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與心智歷程100項

腦與心智歷程100項

《腦與心智歷程100項》是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內容提要

本書從認知神經科學的角度,探討了腦科學的最新研究成果。用各種實驗、竅門和信息的形式介紹了視覺、運動技巧、認知、閾下知覺,以及大腦是如何工作的。每一單元(Hack)檢驗了

腦的一個特殊操作,了解腦對此的相應的反應,將有助於我們進一步獲取有關大腦的結構和內部設計的知識,並更多地了解腦的整體動作和活動過程。本書以獨特的方式來考察我們的心理和腦,從大腦內部著手,用100個單元的Hack幫助讀者了解腦是如何工作的,人們是如何認識這個世界的。
本書適合喜愛心理科學、腦科學計算機科學以及科學知識的人士閱讀,也可作為心理學課程和心理學入門教材。

目錄


致謝
前言
第一章潛入大腦
不揭開天靈蓋,發現腦如何工作
腦電波:利用EEG取得概貌
正電子斷層掃瞄:以PET間接衡量活動
功能性磁共振:當今發展狀況
穿顱磁刺激:大腦開關
神經心理學,10%傳說,為什麼我們使用整個大腦
認識中樞神經系統
皮質層與腦葉之旅
神經元
偵測認知功能對皮質層血流的影響
為什麼人類的行為方式不像電梯按鈕
建立自己的知覺人體模型
第二章視覺
了解視覺加工過程
視覺系統的局限
要看就要行動
確定盲點的位置
瞥見視線中的空隙
時鐘暫停
從注視中解脫出來以加快反應
自以為看到立體事物
物體會移動,光源不會動
深度事件
明度如何與亮度區別:棋盤陰影錯覺
用太陽眼鏡建立深度錯覺
實靜似動
調整
不移動卻能呈現運動
運動的推斷:閃爍遲滯效應
變得亦步亦趨的滑行方塊
了解旋轉蛇的錯覺
縮短想像的距離
探索防禦硬體
神經噪聲不是程式錯誤而是功能
第三章注意
細節與注意的局限
數量估計數得比較快
感受注意力的出現與喪失
注意力獲取
別回頭看!
避開注意力的漏洞
無視改變
把東西變不見!
大腦也會處罰放羊的小孩
通過電子遊戲,促進視覺注意力
第四章聽覺和語言
用雙耳辨別時間
分辨聲音方向
發現音高
保持平衡
探測聲音的極限
語言是對大腦的寬頻輸入
辭彙的發音影響觀感
防止閱讀緩;中記憶體溢位
運用平行化的強大加工程式
第五章整合
聲音里加入時機信息光線里加入位置信息
別把注意力分散到不同位置
認不清青紅皂白
別去那邊
多感官相結合強度會增加
看著自己,會讓感覺更敏銳
用眼睛去聽:McGurk效應
注意來自他處的聲音
自言自語
第六章運動
壞掉的電扶梯現象——自動導航
控制自己
塑造身體圖式
撓不到自己的癢處
騙過半個大腦
用我!用我!
右利手、左利手
使用右腦——也會用到左腦
第七章推理
小心數字
思考頻率,而不是機率
找出作弊的人
自欺欺痛
維持現狀
第八章組合
捕捉完形
基於同步原則
光點中的人形
有生命了!
因果關係般清晰易懂
無知無覺的行動
第九章記憶
心底浮現的事物
潛意識訊息既薄弱又簡單
似曾相識
保持思路清晰(如果你能做到)
製造錯誤記憶
改變情境製造可靠的記憶
利用情境促進記憶
自立自強
通過記憶指引方向
靈魂出竅的體驗
陰陽魔界:假眠狀態
泡咖啡的習慣動作也很好喝
第十章他人
了解面孔的特殊性
發出情緒信號
讓自己快樂
冷熱記憶
你看我在看哪裡
有樣學樣
散播惡劣心情
我思故我如是
名詞術語表

