外無子宮平滑肌,故無變化。

2.子宮碘油造影

胎兒死亡者可行子宮碘油造影術,顯示子宮偏於一側,明顯屈曲,呈一倒置三角形,子宮大小正常或輕度腫大,在子宮外可見胎兒影像。同位素斷層掃描腹腔妊娠者顯示兩個明顯分離的同位素活躍區,一為胎盤,另一為子宮。

3.B型超音波檢查

可見子宮增大,宮腔內出現彌散分布的雜亂光點反射,但無妊娠囊光環。腹腔內可見胎兒及胎盤反射波。但有時,除子宮和胎頭外,其他結構不易辨認。X線檢查顯示:胎兒影像清晰度增加,而胎兒周圍的子宮軟組織陰影消失;胎兒貼近母體腹壁,位置較高,胎位異常多見。

診斷

原發性腹腔妊娠診斷標準為:

1.兩側輸卵管和卵巢必須正常,無近期妊娠的證據。

2.無子宮腹膜瘺形成。

3.妊娠只存在於腹腔內,無輸卵管妊娠等的可能性。B型超聲顯象若宮腔空虛,胎兒位於子宮以外,有助於診斷。

用藥治療

治療

腹腔妊娠的處理是比較複雜的,由於經驗的積累及手術方法的改進, Stevens等(1993)報告在過去的20年中,母親死亡率已自20%降至5%。

腹腔妊娠內妊娠物的存在,可以發生感染、膿腫及竇道,故診斷一經確定,應考慮手術治療。剖腹取出胎兒,胎盤的處理應特別慎重,因胎盤種植於腸管或腸系膜等處,任意剝離將引起大出血。因此,對胎盤的處理要根據其附著部位、胎兒存活及死亡時間久暫來決定。胎盤附著於子宮、輸卵管或闊韌帶者,可將胎盤連同附著的器宮一併切除。胎盤附著於腹膜或腸系膜等處,胎兒存活或死亡不久(不足4周),則不能觸動胎盤,在緊靠胎盤處結紮切斷臍帶取出胎兒,將胎盤留在腹腔內,約需半年逐漸自行吸收,若未吸收而發生感染者,應再度剖腹酌情切除或引流;若胎兒死亡已久,則可試行剝離胎盤,有困難時仍宜將胎盤留於腹腔內,一般不作胎盤部分切除。術前須做好輸血準備,術後套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如不用手術取出位於腹腔內的胎兒,則可能發生下列情況:①胎兒骨骼殘留,軟組織被吸收;②形成屍蠟;③形成石胎或鈣化;④胎兒組織感染、壞死、形成膿腫;⑤如果胎兒組織長期留在腹腔內則可穿入膀胱、直腸排出,形成腹部瘺管等。

有作者主張使用甲氨蝶呤破壞殘存的胎盤。其作用機制是甲氨蝶呤可以破壞滋養層組織,減少胎盤血供促使其變性壞死,HCG可降至正常水平。使用的缺點是被破壞的胎盤組織留在腹腔內是良好的細菌培養基,有並發感染,引起腹膜炎、腹壁傷口裂開、盆腔膿腫、敗血症等的可能,嚴重時甚至造成死亡。不用甲氨蝶呤的病例,雖然胎盤吸收較慢,患者恢復期延遲但併發症較少。

1.術前必須備血,做好腸道準備。

2.如胎兒存活或死亡不久,取出胎兒,在胎盤面的臍帶附著處結紮切斷臍帶,胎盤留置腹腔內。因此時胎盤種植面與腹腔臟器或組織粘連緊密,血竇豐富,剝離時可以大出血。留置的胎盤有可能機化吸收。如未吸收,以後考慮手術處理方案。

3.如胎兒死亡已久,如數周或數月以上,胎盤種植面積不大者,胎盤已萎縮,血竇多已關閉,可試行整個剝離取出。一般出血不多。

4.胎盤種植於大網膜上者,可將大網膜一併切除,但如種植於盆腔內者,切忌強行挖出,其出血難以控制。曾有學者對胎盤種植於盆底者先行經皮股動脈行盆腔血管造影后做髂內動脈栓塞,然後手術使出血量明顯減少。若術中發生大量出血亦可用此法以止血。

手術步驟如下:

1.剖腹。

2.探查弄清胎囊及胎盤部位。

3.分離粘連的大網膜腹腔妊娠胎囊常與大網膜粘連應予銳性分離。分離前要先行血管結紮。對其他粘連,尤其胎盤的粘連,不可冒然從事。

4.切開胎囊,取出胎兒腹腔內者,在游離的胎膜上方切開,吸出羊水,取出胎兒,近胎盤部結紮切斷臍帶。

5.胎盤處理如胎盤附著在大網膜、輸卵管和卵巢時,可隨同附著器官一併切除。否則不必試行挽出胎盤,以免引起大出血。即便胎兒已死亡,也不取胎盤。如附著在腸管、肝臟、大血管等更不應試行剝離胎盤,而將胎盤遺留腹腔,不放置引流,也不應做腹壁袋口縫合。胎盤數月、一年或更長些時間可自行吸收。日後液化、感染者再行剖腹探查。屆時引流及取胎盤不會有困難。

腹腔妊娠腹腔妊娠

6.縫合腹壁。胎盤附著於腹膜或腸系膜等處,胎兒存活或死亡不久(不足4周),則不能觸動胎盤,在緊靠胎盤處結紮切斷臍帶取出胎兒,將胎盤留在腹腔內,約需半年逐漸自行吸收,若未吸收而發生感染者,應再度剖腹酌情切除或引流;若胎兒死亡已久,則可試行剝離胎盤,有困難時仍宜將胎盤留於腹腔內,一般不作胎盤部分切除。術前須做好輸血準備,術後套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近年來,對手術中胎盤留置曾有導致感染、膿腫、傷口不癒合、腸梗阻的報導,尚有發生母體腎盂積水,甚至發生持續性先兆子癇99天直至胎盤取出後治癒的報導。但對比手術中大出血的危險,大多數學者仍持留置胎盤日後處理的意見。如留置胎盤於腹腔內,可以血清β-HCG觀察其下降情況,大多數下降迅速,但Belfar等(1986)報告胎盤吸收時間有長達5年者。

預後

腹腔妊娠雖然少見,但有時嚴重,母親死亡率約為10%,胎兒死亡率約為50%,胎兒畸形率約為20%。

保健貼士

【宮外孕預防措施】

預防較難,但下面一些情況容易發生宮外孕,應高度警惕。

1、有附屬檔案炎、盆腔炎病史的婦女。

2、有輸卵管手術史的婦女。

3、有“宮外孕”史的婦女。

4、上著宮內避孕器的婦女。

5、不孕症。

產前預防

腹腔妊娠腹腔妊娠

早期篩選腹腔妊娠孕婦,重點管理監護,及時正確處理,是減少孕產婦及圍產兒死亡的重要措施。對優生優育亦具有重要意義。重點監護包括孕婦和胎兒兩個方面。

1.妊娠圖:將孕婦體重、血壓、腹圍、宮底高度、胎位、胎心,水腫,蛋白尿、超聲檢查的雙頂徑等,製成一定的標準曲線。於每次產前檢查,將檢查所見及檢查結果,隨時記錄於曲線圖上,連續觀察對比,可以了解胎兒的生長發育情況。

2.子宮底高度測量:測量子宮底高度所得數據與胎兒出生體重相關。所以測量子宮底高度可以預測胎兒生長發育。

從孕20~34周,宮底高度平均每周增加約1cm,34周后宮底增加速度轉慢,子宮底高度在30cm以上表示胎兒已成熟。日本學者五十嵐等提出計算胎兒發育指數的公式:胎兒發育指數=宮底高度(cm)-(月份+1)×3,計算結果<-3,表示胎兒發育不良;-3~3之間,表示胎兒發育正常;>5可能為雙胎、羊水過多或巨大兒。