試讀片斷

利用情境促進記憶

記憶儲存的方式,並不像檔案櫃裡的檔案,而是與其他事物穿插於記憶各處。所以我們擅長記憶臉孔,但不擅長記憶人名;所以回到家鄉會比較容易回想起校園生活,甚至還能回想起最近做夢的原因。
人類的記憶,並非組織成檔案櫃或硬碟的形式,在這些儲存系統中,每項記憶都工整地製成索引與儲存起來,這樣才不會影響其他記憶,在計算機記憶體里的項目,如果不被提取就不會影響處理過程,提取項目則需要通過索引,才能找出其位置。如果不知道它們在哪兒,或沒有指向檔案的正確路徑,這下事情就麻煩了,只能使蠻力一個一個查看檔案。尋找關聯項目也有同樣的限制——若未通過某種索引系統尋找關聯項目,便只能訴諸暴力式搜尋。這類系統對內容視若無睹。
但人類的記憶一點都不像任何檔案櫃,或計算機的記憶體系統。基本構造就不一樣:人類通過神經元的連線改變來儲存記憶,負責處理記憶的就是同樣的神經元。
所以,腦中沒有被動的儲存區域,計算機結構里常見的“處理一儲存”二分式基礎結構。相反的是,人類對事物的記憶的儲存單位,就是該事物的加工單位。當我們觀察他人面孔時,大腦不需四處檢索信息、尋找以前是否看過這張臉,也不需要儲存或編列面孔索引,以利日後辨認。面貌由神經單位處理,提供了用於計算熟悉感[Hack#83]的特徵。如果以前看過某張臉,反應相同特徵組合的神經元,也比較容易同時發出反應,有效地成為認知面孔的關鍵。
現在,應該了解人名為什麼比瞼孔難記了吧。辨認面孔時,大腦接受的輸入(臉孔)相同,只要檢查呈現面孔的神經元是否輕易地同時激活,即可知道這個面孔是否是熟悉的。(如果所有呈現某張瞼的神經都能輕易地同時激活,表示它們以前也曾經同時激活。也就是說,我們以前看過這張臉。)至於回想名字,則必須先認出以前是否看過這張臉,然後希望你第一次看到這張臉時聽到的文字信息關聯(姓名),能強烈到足以激活神經元。名字與面孔有不同的加工過程(回憶與再認)、不同處理模組(文字與影像),難怪要想起名字比較困難。
當然,如果人類的記憶組織方式與計算機記憶體相同,認出面孔與想起名字將是相等的任務。兩項任務都牽涉到從儲存的信息中檢索輸入(他人的面孔)。如果儲存了相關信息,恭喜!就可以認出面孔了。此時所提取到的信息必定自動連線至姓名,所以回想名字將與認知面孔同樣簡單。不幸的是,換個想法,回想面孔也將與回想姓名一樣困難。
——T.S
關於基本構造差異的第二項重要結果,則是人類的記憶分布於許多神經元中,每個神經元又儲存參與許多其他記憶。也就是說,各個記憶並非獨立儲存,所以學習新技能將可干涉舊有記憶(當然,已知的事物也將影響新加入的素材)。

實踐經驗

大腦忘記事物,不像是檔案櫃傾倒一般,信息就此從腦中消失。凡記得必留下痕跡,所以重新學習事物才會比第一次學習簡單。因為記憶在根本上相互影響,記憶或重新學習某件事物,也會一併把有關聯的相近記憶帶到表面。
證明這點的方式之一,就是重新學習某些以前學過、但已忘記的知識。重新學習的效應,應該能遷移至同樣領域的記憶中,使所有關聯記憶都更容易記得,不只是刻意學習的部分。
外語單詞正好是一個你學習並使用,然後又忘記了的好例子。就以我為例子,我已經忘記學生時代學過的法文。為了示範“記憶間的牽連”能產生轉移效果,我設計了如下實驗:選擇常見的二十個動詞,然後測試自己記得多少相應法文單詞。結果,我記得八個單詞。然後我找出餘下的十二個法文單詞,也就是重新學習的步驟。如果還想做得更徹底一點,可以再多學一些名詞和形容詞,不過我沒這么做。接下來,我選擇翻譯常見的二十個形容詞為法文。這次我記得十三個單字。只要回想法文幾分鐘,它就回來了——我在第二組測試時的進步率高於50%,雖然還是一樣缺乏準備。從記憶中提取一組法文辭彙,已增強了回憶更多法文單詞所需的關聯性。

工作原理

將記憶的基本流動想像為聯結,而不是項目。這是整個記憶系統的核心;表示內容可被任何相聯的事物存取,不只透過單一屬性標籤。人類的記憶採用內容定位。不像電腦記憶,只能透過儲存時所設定、追蹤信息所用的屬性標籤存取(例如檔案名稱)。Google這么受歡迎的原因,就是帶給我們網際網路上的內容定位記憶;輸入任何印象中有關網頁內容的關鍵字,然後Google便雙手奉上查詢結果。就像網際網路,許多記憶的意義也是在連線和關聯中出現,連線和關聯會從內容獨立,自行轉移並重新結合。
有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請一些潛水者在碼頭或水面下學習一組單字,然後同樣於碼頭或水面下測驗’。測試成績不錯的被測,他們的學習和測試環境均相同(亦即:在水面下學習,在水面下測試;在碼頭上學習,在碼頭上測試)。測試成績較差的受試者,則變換了學習和回憶的情境。這項實驗說明,情境會自動隨著記憶編碼[Hack#86],也對我在學生時代聽過的建議提供了某些解釋:如果在酒醉的情況下學到什麼,最好也在酒醉的情況下接受測驗。(這個建議或許沒錯,但一開始不要喝醉就好了吧!)在原始情境下的回憶效果較佳,是情境自動儲存於記憶中的結果。另一個結果則是遷移效應,如前面的“實踐經驗”所示:同一類型的記憶相互聯繫,並自己組成某種記憶情境。回想一組知識,可把我們推入正確情境,要使相關記憶浮現也更為容易。
在神經元的連線間穿插許多不同記憶,也許是睡眠的功能之一。將新記憶儲存在舊記憶使用的關聯網路中,是很重要的事,否則我們無法在記憶間移動。但是,小心別覆蓋了舊記憶。有證據說明,記憶交叉(inter1eaving)程式的必須性,或許能解釋某些記憶系統的特徵,而且,也有證據說明,這項程式可能於睡夢中,或是部分作夢的時間中發生。P249-25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