3.B超檢查:測量胎兒某一標誌部分,如胎頭雙頂間徑(BPD)、股骨長度(FL)、腹圍(AC)等來判斷胎兒生長發育情況,其中BPD最常用。超聲檢查BPD>8.5cm者,表示胎兒體重>2500g,胎兒已成熟,>10cm,可能為巨大胎兒。

胎兒成熟度測定

腹腔妊娠腹腔妊娠

1.以胎齡及胎兒大小估計胎兒是否成熟;胎齡<37周為早產兒;37周至42周為足月兒,>42周為過期兒。<2500g為早產兒或足月小樣兒,>4000g為巨大兒。

2.羊水分析

卵磷脂/鞘磷脂比值(L/S)表示肺成熟度,如比值≥2,表示胎兒肺成熟;<1.5則表示胎兒肺尚未成熟,出生後可能發生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徵(RDS),臨床上可用泡沫試驗代替,小兒出生1小時內取其胃液1ml加95%酒精1ml,震盪15秒,靜置15分鐘後觀察其泡沫,如兩管液柱上均有完整泡沫環為陽性,表示L/S≥2。胎兒肺成熟;如兩管未見泡沫環為陽性,表示胎兒肺未成熟;一管有泡沫環另一管無,為臨界值,L/S可能<2。肌矸表示腎成熟度,>2mg/dl表明腎成熟,<1.5mgdl表明腎未成熟。

膽紅素測定表示胎兒肝臟成熟度。膽紅素值隨其孕期延長而減少。如用分光光度比色儀450um的光密度差在0.04以上,表示胎兒肝臟未成熟。臨界值為0.02~0.04,0.02以下表示胎兒肝臟成熟。雌三醇羊水中含量與出生體重相關。體重<2500g時,含量低於0.6mg/L;孕37周后,胎兒體重>2500g,E3>1mg/L;如體重>3000g,含量多在2mg/L以上。

胎兒脂肪細胞計數表示皮膚成熟度,以0.1%硫酸尼羅蘭染色後,胎兒脂肪細胞呈橘黃色,不含脂肪顆粒的細胞染為蘭色。橘黃色細胞>20%為成熟,<10%為未成熟,>50%為過期妊娠。

胎盤功能測定

1.血和尿中hCG測定:在孕卵著床後7天左右,即可在血和尿中測到hCG,隨孕卵發育逐漸上升,至80天左右達高峰,此後逐漸下降,維持一定水平到產後逐漸消失。孕早期hCG測定反映胎盤絨毛功能狀況,對先兆流產、葡萄胎監護具有意義。對晚孕價值不大。

腹腔妊娠腹腔妊娠

2.血hPL測定;胎盤泌乳素(hPL)審胎盤滋養細胞分泌的一種蛋白激素,隨妊娠而逐漸增高,34~36周達峰值,以後稍平坦,產後逐漸消失。hPL只能在孕婦血中測定。晚期正常妊娠的臨界值為4ug/ml,低於此值為胎盤功能不良,胎兒危急。hPL水平能較好的反映胎盤的分泌功能,是國際上公認的測定胎盤功能方法。連續動態監測更有意義。為E3、B超胎盤功能分級結合進行,準確性更高。

3.尿中雌三醇(E3)測定:收集孕婦24小時尿用RIA法測定觀察E3,是了解胎盤功能狀況的常用方法。妊娠晚期24小時尿E3<10mg,或前次測定值在正常範圍,此次測定值突然減少達50%以上,均提示胎盤功能減退。

4.B超胎盤功能分級:從聲像圖反映胎盤的形象結構。根據(1)絨毛膜板是否光滑;(2)胎盤實質光點;(3)基底板改變等特徵,將胎盤分為0-Ⅲ級。

胎兒腹腔情況的監護

1.胎動計數胎動為胎兒在宮內的健康狀況的一種標誌。不同孕周胎動數值不一。足月時,12小時胎動次數>100次。晚間胎動多於白天。胎動減少可能示胎兒宮內缺氧。對高危妊娠孕婦應作胎動計數,每天早、中、晚計數三次,每次一小時,三次之和×4、即為12小時胎動次數。>30次/12h表示正常,<20次/12h表示胎兒宮內缺氧。如胎動逐漸減少,表示缺氧在加重。12小時內無胎動,即使胎心仍可聽到,也應引起高度警惕。

2.胎兒監護

(1)胎兒電子監測根據超聲都卜勒原理及胎兒心動電流變化製成的各種胎心活動測定儀已在臨床上廣泛套用。其特點是可以連續觀察並記下胎心率的動態變化而不受宮縮影響。再配以子宮收縮儀、胎動記錄儀便可反映三者間的關係。

腹腔妊娠腹腔妊娠

(2)胎兒心電圖胎心的活動情況是胎兒在子宮內情況的反映,因此胎兒心電圖檢查是較好的胎兒監護之一,測定胎兒心電圖有宮內探測及腹壁探測兩種,前者必須將探查電極經陰道置入宮腔,直接接觸胎頭或胎臀,雖所得圖形清晰,但須在宮口已擴張,胎膜已破的情況下進行,有引起感染的危險,亦不能在孕期多次測定,故不宜作為孕期監護。腹壁探測將探查電極置於孕婦的腹部,胎兒的心電流通過羊膜腔傳至孕婦腹壁。根據R波多次測定可推測胎兒宮內發育情況、胎兒存活情況、胎位、多胎、胎齡、胎盤功能和高危兒,pqrst變化也反映高危兒。胎兒心電圖雖有一定診斷價值,但僅是很多監護方法的一種。

3.羊膜鏡檢查Sahling(1962)首先使用,現已成為圍產醫學中的一種檢查方法。在消毒條件下,通過羊膜鏡直接窺視羊膜腔內羊水性狀,用以判斷胎兒宮內情況有一定參考價值。禁忌症:產前出血、陰道、宮頸、宮腔感染、先兆早產、羊水過多等。判斷標準正常羊水見透明淡青色或乳白色,透過胎膜可見胎髮及飄動的胎脂碎片;胎糞污染時,羊水呈黃色、黃綠色,甚至草綠色;Rh或ABO血型不合病人,羊水呈黃綠色或金黃色;胎盤早剝患者羊水可呈血色。

4.胎兒頭皮末梢血PH測定分娩期採用的胎兒監護方法、尚不能完全反應胎兒在宮內的真實情況。採取胎兒頭皮末梢血測定PH值,以了解胎兒在宮腔內是否有缺氧和酸中毒。PH7.25~7.35為正常,PH<7.20提示胎兒有嚴重缺氧並引起的酸中毒。

產婦及新生兒監護

產褥期腹腔產婦繼續在高危病房治療觀察,高危兒在高危新生兒監護病房(NICU)由兒科醫生進行重點治療。

預防檢查

腹腔妊娠腹腔妊娠

產前檢查又稱圍產保健,能及時了解孕婦身體情況及胎兒的生長發育情況,保障母親和胎兒的健康與安全。首先是產前檢查的時間,根據妊娠各階段不同的變化特點,將妊娠全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孕早期(12周內),孕中期(13-27周),孕晚期(28-40周)。根據不同的時期產前檢查內容也有所不同:

孕早期主要是記錄既往病史、藥敏史、家族史、月經史、妊娠史等;了解有無影響妊娠的疾病或異常情況;全身檢查:血壓、體重、身高、心、肺、肝、脾、甲狀腺、乳房等,了解孕婦發育及營養狀態;婦科檢查:子宮位置、大小,確定與妊娠月份是否相當,並注意有無生殖器炎症、畸形和腫瘤;化驗血常規、尿常規、B肝表面抗原、肝功、腎功、梅毒篩查等及心電圖檢查。

孕中期:每四周進行一次產前檢查(16、20、24、28周)。

孕中期主要是每次體格檢查測量血壓、體重、宮高、腹圍、胎心率,並注意有無下肢浮腫;複查血常規及時發現妊娠合併貧血,複查尿常規及時篩查妊娠高血壓病和妊娠糖尿病;孕15-20周建議做唐氏綜合徵和神經管缺陷的血清學篩查;孕20-24周建議做B超篩查胎兒體表畸形;孕24~28周建議做妊娠合併糖尿病篩查(50g葡萄糖篩查試驗)。

孕晚期:孕28-36周,兩周檢查一次;孕36周以後每周檢查一次。

孕晚期要繼續孕中期體格檢查,注意檢查胎位,如發現異常及時糾正;記數胎動並記錄;建議定期做胎心監護;適時複查B超,觀察胎兒生長發育情況、胎盤位置及成熟度、羊水情況等。

預防保健

腹腔妊娠腹腔妊娠

預後:腹腔妊娠雖然少見,但有時嚴重,母親死亡率約為10%,胎兒死亡率約為50%,胎兒畸形率約為20%

預防:近年來異位妊娠的發生率呈增多趨勢。這是擺在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雖本病確切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與之有關的諸多因素都很明確,減少其高危因素,即可達到預防之目的。

1、加強防治性傳播疾病的宣傳教育和社會治理。

2、放置宮內避孕器、施行人工流產等宮腔操作時,要嚴格遵守操作常規及防止感染措施,這是至關重要的。

3、盆腔軟組織感染,應及早治療,要一次性徹底治癒。

4、積極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

5、在使用誘發排卵藥物後,疑為早孕時,或助孕成功後要及時排除異位妊娠和複合妊娠。

6、宣傳吸菸的危害,禁止吸毒。

家庭護理

腹腔妊娠腹腔妊娠

孕婦妊娠如果在正常範圍就沒有問題,要從日常生活著手,為防止發生腹腔妊娠帶來嚴重危害,注意以下各項。

1、不要走太多的路程和搬重物。持重物會導致腹部用力,很容易引起宮縮。

2、疲倦時躺下休息,保持安靜,會很有效。

3、不要積存壓力。精神疲勞和身體疲勞一樣會導致各種問題的發生,壓力積攢後也容易出現腹部變硬,最好能做到身心放鬆。

4、防止著涼。空調使下肢和腰部過於寒冷,也容易引起高危妊娠。可以穿上襪子,蓋上毯子,防止著涼也很重要。

護理技巧:

1、側睡

讓產婦側睡,避免長時間站立或久坐,以減少該部位的疼痛,坐時給產婦臀部墊個坐墊也會有幫助。

2、按摩

在產後10天內,家人可用手掌稍微施力幫孕婦作環形按摩,一直到感覺該部位變硬即可,如果子宮收縮、疼痛厲害時,應暫時停止按摩,用俯臥姿勢來減輕疼痛。

3、止痛藥

若是仍然感覺疼痛不舒服,影響到休息及睡眠,應通知醫護人員,必要時可以用溫和的鎮靜劑止痛。

飲食預防

腹腔妊娠腹腔妊娠

孕婦的飲食,不但要維持母體的代謝平衡,還要為胚胎的健康發育提供各種營養物質。孕婦應做到各種食物都品嘗,雞鴨魚肉要適當,蔬菜水果多些好,還要搭配些粗糧。

蛋白質和無機鹽尤其重要充足的蛋白質可促進胎兒大腦發育並有利於提高胎兒的智力水平。另外,鈣和磷均為胎兒骨骼和牙齒不可缺少的元素,而鐵質是製造血液和組織細胞的重要元素。所以,孕婦應多食含鈣豐富的蛋黃、蝦皮、豆類等及含鐵豐富的瘦肉等。孕婦不可吃動物肝臟。妊娠早期缺鋅,易致先天畸形,因此,孕婦必須注意從膳食中攝取鋅、肉類和魚等動物食品及海產品是鋅的主要來源,植物性食物中蕎麥、黑麥、小麥、玉米、花生仁、核桃仁等含量也較高。

適量補充維生素維生素A能增加孕婦抵抗力,幫助胎兒生長發育,維生素B,可促進食慾,刺激乳汁分泌,促使胎兒生長;維生素C能使胎兒骨齒髮育,增強抵抗力。以上幾種維生素都可適當補充。維生素D可幫助鈣、磷的吸收,使骨、齒髮育正常。在有陽光照射的地區,可不需要另補維生素D。

重視葉酸的攝入葉酸主要存在於各種綠葉蔬菜中。身體中葉酸量偏小,是水溶性維生素,可溶於水,孕婦只有吃一定數量的新鮮青菜才能獲得足夠的葉酸。有調查表明,有流產史和懷孕中有流產跡象的孕婦,大多數葉酸攝入過少。食用各種炒青菜,要把菜湯吃掉。孕婦還可以通過生食一些洗;爭的蔬菜如油菜、小白菜等來補充葉酸。此外,青菜中還有許多種人類所需的營養素,孕婦應多吃青菜。

水和粗纖維必不可少在妊娠期孕婦還應注重水和粗纖維的攝取。應適量喝水,並多吃些富含纖維素的新鮮蔬菜和水果。以促進腸蠕動,防止便秘。

腹腔妊娠腹腔妊娠

營養攝取

鮮奶:每日250—500克。

主食:每日應在450—500克。多食富含維生素B及微量元素的粗糧,少食精製的米麵。

新鮮瓜果蔬菜:每日應攝食蔬菜400克、水果200克,基本可以滿足身體所需的維生素A、C以及鈣和鐵質等。

蛋類:每天應加食1~2個雞蛋,因蛋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磷及各種維生素等

豆類:含有大量易於消化的蛋白質、維生素B、C及鐵和鈣質。黃豆芽、綠豆芽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這類食品每日攝入約80克。

肉類:魚、各種肉類可供給大量所需的蛋白質。每日飲食中可供給100克左右。

碘多食海帶、紫菜、海魚、蝦米等海產品,以保證碘的充足攝入。

妊娠期由於生理上的變化,在飲食方面有不同的要求,大致可分為3個時期:

懷孕初期懷孕的前3個月內,正是胎兒的器官形成時期,這時孕母要避免偏食現象,需要適當增加蛋白質的攝入。同時需注意粗細搭配。在這個階段,可能因噁心等早孕反應而影響正常的飲食,這時孕母應進食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混合的小餐,但不吃有刺激性的東西和精製糖塊等。懷孕4—6個月這一階段是孕婦重點的營養階段。這一時期,胎兒迅速生長、需要大量營養。

懷孕後期接近分娩和哺乳的階段,要特別注意少吃或不吃不易消化的或可能引起便秘的食物。應儘量進食高熱量、高營養、高纖維素的平衡飲食,這有助於晚上睡眠,也能為分娩和哺乳時提供能量準備。

相關詞條

卵巢黃素瘤

納博特囊腫

妊娠糖尿病

卵巢畸胎瘤

男性不育

輸卵管堵塞

泌尿生殖道蠅蛆

男子性功能障礙

卵巢早衰

免疫性不孕

妊娠闌尾炎

卵巢腫瘤

求醫網腹腔妊娠專題

腹腔妊娠腹腔妊娠

求醫網(www.qiuyi.cn)創立於2000年,是北京時代網創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核心平台,我們力求打造中國最專業的醫療網站。求醫網正在努力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和專業的線上諮詢服務,同時建立海量信息庫為患者提供最全面的醫療信息資訊…… 詳細 >>

本詞條全部內容由詞條認領機構及智願者共同編輯,互動百科權威評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